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把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充分表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一、联系生活,获取数感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并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在“认识0”的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的哪些地方…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教师真正把数感的培养当成数学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去思考,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持续加强数感的培养,才能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学生有了良好的数感,学习数学时才不会害怕,才能喜爱数学,进而学好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数感的培养,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这阶段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每名学生都应建立一定的数感.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事实上,估算与学生的数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的运算中,尤其是估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与估算有关的内容很多,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的估算方法,还要善于运用,使学生理解估算的实质,从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相似文献   

5.
葛云 《吉林教育》2008,(9):66-6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数感,狭义指学生对数的感觉,对数的感性,广义讲是对数值的一种直觉,对数的近似值的一种估计。学生数感的培养和建立并非一蹴而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教师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广泛地去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感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积累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7.
数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学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我们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挖掘这方面的素材,让学生经历启蒙数感、形成数感、发展数感、强化数感进而内化数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数感是对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提高感悟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下面结合“8和9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从不同切入点,谈谈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0.
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王彦霞 《甘肃教育》2021,(5):172-173
数感建立了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不仅要分析数感的主要内容,还要结合国内外教育学者的研究成果,寻找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韩姝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X):114-114
一、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13.
估算与数感密切相关,若能拥有良好的估算能力,则对促进数感的培养亦有帮助.教师在上课时既需要利用锚定效应,又需要预防锚定效应.在学生数感的培养过程当中,要合理进行"锚"式教学.  相似文献   

14.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良好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联系学生生活,在生活体验中获取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够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敏感度,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具有良好的数感对促进学生探究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积极主动给的探究,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创设丰富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在数学实践中促进数感的建立和发展,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数感是建立明确数概念和有效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挖掘这方面的素材,让学生经历建立数感、掌握数感、发展数感、升华数感进而内化数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数感能帮助人们在客观的问题情境中迅速洞察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数学地思考,是当今信息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数感的建立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把数感作为一种方法渗透到整个数学课程之中。本文提出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是:一、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二、在数的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三、在式与方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8.
数感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挖掘这方面的素材,让学生经历启蒙数感、形成数感、发展数感、强化数感进而内化数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数感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或自动化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应做到帮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培养数感,在动手实验中培养数感,在估算中培养数感,在游戏活动中培养数感。  相似文献   

20.
数感是课程标准界定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数感培养正当其时.北师大版三四年级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感培养的机会.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数感现状,建立恰当的数感理解,以利用合适的数感教学策略去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培养还是洞察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的窗口,教学中宜深研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