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师按照同有的思路进行教学,课堂上可谓条分缕析,教学过程也组织得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被老师牵着走,从未发生"偶发事件",一切郜是那么顺利.老师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却恹恹欲睡.老师花费了很多精力,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很差.  相似文献   

2.
在文本解读上求新,在教学设计上求异,是许多老师的追求.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教学思考,才能博得听课老师的赞誉.固然,教学需要深入研究、不断创新,但是,与求新求异相比,求实更为可贵.求实的研究视角就是关注学生,即关注学生"学"的活动是否充分展开.以得意、得言、得法为特征的"三得"阅读教学,正是立足于学生"学"的层面.笔者结合《陶校长的演讲》一文的教学,谈谈这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教学本应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而且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但现实却是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扮演了唱"独角戏"的角色,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任你老师讲得激情飞扬,学生仍是神情木然,一堂课就看老师一个人在表演.这种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想见.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师不唱"独角戏"呢?先来看看造成唱"独角戏"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提问"是一门很有技巧的艺术,如果把老师比作是"导演",那么学生就是"演员",只要老师"导"得好,学生肯定会"演"得好.只要老师把"问题"精心没计好、把握好问题的"度",学生一定会把问题演绎得很精彩.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从教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作文本不难,师者善导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成为一片误区,困惑着老师和学生,想要学生不怕写作文,甚至喜欢写作文,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师指导得好,指导得妙,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妙手写文章".  相似文献   

6.
黄胜 《中小学电教》2010,(10):73-73
<正>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种种弊端,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么教",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一切围着老师转。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一切都得服从于老师,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取得真正的主  相似文献   

7.
教学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时间.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学会等待". 一、把握"似解未解"时的"等待" 在我的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刚把问题提出来,学生就立刻举手争着回答(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但很多时候回答得"文不对题",而且还会有答得很"幼稚"的时候.此时,我们不应急于评价他们的回答,而应让学生慢慢思考老师的提问再作回答,切莫有任何"耻笑"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提到"阅读"教学,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多少都有点畏难情绪.对于老师来说,一篇文本教下去,费时费力,学生还不一定在阅读方面有什么长进,更别说以读带写了;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没少听老师的讲解,条分缕析得很清楚,可一到自己独立进行文本阅读,就无从下手,更不能奢求学生组织语言答题了.  相似文献   

9.
读苏教版六下习作2的习作要求,看到图上孩子们玩得那个开心劲儿,我仿佛又像一个小学生坐回到课堂上."老师不在场的时候",那真叫一个热闹!——现在当老师了,怎么指导学生写好这篇作文呢?不由想起于永正老师"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的说写训练课:于老师故意迟到几分钟,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忽悠"得团团转.于老师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现在要想让六年级的孩子那么快进入角色就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10.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要解决问题,首先得提出问题.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十分重视提问这一环节.有经验老师总是精心设置课堂提问,使其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以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的提问过于随便,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冲淡教学的重难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七年级"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我发现一个现象,有不少学生对有理数、解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知识学得很顺利,可一到应用题就错误百出,甚至束手无策.同事们也有同感,一致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是难点.仔细一询问,学生们说小学也有应用题,但老师不是这么教的,你和小学老师教得不一样.听了学生的话,我心生愧疚:作为初中老师,我竟  相似文献   

12.
"乘法的结合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不久前,有幸听了本校教师的这一节课,老师利用迁移规律把课堂调控得有声有色,学生也学得有滋有味。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可是当下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老师在台上泛泛而谈,学生在下面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这样的语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要改变这种现状,则应将"读"切实落实到实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以"漁"某"鱼"。  相似文献   

14.
小班化教学较之大班化的教学来说,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变化,无形中使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了一次二次组合,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逐渐频繁,而直接,不再受因为时间紧张或不够用而被像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因为"小",老师在教学组织变化了;因为"小",老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可以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适合于自己本班的最好方法;因为"小",老师的教学策略变了。让学生与老师双面受益。最终,让优秀的学生"吃得了",让中等生"吃得好",让学困生"吃得饱",减少两极分化。因此,小班化教学有它的优越性,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相似文献   

15.
山东某大学一学院期末考试最后一道题18分:选出你认为上课最积极的3名同学和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视与主流答案相符程度给分,完全不相符得O分.事是真的,命题老师被网友称为"神一样的老师",参加考试的学生感叹:"老师太狠了!"(据《半岛都市报》报道) 在网上疯传之后,"神一样的老师"出来解释了,好消息是"翘课学生不会被扣分",老师所命题的是"绩效管理"课程,考核的是"360度绩效管理"中的"同事相互评价",目的是体验式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检举同学.  相似文献   

16.
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老师硬灌,学生被动接受,师生均为了考试得高分而奋斗,甚至不惜加班加点,连寒暑假也不放过的情形较普遍存在.学生为了考上高一级学校虽是学得枯燥无味,但也得苦读、硬读.于是所谓的"尖子生"、"差生"便出现了,教师眼盯"尖子生"而不顾其他大多数学生,甚至无形中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显然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面向全体学  相似文献   

17.
正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作为实验科学的化学,早已不再有那么神奇的吸引力了.在只有一年的毕业班教学实际中,学生在学与不学之间没有选择机会,很多化学老师也不再根据学科特点科学施教了,取而代之的是书本知识的"无漏"传授和考试技能的"魔鬼式"训练,不但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反而是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老师们比拼谁"盯"学生盯得紧,谁的教学"成绩"就突出,完全将  相似文献   

18.
这不是我自身的教学故事,却在闲谈话语中打动了我,启发了我,改变了我对学生的态度,也引发了我对教学空间的再思考. 一位教师面批刚入一年级的一位学生的数学作业,发现所有题的结果写上了,又用橡皮擦掉了,当然结果有对有错.老师认为是学生在捣乱,当面批评了他几句就过去了.再后来,老师发现这个学生时有类似情况出现:错了擦掉、对了也擦掉,做一次作业擦得本子都破了,很难发现一次完整的作业.老师认为里面不是"捣乱"这么简单的问题,于是一次作业后老师心平气和问他:为什么对的、错的都要擦掉.  相似文献   

19.
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过去,感慨很多.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相信你会经常遇到这样熟悉的一幕:老师神采飞扬,学生冷若冰霜;老师高谈阔论,学生无动于衷:老师热情高涨,学生无精打采.总之,老师讲得很精彩,学生听得很无奈.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疑问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牢固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总是经历着"生疑-思考-解疑"的过程.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就感到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尤其是数学课堂,更是如此.提问得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问得不对劲,会造成学生的误解或模棱两可,没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问得好不好,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问题设置得好不好.近来上级要求开放课堂,任何老师都可以在不做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去听任意一位老师的课,这为我准备此文素材提供了机会.下面我就以例子的形式浅谈一下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设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