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仝开明 《学语文》2007,(5):46-46
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学的认知方面的综合素质,在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语感训练至关重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一个人即使不准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待事接物都有好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可见语感训练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新课标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所以加强语感训练尤显重要。本文拟主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即使不准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治事接物都有好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可见语感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那么怎样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3.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鉴赏时常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很浅近,但是最根本。”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尽快地转变观念,变“轻读”为“重读”,把属于学生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将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品读。教师的任务是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无论是理解还是使用,都和语感素质紧密相关。叶圣陶先生曾说:“一个人即使不准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治事接物都有好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可见,语感素  相似文献   

5.
语感素质摭谈●江西俞新华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无论是理解还是使用,都和语感素质紧紧相关。叶圣陶先生曾说:“一个人即使不准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治事接物都有好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可...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说:“一个人即使不准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治事接物都有好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可见,语感素质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语感素质的高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能否再现形象,能否品味意蕴,有无情趣体会。先说再现形象。在听人说话和阅读作品时,脑海中能否再现他人语言所创造的形象画面,这是语感的第一表现。如果不能“见其人,闻其声,临其境”,那么后面的品味意蕴和体会情趣都是空话。你虽没去过威尼斯,但读一读朱自清的《威尼斯》这篇课文,闭上眼睛想一想,仿佛是我国江南的水乡,仿佛你…  相似文献   

7.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文艺鉴赏的共性与个性以前的文艺美学,主要重在理论的层面,或对文艺美的现象做形而上的探索:其次重在揭示文艺作品的美学规律与法则等等。然而,这些都尚未真正进入文艺鉴赏本身。我以为,文艺鉴赏美学更多地则是体现实践的原则,重在揭示文艺鉴赏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的问题。文艺鉴赏的方法有共性与个性之别。文艺鉴赏方法的共性是指鉴赏各门类文艺作品所通用的或一般的方法,个性是指我们鉴赏不同形态的文艺作品所采取的类型方法。共性方法是文艺鉴赏的基本方法,而且从总体上来说也占有较大的比重。比如围绕文艺鉴…  相似文献   

8.
幽默诗文     
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不仅对于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享用,必须驱遭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9.
语感就是语言传达的信息的感受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明确规定: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郭沫若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言语的敏感。这个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语感的培养,对于课堂教学很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一个人即使不准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治事按物都有好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可见语感素质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组专谈古代文学鉴赏的文章。其中包含有鉴赏经验的介绍、鉴赏方法及途径的探讨。内容均无高言大论,只不过是点滴体会而已。鉴赏对于研习及批评文学来说,既是基础,又是出发点。因为一切文学理论都只能从文学中抽象出来,而最终又回到文学中去。离开文学实际的架空理论,势必塌台散架,这是已被证明了的事实。所以,就连象钱钟书那样渊博的学者都说:“我有兴趣的是具体的文艺鉴赏和批判。”然而,具体的鉴赏和批判谈何容易!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的事并非罕见。文学鉴赏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标准,但也不能随意见仁见智。因此,怎样融洽主观(鉴赏者)与客观(文学作品)的关系,从而作出令人信服的鉴评,就成为鉴赏的一大难点。鉴赏又是文学创造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后续环节,舍此,语言符号很难焕发灵性的光彩。那么,从上述意义来说,探讨这个问题决非毫无意义。这组文章,拟从理上对鉴赏做一些指导,从实践上对各种文体点出一些具体的鉴赏文法。盼望同行名家有以争鸣。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老先生留说过,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他的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而为鉴赏文艺训练语感,尤其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这种契合就是指读者能从语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这种敏锐的感觉就是语感。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相似文献   

12.
蒋雨花 《成才之路》2012,(35):12-I0007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呵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可见,沿感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然丽,语感是要学生自己去品味、体验和感受的,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本文就如何住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沉入词语世界挖掘深邃文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语文教育专家陈钟梁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而无论是理解还是使用,语言文字都和语感素质紧密相关。叶圣陶先生曾说:"一个人即使不准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治事接物都有好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可见,语感素质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我们在语言交际中,一方面要听和读,理解他人语言的情趣意蕴,准确把握他人语言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15.
文艺鉴赏方法是实现文艺鉴赏的途径,手段与方式的总和。围绕文艺监赏三环节的方法论:以作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方法等;以作品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俄国形式主义方法,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方法等,以读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解释学方法,接受主义方法等。围绕文艺鉴赏诸阶段的方法论有“格式塔”美学方法,符号学方法,现象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所产生的最直接的感受和对语言形式及其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  相似文献   

17.
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不仅对于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享用,必须驱遭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试谈语感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的目的,虽然并不要求学生将来都成为语言、文字专家,但是学生总是生活在语言、文字的环境中,总要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因此,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应运用能力,准备着更好地为建设四化服务,也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任务。叶圣陶先生指出:“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他的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而为鉴赏文艺,训练语感尤其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学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训练语感》)这些话,正确地阐明了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产生的心理感应。它通过各种形式(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而  相似文献   

19.
文艺鉴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同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文艺鉴赏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文艺鉴赏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文艺的社会功能,既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育作用,此外还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爱能力。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读。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对信息交流的一个有趣研究表明,信息的全部表达=70%的语言 38%的声音 55%的表情。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朗读在社会传播与交流中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应从朗读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