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硕鼠》新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风·硕鼠》是《诗经》中的名篇之一,现今的各种《诗经》选本、古代诗歌选本无一不选,全国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也选录了这首诗。古今学者对这首诗都十分重视,著文亟多。但其中有些问题,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臆说,以就教于各位专家。诗中的“我”为农奴,“女(汝)”为魏君;诗作于西周厉王时期。诗中的主人公——“我”是何身份,与“我”相对立的“女(汝)”又是何身份?《毛诗序》云:“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  相似文献   

2.
《诗经·唐风·鸨羽》,按《毛传》《郑笺》《诗集传》的传统解说,则属于怨战诗。近代研究《诗经》者,大都认为《鸨羽》是怨徭役之诗,或笼统称之为怨徭役、兵役之诗。考察《诗经》中有关战争的诗和晋国史实,《鸨羽》应为怨战诗。先看原诗: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鹽,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鹽,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原道》臆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原道》一文,解说者意见分歧。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刘勰本人没有把问题说得十分明白,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我想根据《原道》本文,指明其论述含糊的地方,并由此谈及刘勰的文学观问题。这,或许对理解《原道》,有点益处。“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序志》)。论为文之用心,而要说明“文原于道”。《原道》主旨即在这里。《原道》之“遭”是什么?刘氏自己所作的答案是混乱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祖国江山的雄伟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认识到只有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从而激发学生为装点祖国江山,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2、体会毛主席运用语言的精确性,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5.
<正>授课时间:2014年9月4日下午第四节【启动模式:朗读与议论】师:拿到教材,大家有没有发现书薄薄的,但很好看?先看封面,左上角是什么?生(齐):编钟。师:对,战国编钟。音乐,穿过几千年悠悠传来,涤荡我们的心灵。再看封面下面部分,是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的是以后要学到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再打开课本的目录,我们以后的大概十个星期时间要学习这样的几个专题——向青春举杯获  相似文献   

6.
清晨。一位巨人,伫立在高山之巅。他的脚下是蜿蜒曲折的黄河,远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二月,一连几天大雪,北国大地白雪皑皑。他抬眼远望,一片迷茫,巍峨的长城,只能看到一个轮廓。起伏的崇山峻岭全被积雪覆盖,莽莽一片;原本汹涌奔腾、滔滔东去的黄河,只有坚冰泛着白光。白雪包裹的山脊,仿佛一条银白的巨蟒向远处游动,在纷纷的飞雪中又似凌空飞舞;雄伟的秦晋高原有如穿上白袍,一座座峰峦像一群白象,在广袤的大地奔驰……望着这银蛇翻舞般绵延千里的群山,望着这蜡象奔驰般莽莽的秦晋高原,巨人思绪绵绵,浮想联翩。这景象是何等宏伟何等壮阔!可是,…  相似文献   

7.
“诗中有画”是我国古典诗词描写景物所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能达此境界者,可谓寥寥。在教学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时,我深感其中非但“有画”,并且“有画”之奇妙、令人叹为观止。其表现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历来论者都认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抒发的是革命豪情,体现的是革命乐观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情怀。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包括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也沿用了这一传统说法:"不仅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也体现了主宰山河的壮志。"还称诗人的情感是激越的,"词的情调是慷慨激昂,风格是豪迈爽朗"(苏教版教材《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凤琴 《教书育人》2012,(Z2):35-36
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常识。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3.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2.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三、德育渗透目标(一)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感受革命前辈的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四、教学方法(一)语言品读法  相似文献   

10.
1、百舸:众多的大船。舸,大船。汉扬雄《方言》卷九:“南楚江湖,凡船大者谓之舸。”2、争流:破流争相行驶。三国魏嵇康《琴赋》: “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上《言语》载晋顺恺之赞会嵇山川之美曰: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本谓群波竞逐而涌流,此处用以形容群舟破流争相行驶。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职业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首篇。本单元是一组现代诗词。教学要求是: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欣赏优秀诗篇的意境美、音乐美和语言美。这一要求是教学大纲中“能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体现。《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早年创作的一首词。学习这首词首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特征及词的知识,为阅读欣赏这首词积累感性知识。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特别喜爱一些清新的小诗,但理解肤浅。对于诗歌精品的阅读欣赏更如雾里看花,不能掀起语言的“面纱”,深入领悟内在意蕴。因此学生的欣赏…  相似文献   

12.
[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要点: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②毛泽东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填词。据中南...  相似文献   

13.
14.
毛泽东创作的秋景词《沁园春·长沙》,历来备受世人推崇,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秋之歌。该词脱尽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其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壮阔高远的深秋境界,引领读者去感受词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从而独步诗坛。《沁园春·长沙》是一首长调,她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颇有创意,可见词人的匠心独运。词中描绘的“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拼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全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寒秋景物,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寒秋…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这首词写于一九二五年,全词以“沁园春”为词牌,以“长沙”为题,壮写祖国辽阔大地之美景,进而引发出感慨,自然而然地提出“谁主沉浮”的没问。紧接着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抒发了报效祖国之豪情。那胸怀、壮志,激荡人心,令人敬佩不已,不愧为一代伟人。 这首词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在于词人高超的表现艺术,更在于他不同于常人的眼光、胸怀、志气。 上阙写景,写的是秋景,但毫无古人那种悲秋之感和凄凉萧索之气,而是充满生机,绚丽蓬勃。请看词人是站在什么地方、怎样来观看秋景的:是站在了橘子洲头“一个词人非…  相似文献   

16.
何凤婷 《快乐阅读》2011,(10):125-127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了适应这样的要求,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在古诗词考查上均加大了比重,试题的呈现形式变得灵活多样,试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7.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沁园春·雪》这首词。  相似文献   

18.
必修模块一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中外新诗,内容是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经典篇章。教学本单元,传统的做法无外乎诵读和讲读,通过部分意象的分析和作者及背景的介绍以实现教学目标,往往难以实现学生对诗歌内涵和诗人情怀的深入领悟,教学会更多的迎合应试需求,达成三维目标。因此,笔者设想运用新的理念从新的角度提纲挈领、以点带面,高层面、大跨度地引导学生从“情”入手,以“情”贯穿单元,渗透“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正> 《九歌·国殇》是一首赞颂为国战死者的祭歌。歌分三章,共一十八句,抄录如下: 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 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相似文献   

20.
《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大气磅礴,写景则纵横千万里,论史则上下几千年。作者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朗读作为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一、导入(打出《沁园春·雪》的投影)说起毛泽东,我想大家并不陌生,他是我们新中国的缔造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其实他还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亻空偬时,也在不断地吟诗填词。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