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方法决定工作方法 ,思维方式决定工作方式 ,思维更新是高校德育适应新形势的前提和关键。开放思维 ,弹性思维 ,动态思维 ,立体思维 ,创造性思维 ,是高校德育适应中国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所客观需要的几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3.
后现代教育思维强调自组织、隐喻、平等互动、开放性和多元化,对新时期高校德育主体、德育环境、德育关系、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新问题,高校德育明显呈现出滞后的趋势。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的前提在于教育者能否及时转变制约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论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德育中存在的观念误区,并进一步提出了应树立以人为本、德育首位、全员育人、德育是要促进学生道德知识、道德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孙玉林 《山东教育》2005,(17):64-64
德育的困境及其实效性差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如果用系统的观点来审视,就不难发现,正是种种非科学的思维方式使我们的德育工作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高校德育的前瞻与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将会对中国高校德育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既能给高校德育带来契机,同时也使高校德育面临严峻的考验。本文深入分析了加入WTO后高校德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高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加入WTO后,高校的德育工作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德育工作的内容、对象、环境、效果等将发生新变化。面对这些变化,高校的德育工作就必须进行改革,打破旧的德育观念,树立新的德育观念,建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应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指导,理解、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个性。明确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群体;正确认识高校德育的功能;正确认识高校德育的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道德方法,不断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德育何在——走出当今高校德育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德育工作遇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惑,这种困惑的实质是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被视为一种孤立的系统存在,一方面使德育陷于形式化,另一方面德育在实际上显得无效。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让德育重新回到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即“德育在社会实践中”。这个命题在理论上澄清了“德育何在”的问题,在实践上为“如何德育”提供了一种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开始在西方广为流传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如今已渗透到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了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并形成了独特的“后现代教育思维”。它强调自组织、隐喻、平等性、开放性和多元化,是对传统教育封闭、简单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学校的根本性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回归生命,是当代德育深入现代本质的必然要求。本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德育质效,让生命在德育中充满生长力量、让德育过程充满生命活力的问题,就坚持生长性、促进德育目标的反思和建构,坚持生化性、重视德育内容的整合和选择,坚持主体性、促发德育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坚持生成性、追求德育评价的有效和激励四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低效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扭转高校德育实效低的状况,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亟等解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新时期,高校德育深陷于人们怀疑、否定的眼光之中,难有作为,探讨高校德育有效性问题已不容回避,本从高校德育的支撑点、目标和内容、运作方式和运作主体等方面就如何增强高校德育的实际效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德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因素,它不仅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更是人才培养的诸育中的灵魂和核心。德育在我国学校教育和人才成长过程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人品德、人格和人生观的形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一个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科技时代,  相似文献   

17.
德育处于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但是由于种种非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使得部分德育工作陷入误区,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因而也使得德育的核心地位难以彰显。如何解决这一制约我国德育改革和发展的“瓶颈”,已成为时代需要完成的重大课题。而德育改革和发展的出路源自理论创新和德育思维方式的科学化。近来这一课题为一些理论工作者和实际教育者所关注,并有一些论著问世,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多数学者把“知性德育”视为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并成为批评的焦点,但是这种思维方式也并未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转换透视问题的视角,或许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有效后果。  相似文献   

18.
19.
周宪 《高教探索》2003,(3):68-69,76
本文从高校德育的反思着手,尝试性地探讨了高校德育的发展趋势,认为高校德育的应对要从德育地位、内容、过程、模式四个方面去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德育思维是由德育本质、德育功能、德育目标、德育规律、德育心理、德育情感等一系列德育要素所构成的概念框架和观念体系。德育思维是以一定的德育知识为背景的。但是 ,两者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德育知识只有以一定的规则、程序、价值取向等整合为某种观念体系并实际运作起来 ,才能真正形成德育思维。所以 ,德育思维在本质上是动态的和过程性的。德育思维作为人们的认知对象 ,也是一种“思想客体”。相对于人们的当下思维而言 ,它是以往德育行为实践活动经验的积淀和总结 ,是先前德育文明成果的凝结状态。列宁曾这样指出 :“人的实践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