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元生 《师道》2004,(4):12-12
随着学生年龄的渐增,我们的课堂便日渐的趋向于沉闷与呆板.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少了,笑声少了,自然而满意的表情少了,讲台下面是一张张写满疲倦与木然的面孔。这些稚嫩青春的身影和年轻热血的躯体中。埋藏的却是一颗颗带着暮气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己平时感觉到教育压力很大,学校评估压力很大,家长感觉到就业压力大,最后,这些压力就都转移给了学生。所以,现在学生的压力很大,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年高考前,我们县的一所重点中学,就先后有两名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因为压力太大而诱发精神分裂症,没有能够参加高考。这使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自己找一个生命的出口,让他们年轻的心不再沉重!  相似文献   

3.
<正>面对一张张可爱的年轻面庞,该如何向他们传达我们教师的爱?怎样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她(他)的爱,让学生在爱的感召下幸福成长?如何教会他们爱的本领?一、态度决定成败新课程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生命关怀,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具备  相似文献   

4.
爱的磨炼     
对于像我一样的年轻班主任而言,没有丰富的阅历,没有各种各样的教育技巧.但必须有一种永恒的信念:那就是不管遇到怎样的学生,都不能放弃对学生的爱。从我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爱学生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然而,如何带着一颗关爱他们的心,机智地把握教育时机,达到教育的目的,将是我一生的课题。在我不长的班主任生涯中,我遇到的学生大多数聪明好学,但也有不少的学生调皮、蛮横、自卑,他们曾让我伤透了脑筋,可也正是从这些学生的身上,让我逐步学会了怎样教育他们,而不是一味地抱怨。也就是从这些学生.这些事件中,磨练了我的耐心和毅力.收获了爱的春天。  相似文献   

5.
培养当代教育家,呼唤教育家办学,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美的教育理想之一。这让人们想起历史上的教育家。比如,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当代的,至少有霍懋征、斯霞等。细细想来,这些在今天看来堪称大师、教育家的人们,他们至少有两大特征很容易引发我们思考——一是他们当年所专注、所钟情的是"立业",立教育之大业,他们没有想到"成家",成为今天我们所说的教育家,教育大家。他们一生远离功利,"捧着一颗  相似文献   

6.
李叶兰 《顽皮娃娃》2009,(1):I0004-I0005
去年的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在一张张关切的面孔、一双双救援的双手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真诚的心。很多不谙世事的孩童,或被家长抱着、或自己努力地踮起小脚尖,把或多或少的钱投进捐款箱,在他们稚嫩的小脸上,写着满足的笑容;虽然他们不能真正理解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但他们能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我们听到,  相似文献   

7.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黏合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爱。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明显,老师的教育误区很可能使学生产生自卑,爱学生就给他们自信心。数学学习的信心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胡云洁 《辅导员》2014,(6):37-38
一、概念界定 每一个迎面而来的孩子都带着独有的表情,每一个表情都像盛开在不同的内心上的花朵。这让我们不由地升腾起对生命的尊重,每一个孩子不同的样子,就是在诉说生命创造的奇迹。这些孩子后来的样子,一定与我们怎样教育他们有关。为此,我校提出“绣洞成花”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株洲师专附中15岁的学生刘洋为勇救落水儿童 ,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为刘洋舍己救人的精神深深感动 ,同时我们又为他的牺牲扼腕叹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提倡未成年的青少年为救人而献身 ,他们还处在受保护的年龄阶段。但我们有必要弘扬一种精神。刘洋的精神对当前我们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很有启迪意义。我们刊发这篇篇幅不长的通讯 ,希望能够给人以震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我们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鼓励他们发现与实践、表达与尝试、交流与合作,允许他们迟钝与犹豫、犯错与叛逆等。教育中的365天,如同365颗珍珠穿成的项链,没有一颗是多余的,也没有一颗不曾经受磨砺,虽不如钻石华贵,但都是生命浸润过的,典雅、温婉。我们携手并肩,我们审问笃行,我们博文约礼……每一天,从早安,到晚安!  相似文献   

11.
生活·使命     
生命,就像一颗流星,从出现那天起就注定要坠落,而坠落过程中留下的精彩,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奋斗的难忘瞬间……从拥有生命那天起,生活就给了我们一个使命。所以,我们从“咿咿呀呀”一直到“ABCD”,即使我们不断抱怨这样的日子活得很累,很乏味。可我们依然在高过头顶的书后面埋头苦干。不管再多抱怨,再多不满,我们都必须要在这堆书后面走过一级又一级。因为我们曾在国旗下庄言宣誓:“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这,是我们的责任。、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人们惊恐不安,坐立不定。我们不敢出门,即使出门也只能看到大大的口罩后面一双双怀疑、逃避的眼睛,但这时,只有医生还在那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冒着生命的危险抢救着一个个病员。多少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一、由一朵凋零的生命之花引发的教育思考 2009年12月18日,就读于山东省某中学的初一学生张继鑫,这朵原本鲜活的生命之花在冰冷的寒冬罚零了。暂且不论这朵生命之花凋落的原因是什么,单就学校老师那一句比寒冬还要冰冷的话“他死得很舒坦”就足以让人愤怒了。可愤怒之余,我们更多的还是要反思一下我们今日的教育:淡化生命,漠视生命,不把学生当作人来看待。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学生自杀现象频繁曝光。一个个如花的生命在风雨中匆匆而逝,来不及让爱他们的人和他们所爱的人对他们道声“珍最”,说走就走了,只给曾留下他们青春风采的世界一个令人思之泪下、念之悲悯的背影。这无论是对他们的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有一种难以承受的痛。因为他们这种对珍贵生命主动放弃的轻生行为,非但不能证明自身抉择的崇高价值,反而成了示世界以懦弱的黯然告自。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以及广大青少年的家长都小能不反思:是怎样一种邪恶的力量,把年轻的生命推向了黑暗的坟墓?我们又做错了什么?从今天开始,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在反思中自然电就不难发现,多少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似乎就缺少“生命教育”这样一环——人“即使输掉一切,但决不能输掉生命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是呵护生命,关爱生命健康成长的事业,教师则是引领生命实现蜕变和升华的使者。作为教师,我们在生命蜕变与升华的过程中,必须给予真情,唤醒学生内在的"灵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引导他们健康成长。1给之真情,予之爱心教育若没有情感和爱,则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灵魂,真正的教育是融人了爱的教育。我们要用一颗博大的爱心去关爱学生。当他们犯错时,要循循  相似文献   

15.
林志超 《班主任》2014,(3):10-13
烦恼着学生的烦恼,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在教育的深意处,我豁然醒悟:自己只是非常偶然地做了他们的老师、班主任,却成了他们生命成长的奠基人;在他们生命成长之路的某一段,我陪伴他们,滋养他们,并不知不觉地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一颗颗种子。我的角色,如此重要,该如何教育他们?我试  相似文献   

16.
<正>何为"细节"?"细节"就是生活、学习中的细小环节或情节,也可以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细节虽小,但它能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品质,也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还能折射出生命智慧的光环,能成就学生的未来。青少年往往情绪比较外露,不善于掩饰自己。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神态和动作中捕捉他们思想情感的变化,及时发现隐藏在他们身上的发光点。从这些细节的发光点上,发现他们的心灵手巧、胆大心  相似文献   

17.
唤醒感动     
王治国 《教育文汇》2008,(12):27-27
多年前的一件事怎么也忘不了。一群学生在观看了小成活生生地将一只小鸡的脖子扭断的“表演”后,嘻嘻哈哈地将小成推搡到我面前。年轻的我惊恐于他的“残忍”,欲说上一两句爱护生命之类的话,可看小成那副表情麻木、无动于衷的样子,我就知道对于一颗僵硬的心,临时抱佛脚式的教育肯定收效甚微。我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话之后,留下了一声叹息:这孩子,怎么啦?  相似文献   

18.
周素芬 《成才之路》2010,(12):34-35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就我们常州地区而言,就有学生因为忍受不了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而采取极端手段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灿烂的生命之花过早凋谢,是因为他们缺少耐挫力。  相似文献   

19.
胡云洁 《辅导员》2014,(9):37-38
正一、概念界定每一个迎面而来的孩子都带着独有的表情,每一个表情都像盛开在不同的内心上的花朵。这让我们不由地升腾起对生命的尊重,每一个孩子不同的样子,就是在诉说生命创造的奇迹。这些孩子后来的样子,一定与我们怎样教育他们有关。为此,我校提出"绣洞成花"的教育理念。"绣洞成花"这一理念出自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在生活中时常会有这样的事:衣服上不小心划  相似文献   

20.
丁振东 《考试周刊》2011,(28):61-62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倍受人们的喜爱。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