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昝莹秋 《中国德育》2007,2(10):54-55
读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我感动于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眷爱。作为母亲,揣着一颗殷切的心,带着对教师无比的信任,而且是“以自己儿女为赌注来信任”的,将她的“欢欣诚实又颖悟的男孩”交给了学校,交给了教育。她直言不讳地追问教师:“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各种方式的知识的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  相似文献   

2.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把魏、蜀、吴三国的人和事“品”得出神入化;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读”《史记》,把《史记》“读”的栩栩如生。可是,在听了易教授的“品”“三国”和王教授的“读”《史记》之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读《三国演义》和《史记》的原著了呢?  相似文献   

3.
《找春天》教学片断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我先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然后说:“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是的,春姑娘来了,她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导入课中。“春就藏在我们的课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一边读一边感受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4.
一次课间操后,一位女学生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向您借本书可以吗?”“借什么书?”“《班主任之友》!”她的回答令我吃惊不小。“你借这书干什么?这本书不适合你们读,你们也看不懂,看这干吗?”没想到她说:“我看得懂,这本杂志很好,我们都喜欢看。”“好?怎么个好法?”“我们都喜欢里面的班主任,喜欢里面的做法,如果都是这样的班主任,那多好!”她马上意识到说漏了嘴,便不好意思地补充说,“其实,你也是很好的班主任。”我当时无语。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事后,我问学生为什么都喜欢《班主任之友》。他们说,我们喜爱《班主任之友》,是喜欢里面的…  相似文献   

5.
请看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片断。生:“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生轻声细语,反复读,就是读不好“座无隙地”这个词)师:“座无隙地”(板书),齐读。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生:没有坐的地方。师:再读一遍。(生读)师:(走到刚才读书的女孩身边)孙老师听你读书,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我的女儿上课时她的声音也是轻轻的,我问她:为什么你的声音那么轻呢?她说:我怕。我说:你怕什么呢?她说:我怕说错了,老师批评我,我怕说错了,同学们嘲笑我。你们怕吗?(生答“不怕”)师:你们不怕,你们比我女儿还棒呢…  相似文献   

6.
三个儿子离开家出去闯荡,都取得了成功。一起回来的时候,他们讨论着各自送给老母亲的礼物。大儿子说:“我要给母亲造一幢大房子。”二儿子说:“我送给他一辆小汽车,并给他配一个司机。”三儿子笑着说:“你们记得母亲是多么喜欢读《圣经》吗?而且你们知道她眼睛不太好。所以我送给她一只能够背诵整部《圣经》的鹦鹉,教堂里的长老们花了12年的时间才教会它这个本领。”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06,(6):55-55
周景欣是鲁迅的曾孙女,从小长在台湾。她从课本里读不到曾祖父的章,至今只读过两三篇鲁迅作品,却不怎么读得懂。她对学不感兴趣。她上学,打工,上网,喜欢唱歌、游泳和打“撞球”。她的偶像是蔡依林。她时尚靓丽,参加电视娱乐节目,也许还会进军娱乐圈。最近,她参加《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节目的视频截图在大陆网站流传开,“鲁迅曾孙女变身网络美少女”迅速成为大陆网民的热议话题。  相似文献   

8.
班级:南京师范大学附小六(5)班地点:南京东南大学大礼堂赏读——触摸“驯养”(生读最打动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生:(读)“你们漂亮,但是空的,”他还对她们说,“别人不会为你们去死。当然,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也会以为她和你们一样。但是,单是她一朵也比你们全体都宝贵,因为我给她浇过水。因为我给她盖过罩子。因为我给她竖过屏风。因为我给她除过毛虫(留下两三条可以羽化成为蝴蝶)。因为我听过她的埋怨、她的吹嘘、有时甚至她的沉默。因为这是我的玫瑰花。”师:这是小王子对玫瑰花们说的话。生:(读)“你们跟我的玫瑰花一点儿不…  相似文献   

9.
孩子们,路老师要和你们比一比,看看谁读书认真.谁读的书多哦! 放暑假以后.我读了“我在这儿”成长阅读丛书的9本绘本,分别是《狗仔》《妞妞和爸爸同岁》《晚上浩浩荡荡的童话》《我喜欢你》《会跳舞的摇摇》《力力不喜欢女孩》《鱼灯》《甜橙树》《睡蟒边的雪兔》。这9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狗仔》,因为小女孩狗仔和她的妈妈、爸爸实在是太可爱了,他们一家三口甜蜜而不乏“斗争”的日子真是令我感动,现在我多了个口头禅“啊——呦——”(一定要拖长“啊”的音,然后把“呦”拐好几个弯才逗呢),就是里面的狗仔妈常说的话。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这次活动让我们收获了许多温暖,原来大家都一直在那里。收到很多朋友的回复,摘选部分刊发:
  钟海芳:我是《文苑》的忠实读者,一名从高中就开始爱上《文苑》的女孩,在这个冬日,我想获得来自你们的明信片,感知你们的暖意。方便的话,我想获得来自权蓉的明信片,我在她的家乡四川读大学,欣赏她“蚯蚓九段”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希望她知道我的存在,也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物件联系我和她。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名学生叫余颖,读高一,她能全背诵高中语(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花未眠》),她理应成为“名人”,所以别的班级也邀请她“巡回背诵”。我跟她说:“也许,全中国的学生中,只有你能做到……”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2010,(4):22-27
曹璇是《小学生·新读写》的“老”作者了,她的文字一直给我很“生活”的感觉,写的都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小事,但以其极其生动的语言吸引着我们读下去。她的文章就像一出出情景剧,  相似文献   

13.
这学期,我新接了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第一次改到柳莹同学的作文《记一件难忘的事》时,我一眼就看出她的作文是抄袭的。思虑较有代表性的作文,加上柳莹的这篇,然后,先把前面的几个作者叫到了办公室,我对他们说“:你们的作文写得很有特色,老师打算推荐给大家,不过,这次不是老师来朗读,而是让你们自己来朗读。现在,你们就把作文拿回去读通读熟,明天朗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大家也点评点评。”接着,我又单独把柳莹叫过来,我对她说:“刚才老师已经叫了好几位同学去准备明天读他们的优秀作文了,老师感觉你的这篇也很不错,所以,你也准备一下!”她没…  相似文献   

14.
寻梦的孩子     
爱文学的孩子一定是爱读书的孩子。雅玲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执著追求文学赋予心灵的美丽,在寻梦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着。她爱读书,她对每一本书的理解与感悟总令我震撼。读《呼啸山庄》,她悟出了“复仇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爱才是生命的真谛”,读巴金的《家》、《春》、《秋》,她记下了一句话:“春天是我们的”;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她明白了“成功的花无不是经历风雨后才愈开愈艳”;读《呐喊》,她感叹鲁迅不愧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在与她的多次交流中,我发现她在成长,我的年龄虽然不过大她几岁,然而,她思想的成熟却是…  相似文献   

15.
方向和坡度     
《教育科学论坛》2004,(7):80-80
和一位《教师之友》的新读交流,她说,读《教师之友》有一种很“累”的感觉。在经过一番交流,确认了她“累”的症状后,我说,这种“累”并不是一件坏事,从某种角度说,这也正是《教师之友》所追求的。其实,这种“累”的感觉并不为这位新读所独享,杂志的不少老读也时有提及,因此,有必要和大家做一些沟通。  相似文献   

16.
你们知道“会计”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寒假在家读《二十四史》,我就发现了关于“会计”一词的由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我喜欢读散文,但未必喜欢读《榆林的城墙》(以下简称《榆》文)这类的散文,然而,周佩红的《砖石·信号·流动的风》,却让我品出了《榆》文的韵味。读多了《教学参考书》上的文章,会觉得周文不合规矩,不合“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之类的模式。读多了“教参”,会让人陷入思维的误区:总以线形思维去理解、剖析文学作品,导致语文教师的职业病——会“掰洋葱”,不会“含话梅”,品不得真谛不算,还使我们的学生思维变得迟钝起来,周文则不然。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张思老师:你好! 我是一位语文老师,经常与与的学生们一起读你们的学生版《读写天地》。其中的一个栏目叫“有意思作文”,这是学生们每期必读的一个栏目.我每期也读了该栏目的大部分文章。我们的共同感觉是,这个栏目的文章的确有意思。  相似文献   

19.
因为有你默默的支持,我才有今天的进步。谢谢!我一直订阅《小学生创新作文》,正因为有《小学生创新作文》的帮助,我的作文水平才有了很大提高。在此,我感谢《小学生创新作文》给我的帮助,叔叔阿姨们,你们辛苦了。我爱《小学生创新作文》!广西南宁市横县石塘镇芦村中心小学六(2)班:梁大奖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读了你们编辑出版的《小学生创新作文》,我们一下就被这本书吸引住了。特别是书脚底下的“妙语串串烧”,精彩极了,有人物的动作与表情,还有生动的语句。在这儿给你们提点小意见:“妙语串串烧”这个栏目不要印…  相似文献   

20.
我有幸听过丁杭缨老师执教的很多公开课,从《时、分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图形的拼组》到《分数的初步认识》等等,尽管都是一些常规性的观摩课,但她总能从独特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把握课堂。简简单单的教具、朴朴实实的语言、大大方方的教态、轻轻松松的笑声,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留给我众多启示。启示之一:“以学生为本”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教学,究竟谁为谁服务?我们做教师的,心中似乎都十分清楚,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指令:“这道题目谁来读给我听?”“这个问题谁能来告诉我?”“我再给你们2分钟……”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