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文化悠久,典籍丰富,在世界上堪称文章大国。传统文论.有益于今天新闻写作的东西很多;许多有成就的新闻界人士,无不在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中成长,作出自己的贡献。但近年来新闻写作改革中,许多人的眼睛只向外,争论“金字塔”之倒,正,“片段式”、“散文式”之奥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写作     
本文译自金久保通雄的著作《新闻文章读本》。金久保通雄1909年生于东京,毕业于新闻学院,历任《国民新闻》、《东京日日新闻》记者,1936年入读卖新闻社,曾任社论委员、教科部、社会部、编辑部长、编辑局总务等职,1971年去世,是日本新闻界经验丰富的老报人。从本期起,将陆续选择本书申的某些章节,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起承转合     
华丁 《报林求索》2000,(2):38-38
  相似文献   

4.
刘环城 《新闻窗》2005,(1):41-41
新闻写作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被人关注的一种写作。新闻写作要有价值,体现价值的关键在于把握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中心的价值取向,对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而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在逻辑上的必然要求。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新闻文稿中越来越多地注进了文学性的情采和笔墨,这是很好的事,是新闻素质日益提高的标志。新闻稿是一种限定性极强的文字形式,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相比来看,文学创作的限定性则要小些(但不是没有),将小说写成了散文体,将散文写成小说模样,或是将散文写成诗,将诗写成散文,都有很大的灵活余地。当然,这不是说文学创作是绝对无限定的,怎样“突破”都可以,将现实题材写成神话小说,在散文中容纳大量虚构,在诗中抽掉了起码的节奏和谐韵,写成比散文还拗口,这都会给人一种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与古典文学渊源很深。司马迁和司马光是中国新闻的祖师爷。我国老一辈的新闻家和新闻评论家,都从唐诗宋词、笔记小说、古代散文中学到精炼的笔法与论断的方法。《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和《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是当今报刊上的“文前按语”与“编后”的滥觞;从金圣叹评点《水浒》、《西厢记》和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到今天的文中按语,可以找到相通的轨迹。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是从桐城派的“清真雅洁”走到“经世致用”的第一人,他把孟子以后中国传统的政论文章,用在评论时事政治问题上。梁启超在长期的办报活动中形成了一种政  相似文献   

7.
古典文学与新闻写作是两码事,不能要求记者要会“之乎也者”,但是两者的表达手段都要求洗练、简洁、流畅、传神、引人入胜、打动读者,因此又是脉脉相通的。注意吸取、借鉴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手法(或笔法),对改进和提高新闻写作肯定有好处。古典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好比“弱水三千”,本文只是“取一瓢饮”而已。文争一起首唱荣华文章开头很重要,新闻尤其如此。自从一百多年前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出现第一代导语以来,导语写作一直受到重视,并不断发展演变着。近些年流行散文式新闻,摒弃传统的导语。但不管怎么发展变化,总得有个开头…  相似文献   

8.
一图胜千言。从我们的老祖宗开始,人类就具有记忆形象的天赋。人类学告诉我们,原始部落中的人.虽然绘不出一个关于河流航线的示意图,但在划船或航海时,能以最大的精确度沿着他们所来回经过的河流的一切转角处拐弯,因为他们记忆中留有河流的形象。人类进化至今,不但易于记忆形象,而且善于刻画形象。形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是当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决不是雕虫小技。 “演绎”新闻事实。形象化地传播新闻,首先需要形象化“演绎”新闻事实。形象思维,在一定意义上  相似文献   

9.
新闻姓“新”。我觉得这个“新”有两层意思。首先是内容要新,即“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其次是形式要新,即写作技巧要新。这就是说,内容与形式都要“新”。一条新闻,只有具备这两个“新”,才能成为佳作。本文试图论述第二个“新”,即形式新。如何使新闻写作技巧新颖?为了生动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现在列举有关古今画家绘画的故事,以便从丹青大师那里领悟个中三昧。宋人喜欢绘画,且常常出题作画,使画意与诗情融合。有一次画题出的是唐人韦应物七绝《滁州西涧》中的一个名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大家不约而同地画了  相似文献   

10.
新闻工作离不开采访与写作,而写作就要讲究逻辑,注意词章。词章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逻辑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准确使用概念,恰当运用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以求思想缜密,合于事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关联,一个管表达,一个管思路。思路不清,表达必不畅达,也就谈不到文章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因此,搞新闻写作,除了要研究语法、修辞、写作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写新闻也是如此,只有通过比较才能选出新闻,才能选出好新闻.但是,“比较”不是捏泥团,不能随意改变新闻事实的本质属性。而是通过比较发现新闻的“新”,新闻的“质”。记者或通讯员无论采写何种体裁的新闻,首先碰到的是选择主题的问题。只有多设想几个主题进行比较,才能从中选择出最佳的、最能体现新闻事实本质的主题。如在河南油田庆祝稳产十周年之际,《工人日报》10月14日一版发的题为《河南油田科学决策稳步发展》一文的主题,就经历了多主题比较的过  相似文献   

12.
形象思维与新闻写作陈宗安新闻写作与形象思维,这是近几年国内新闻界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从报上也能看出,新闻界近几年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索以及由此带来的变化和进步。然而,规范化、程式化的思维定势仍根深蒂固,并不时地反映在报纸版面上。所以,适当运用形象思维写新...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新闻写作较之于报纸的写作,虽有继承,但从其特点、写作主体、写作理念、写作方式层面上看,却又不尽相同。本文将从二者写作的主体、理念与写作方式三个层面上剖析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的异同之处,旨在不断完善当前新闻体系,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新闻事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新闻转轨,观念更新,必然带来新闻写作上的重大突破,产生打破常规、独具一格的新闻写作方法。新闻写作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新闻转轨,其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读者服务。那么,新闻作品首先应为群众喜闻乐见。那些打着官腔的新闻作品和传统的写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读者的要求,一些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写作方法必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记者要想得心应手地完成这样一个新闻生产流程,需要多年的采访写作专业训练。然而,获得这样的娴熟本领,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仅仅靠实践还不够。优秀的记者通常对什么是新闻、为什么要这样报道新闻有着深刻的理解。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两个大问题:一、什么是新闻?二、什么不是新闻?  相似文献   

16.
17.
新闻写作是在一种特殊思维形态下的写作。这种特殊思维形态就是新闻写真思维形态。(一) 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由此规定了新闻写作的特殊思维形态——新闻写真思维形态。新闻写作须受4个基本条件的制约。这4个条件是: (一)以事实为本,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就是如实地反映事实本身,亦即对事实的写照。(二)以认识为经。(经,这里借用中医的  相似文献   

18.
深刻的思想能否得到准确的表述,感人的事实能否得到生动的描写,一靠写作技巧;二靠语言的运用。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行中,不乏这样的事例,同是一件事情,一个语言丰富的行家去写,会把文章写得有声有色,熠熠生辉,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有力的感染;一个语言贫乏的作者去写,尽管材料很好,写出来的东西或者像个瘪三,干巴无味,或者陈言套语,令人生厌。注重语言词汇的积累对我们每一个记者、通讯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姚莉 《新闻窗》2011,(3):50-51
作为信息传播者的新闻记者,其获得新闻信息的最根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新闻采访,事实是第一性的,只有通过采访,事实才能进入记者的视野,之后经过其"加工",最终成为被受众所接收的新闻;而面对同样的新闻事实,擅长新闻写作的与不会写的记者把事实报道出来,传播效果的差别可能很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记者的看家本领就是新闻写作。作为新闻记者,只有处理好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新闻传播方面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写给读者看的,如果落笔前不了解读者的心理,你的新闻也未必能写好。所以好的新闻应符合读者心理,取得心理上的共鸣,才会产生最佳效应与效果。读者心理似乎无足轻重,其实它是制约新闻发展,包括报纸繁荣以及体裁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