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部《河殇》在社会各个阶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尽管《河殇》表达的文化观、历史观,我不完全赞同。但是,无论如何自《河殇》播出后,有那么多的人激动,又有那么多的人愤懑:有那么多的人陷入沉思,又有那么多的人从梦中醒来。我想,这就是《河殇》最大的成功。因为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一个容易激动、容易愤懑、容易让人去深思的时代了。我以为《河殇》的成功,在于它向人民宣传了一种危机意识,也在于找到了一种把知识分子的思想传播给人民群众的全新形式。正如《河殇》顾问金观涛先生所言:“中华民族在现在这个时候,是如此地需要思想,正象干渴的黄土地需要甘雨一样”,人民需要思想,我们也不是没有思想。  相似文献   

2.
从《河殇》到《新闻调查》,再到独立制作人、传媒经营者,夏骏似乎一直在实践中尝试着突破。而他并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则是对中国电视的持续思考。《十字路口的中国电视》或许正是这种思考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没想到我们的人民这样需要思想,就象黄土地那么需要水一样。一个民族的强盛,依赖于思想家和人民共同思考。”6集电视特别节目《河殇》的年轻导演夏骏抚弄着桌上一摞摞寄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来信,发出了同该片顾问金观涛一样的感慨。“我们是石油大队实习队的学生,生活在贫困闭塞的深山峡谷里,偶然机会看了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河殇》,立即被它的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所深深地震撼了。宏大的、富有创见的独特思维,富有哲理的,精辟的论断,真实的、珍贵的历史画面以及深沉的激情、悲壮的解说,给人的思索是无限的、久远的。感谢你们为中华民族做了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我们上海五金机械公司许多职工收看此片后认  相似文献   

4.
十字路口的中国电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智锋(以下简称“胡”):在200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十周年研讨会上,作为栏目的创办者夏骏先生受邀即席发言时感慨地说,“人生经不起浓缩”。拍摄《河殇》、创办《新闻调查》以及运营银汉传播,使夏骏备受中国电视界关注。《新闻调查》奠定的电视深度报道的标杆地位以及入主银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台相继推出了一批思想性很强的专题片或系列片,被人们称为政论片,如《让历史告诉未来》《时代的大期》《河殇》等。它们不仅以丰富的事实材料、真实的历史画面、深刻的哲理分析见长,而且还以声画并茂、情景交融的严密组合,赋予视听传播媒介一种思辨力量。分解这种思辨性很强的视听传播方式,已经不是传统的新闻学、电视学和艺术理论所能胜任的,必须应用现代科学的新方法对它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6.
7月20日,北京广播学院部分党政干部和教授,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举行座谈会,联系学院实际,分折批判电视片《河殇》及其总撰稿人之一——苏晓康。座谈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继南主持,院长常振铮、中央电视台台长黄惠群等出席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引子这回书说的是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的《广而告之》。咱们言归正传之前,先介绍两位朋友。一位是陈汉元,男性公民,50出头的岁数。一位是刘瑾如,巾帼中人,正当不惑之年。前者是中央电视台主管广告部的副台长,曾为《话说长江》撰写过解说词,也曾对《河殇》的拍摄鼎力相助。后者是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的现任经理,既是搞电视发射技术的高级工程师,又是使广告部收入连年翻番的管理行家。此人英姿飒爽,大有迎四面来风,送八方去雨之气慨。这两位就是咱们《广而告之》的策划者与把关者。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台相继推出了一批思想性很强的专题片或系列片,被人们称为政论片,如《让历史告诉未来》《时代的大潮》《河殇》等。它们不仅以丰富的事实材料、真实的历史画面、深刻的哲理分析见长,而且还以声画并茂、情景交融的严密组合,赋予视听传播媒介一种思辨力量。分解这种思辨性很强的视听传播方式,已经不是传统的新闻学、电视学和艺术理论所能胜任的,必须应用现代科学的新方法对它进行考察。电视政论片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改革,是一次深刻的大变革,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这个时代的大课题面前,年轻的电视工作者,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改革的进军呐喊助威,首先要在本体的思维逻辑和艺术构思上  相似文献   

9.
论证已知的常识固然是杂文的悲哀,但我却不得不经常干这样的蠢事,此回照例未能免俗。前些日子我曾去采访一次因盲目追求生产进度而忽视安全作业的井下严重塌方事件,不料那位矿长对此极为反感:“我们矿年年超额上缴利税,今年又提前一百天完成国家下达的经济指标,连续五年被有关部门评为红旗矿,这些伟大成绩你们不闻不问,偏偏对砸死了几个人大感兴趣,到底是何居心?”我正有些怀疑该矿长的神经是否发生了紊乱,一位同仁悄声对我说:“算了,这是某些同胞固有的思维模式,从《丑陋的中国人》到“河殇》,之所以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正说明抱残守阀的心理定势之根深蒂固。此  相似文献   

10.
出版社搞经济承包现在很盛行,有的包到社,有的把指标分解到编辑室甚至个人。社里有出版、发行、行政等部门,编辑是其中一部分。包到社也许可以试行,把指标分解到编辑室,分解到编辑个人,那就是编辑工作搞经济承包了。这样做,令人担心。一、可能会助长“一切向钱看”的风气。书籍是商品,却不是一般商品。一般商品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而书籍却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即使承包方案里规定要出多少有社会效益有质量的书,这毕竟是软指标,很难做到数量化。一般说,社会效益只有相对标准,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红高粱》、《河殇》等,不也是争论得很激烈吗?书籍的社会效益需要时间检验,今天说好,明天也许又说不好,反之也一样。这样的例子同样可以举出一大堆。  相似文献   

11.
我在前三篇《论评论员的苦恼》里发了一点不算高级的牢骚(据说《河殇》一类属于高级牢骚),那三篇短文谈的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归纳一下,是为评论员的主体意识的存在作一点稍微的辩护。现在可就此作个小结,这就是对所谓“笔杆子”的哲学予以彻底的否定。这是使评论员摆脱苦恼的起码条件。“两杆子”亦即“笔杆子”和“枪杆子”的说法在文革中最为流行。后者被认为是夺取政权的法宝,前者(按照对应法)该是巩固政权的宝贝。但我怀疑它可能直接脱胎于古已有之的“文治武功”的基本格局,是统治的两翼吧。笔杆子和枪杆子同列,以器具视之,为统治者所使用,其实已彻底否定了笔杆子的“主体意识”。说的形象一点,是使握笔的人变成高音喇叭、复印机,或者变成专事罗织人罪、党同伐异的帮凶。现代笔坛“四杰”:康生、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就是笔杆子们的“典范”。不过他们不是雇佣军一类小角色,而是铁幕中的党魁。  相似文献   

12.
赵世惠 《军事记者》2008,(12):I0002-I0002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解放军报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从最初的一张《解放军报》和一份内部刊物,发展成了今天的三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四刊(《解放军画报》、《军事记者》、《中国民兵》、《环球军事》)、一网(中国军网)和两社(长征出版社、长城出版社),变成了实际上的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3.
《心灵长城——中华爱国主义传统》一书一问世,立即在学术界、舆论界、读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求是》杂志、《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  相似文献   

14.
2004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的第一批著作共十一册,包括《美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埃及》、《马来西亚》、《马基斯坦》、《越南》、《南非》、《以色列国》。笔者花了不少时间,将这十一册浏览了一遍,获得颇深的印象,认为这是一批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好书。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发生了什么公元1992年1月4日,这一天与平日没有什么不同,除了它是一个周末,新年后的第一个周末。但正是后一点,使它与一件新闻界的新闻有了瓜葛。这一日,中国大陆众多有影响的报纸同时向世人推出了“周末版”,展示了新的一年报业发展的新特点。《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纷纷出版了“周末版”;《辽宁日报》、《陕西日报》创出“周末版”;《南方日报》、《福建日报》、《河南日报》、《大众日报》、《贵州日报》推出“周末扩大版”;《解放日报》则随报奉送四开八版的“周末彩报”;《四川日报》打出了“天府周末”,《吉林日报》则名之为“周末增刊”;《河北日报》为“周末刊”,《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亦由半个版扩大为一个整版,更名为“大地周末”;《中国消费者报》,《新闻出版报》等亦推出“周末版”。如果将这个日子向前推一日,还有《参考消息》的“周末增刊”,向后推一日则有《工人日报》、《安徽日报》、《江西日报》的星期刊……这是继1991年以来出现的第二次“周末版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起就创办了党刊,通过党刊指导斗争。在80多年的历程中,她创办过多种刊物,仅中央主办过的机关刊物就有18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新青年》、《向导》、《布尔塞维克》、《斗争》、《解放》、《群众》、《共产党人》、《红旗》、《求是》等。《求是》杂志社部分老同志和中青年同志,在众多单位的热情支持下,数度寒暑,集体攻关,编写出了一部  相似文献   

17.
《春秋繁露》一书在《隋书·经籍志》中始见著录,且《汉书·董仲舒传》中《蕃露》与《玉杯》、《竹林》都是传《春秋》的书名,而在今本《春秋繁露》一书中,《玉杯》、《竹林》却为其中的两篇,基于此,《春秋繁露》的真实性引起了争论,《崇文总目》、程大昌等怀疑其真实性;《四库全书总目》、楼鑰肯定其可靠性,笔者在楼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春秋繁露》与"天人三策",发现了诸多相同的地方,从而论证了《春秋繁露》传本可以作为考查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文献,但同时指出了经过多次整理的《春秋繁露》的体例是驳杂不纯的.  相似文献   

18.
一在西藏城乡沉浸在纪念和平解放4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欢腾的西藏》、《百万农奴站起来》、《故乡行》等近20部珍贵历史资料片重新与观众见面了,40年新闻纪录片回顾展是大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驻藏记者站还推出了《我们走过的日子》、《雪城春曲》、《喜马拉雅—山谷》、《藏族女歌唱家才旦卓玛》、《50年代的西藏社会》等5部新纪录片,使人们再次领略了一  相似文献   

19.
执着阅读     
余华 《出版参考》2010,(10):5-5
在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应该是1973年.县里的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我父亲为我和哥哥弄了一张借书证.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阅读小说了.尤其是长篇小说。我把那个时代所有的作品几乎都读了一遍: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牛田洋》、《虹南作战史》、《新桥》、《矿山风云》、《飞雪迎春》、《闪闪的红星》……当时我最喜欢的书是《闪闪的红星》,然后是《矿山风云》。  相似文献   

20.
2007年的电视荧屏.刮起了新一轮“凄风苫雨”。《谁怜天下慈母心》、《女人不哭》、《孩子你在哪里》、《妈妈再爱我一次》、《悲情母子》、《媳妇》等苦情剧引发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狂潮。倒数几年前的苦情剧,如2006年的《百万新娘》、《徽娘宛心》、《妈妈无罪》、《悠悠寸草心》、《春天后母心》,2005年的《哑巴新娘》、《错爱一生》及2004年的《大姐》、《婆婆》、《搭错车》也播得一片红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