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陋”字新解江苏张道凡《陋室铭》教材注释:陋,(住的地方)狭小,不华美。我认为此注与文意、作者的思想不符,”陋”非“简陋”,而是“鄙陋、偏僻”之义。全文共81字,紧紧围绕“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展开。前文用“山、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陋室”。“苔...  相似文献   

2.
罗红柱 《老年教育》2008,(10):22-22
“人”在文字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若字斟句酌一番,的确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3.
“房”字新解徐鹏飞(《讽刺与幽默》)楼上装修张书信 作(《新民晚报》)“大厦”的无奈池北偶 诗丁聪 画有人看好房地产,    多少人能买得起?争盖“广夏”千万间。老外、大款也有限。高级公寓一幢幢,供过于求不稀奇,豪华别墅一片片。大登广告亦徒然。建筑漂亮够气派,好多空房无人问,设备讲究又方便。只怪自己别怨天。“花园”、“广场”到处有,不少缺房困难户,安乐窝使人欣羡。渴望破屋快拆迁。只是售价真不贱,何不盖些两居室,一平方米好几千。讨人喜欢也赚钱。(《文汇报》1996年4月1日)这样出门才踏实孙书杰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相似文献   

4.
"帝"本义为"象‘花蒂’形"的说法有诸多无法解释的地方。"帝"字含义实与"帚"相近,亦为"捆束的柴薪"。柴垛顶端,即三角形部分,绑扎得紧凑小巧。字形最上面一横为放置的青铜镜"阳燧"。"禘祭"即古人所谓"阳燧取火",利用阳燧聚光吸热引燃顶端,继而使整束柴垛燃烧。古人将此现象归功于拥有至尊地位的神,即"上帝"。  相似文献   

5.
"王老师,李凯把田昊弄哭了。"语文课上,我刚布置完同桌听写生字词的作业,就有学生告状了。唉,这帮不安分的小调皮,真拿他们没办法!  相似文献   

6.
“呜”字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 ,绘声绘色 ,把一场口技表演写得活灵活现 ,真可谓“众妙毕备”。文中写表演者摹仿一家人被惊醒后 ,有这样一句 :“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其中的“呜”字 ,文下的脚注是 :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呜”后带宾语“之” ,而这里的解释偏重于“轻声哼唱” ,这便很让人费解。近日读钱钟书先生的《七缀集》 ,其中一篇题为《一节历史掌故 ,一个宗教寓言 ,一篇小说》 ,文中引用了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生经》第十二篇《舅甥经》中的一段 ,文曰 :“甥既见儿 ,即以饼与 ,因而呜之。”钱先生顺便提及了“呜”字的解释 ,着实让人…  相似文献   

7.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对这句中的"间"字,课本的注解是"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教师教学参考书也将此句翻译为:"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玉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已传为千古佳句。“佳”在何处?佳在它道出了读与写的相互联系,指明“神”从“破”中来的深刻道理。对诗中的“破”字,历来人们多释作“达到”“超过”。我以为这尚有商榷之处。作  相似文献   

9.
“陋”字新解□江苏东海县石榴中学张道凡《陋室铭》为中学教材传统名篇,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陋室,是他的室名。教材上注:“陋,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陋,(住的地方)狭小,不华美。”我认为此注与文意、作者的思想不符,“陋”,非“简陋”,而是“鄙陋、偏僻”之义...  相似文献   

10.
<正>"令郎"一词,原称"令郎君",后省作"令郎"。《汉语大词典》释为:"称对方儿子的敬词。"《现代汉语词典》也释为:"敬辞,称对方的儿子。"对话的双方互为"对方",人们一般把"令郎"理解为对方的儿子,即对话双方中一方的儿子。但是,有时候,"令郎"并非专指"对方"的儿子,而指称说话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即"别人"的儿子:陈和尚道:"……彼时大会莺湖,先父一位,杨执中先生、权勿用先生、牛布  相似文献   

11.
过去,人们一般把在先秦两汉古籍中出现的“杀”字,都训为“杀伤”、“搏杀”之义。徐勇同志在其近著《尉缭子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2月版)中举出了二十条例证,认为“杀”字除了具有上述含义外,还可训作“减省”之义(具体情况要根据其读音和在古籍中的不同运用而定)。我同意他的这一新见解,并认为尚可再陈数例,以作补证。一、《墨子·备城门》:“其上称议衰杀之。”(毕沅注:“言称此而议减其上。”)二、《备城门》:“城中无食则为大杀。”(毕沅注:“杀言减。”)  相似文献   

12.
“神与物游”是刘勰对文学构思想象活动中物我关系的一个理论概括.对这个命题中的“游”字,人们的理解不尽相同.如周振甫解为“接触”,陆侃如、牟世金解为“融会贯通”,黄侃解为“文融”①.从这一般意义上讲,这三种解释大体不错,其中黄侃的解释比前两种稍好些,它突出了物我双方的相互作用.但严格地说,它们都没有揭示出“游”字的美学底蕴。我们认为这一美学命题中的“游”是指一种无意志、非理智、超功利的精神活  相似文献   

13.
谈“所”字     
“所”字是古今汉语都用得比较多的一个常用词,其意义虽然单纯,但用法却相当复杂,这篇短文不可能全面涉及,只是就其在句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它的不同用法及所表现的不同意义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所”字就其基本意义来说是指“住所”、“住处”、“住的地方”,是名词,在句法结构中多作主语和宾语。如: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中的“所”字,使用的次数较多,然而对于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认识不一,分歧颇大。有的语法书上称“所”为助词,有的则称为特殊指示代词。对“所”的认识应当从语法功能上来分析,把它归为指示性代词一类,还是较为妥当的。 一、“所”作为指示代饲的特殊性和其内部结构 所字,《说文解字》说“伐木声也”。段玉裁注说文也说,伐木声为本义,处所之所为假借义,“用为分别之词者,此引申义也”。他们的说法未必正确,所的本义应是处所之所,战国盟书所作,一看即为人处山崖之处的形状。因此说“所”字是实词,且为名词。  相似文献   

15.
先请看这样几个"置疑"用例:(1)当年,冯友兰也是用这句话答复学生们对于学习哲学的价值的置疑。(《通识教育通向何方》,《博览群书》2012年第2期21页)  相似文献   

16.
在文言文里,“所”字常常用如下列加点各结构的成分:《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史记·项羽本纪》:“若属皆且为所虏。”《淮阴侯列传》:“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孟子·滕文公上》:“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这种“所”字属于代词吗? 马建忠以来,我们的语法学家多认为它是代词。其中为我们熟悉的说法有两种,都说它是指示代词,但是比之于“兹”“斯”“是”“此”等,又有它的特殊之处。分别开来看,一种说法,拿“所 动 名”结构为例,例如“召所从食漂母”,说是如果“从”字前面不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中有较多词的词性一直都难以定义,“所”字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所”字学术界莫衷一是,有认为是助词,有人认为是指示代词,王力先生也说,“所”字的用法相当复杂。本文主要在各大家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古汉语语序和整体结构来提出一些个人之见,旨在对“所”字结构进行一番爬梳整理,溯起源,探其流。  相似文献   

18.
“所”字用法通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字用法通考张其昀1.1“所”字,甲骨文未见。古籍中,‘所”字初见于《尚书》(指今文)中的数篇,其著作年代最早的一篇是《牧誓》.该篇自伪孔安国传称武王“至牧地而誓众”以来,一直都认为是周武王伐纣兵至牧野迫;临如歌时的誓师之辞.至近代以来才有人怀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的是“所种树”、“所种”、“所以种”这一类结构中的“所”字。“所种树”的“种树”是定语加中心语的结构;“所种”的“种”是定中结构中的省略式,只出现定语,没有出现中心语:“所以种”的“以种”电是定中结构的省略式,只不过动词定语“种”还带了状语“以〔之〕”罢了。作者企图回答的就是这一类所字定中结构里的“所”字属什么词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所”字结构 ,人们已谈论得很多了 ,但有些看法似乎还不太完整。认识任何一种结构 ,都要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和整个语法体系中去 ,否则 ,得出的结论就会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