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巴金作为思想改造对象在《团圆》的创作中,思想并不是在自如的空间运行的,作品显得滞涩、沉重。《英雄儿女》的作者毛烽本身就是一个革命者,革命者写革命文学,在创作空间中是较为自由的,作品流畅,基调比《团圆》明亮得多。《英雄儿女》比起《团圆》显得通畅明快也与文体有关系。小说《团圆》中有很多叙述、议论,全篇采用的基本上是间接叙述。电影《英雄儿女》就得考虑直观的表演效果。《团圆》的人物处理是分散形的,《英雄儿女》的人物处理是向心形的,还充分调动了电影的声像艺术手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风烟滚滚,唱英雄……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这是电影《英雄儿女》里的插曲。《英雄儿女》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原军王成叔叔的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3.
《儿女英雄传》是中国近代小说中的艺术精品。民国时期至少产生过若干有着重要影响的《儿女英雄传》题材电影:1927至1931年友联影片公司无声电影《儿女英雄》系列、1938年新华影业公司《儿女英雄传》、1943年京剧影片《十三妹》。  相似文献   

4.
庄园 《高中生》2012,(4):13
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英雄人物层出不穷。电影《英雄儿女》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切合了时代的需要,影片插曲《英雄赞歌》,当然就是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了。借着电影中英雄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感人形象,借着影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这首歌如同插上了一对翅膀,飞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相似文献   

5.
《老年教育》2014,(3):10-11
上世纪六十年代,可谓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做一个王成那样的英雄",当年凡是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人,似乎都有这样一个理想。然而,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在《英雄儿女》的拍摄过程中,还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英雄儿女》以谁的小说改编1952年冬天,全国文联组织一部分创作人员前往抗美援朝战场,慰问广大志愿军官兵并体验生活。他们换上军装,伴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  相似文献   

6.
中国:合唱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时乐l蒙) 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瞿维) 交响曲《英雄海岛)(李焕之) 电影歌曲(英雄赞歌)(刘炽) 交响曲(英雄的诗篇)(朱践耳) 电影音乐(新儿女英雄传)(黄准) 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吴祖、王燕樵、刘德海) 交响曲(英雄篇)(李序)等 外国: (第五(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英雄波兰舞曲)(肖邦) (英雄进行曲)(圣·桑) 《英雄的生涯》《理查·施特劳斯) (英雄)(许泰) (英雄之歌)(德沃夏克) 《英雄之丧)(李斯特) (英雄的小品)(法朗克) 《英雄奏鸣曲)(麦克杜威)等 (罗建新辑l嘴强以“英雄”命名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7.
抗美援朝时期,著名作家巴金深入战场前线,采访了当时担任志愿军 65军 194师 582团团长兼政委的张振川和该团赵先友等众多英雄人物的事迹,写出了小说《团圆》。这部小说又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影响非常广泛深远。电影中有位团长叫张振华,自然与张振川有关,可每当记者和有关人士问及张振川同志时,他的回答总是:“我叫张振川,不是张振华,张振华应是众多英雄的综合艺术形象,并不是哪一个人。” 1987年,原总参谋长杨得志同志署名的《为了和平》一书出版了,张振川同志对书中的一些历史事实有些不同意见,他就给杨总长直接写信…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使命     
那是文革结束,老电影被解禁的时候。街面上隔三岔五不断变换的电影广告,对当时只能反复看《地道战》《英雄儿女》外加几部样板戏的我们这些中学生来说,有着莫大  相似文献   

9.
陈烨 《现代语文》2010,(1):63-65
《儿女英雄传》是继清代《儒林外史》《红楼梦》之后的又一部著名长篇白话小说,它融合了英雄传奇和才子佳人小说的特点,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武侠小说模式一一儿女英雄小说。作品中独具魅力的语言艺术、特有的评话创作结构和精彩纷呈的武打描写成就了《儿女英雄传》的艺术闪光点,也使小说更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武侠小说模式——儿女英雄小说,是清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儿女英雄传》中带有满族特色的词汇系统的归纳整理,补充了目前对《儿女英雄传》中满语研究的不足,便于读者对《儿女英雄传》做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红色经典作品,一般指称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的小说、戏剧、电影等作品。比如小说有"三红一创,山青保林",电影有《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英雄儿女》等。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红色  相似文献   

12.
满人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着意混合才子佳人和狭义小说的文法,创造出“英雄儿女”的模式,力图弥补《红楼梦》之遗恨,探讨新的叙事体裁。吟梅山人的《兰花梦奇传》采用了同样的文本对话和体裁混类的手法,但却对文康的“英雄儿女”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吟梅山人写了一对才子佳人的失败婚姻,由此对文康小说中所营造的那种“英雄”和“儿女”、“义”和“情”、私欲和社会责任、以及男女立场的和谐提出了疑问。在《兰花梦奇传》中,女主人公松宝珠的文才武略变成了在家庭场域中对夫权的威胁,引起了她丈夫的妒嫉和夫妻之间的权力之争。在暴露“英雄儿女”小说文法所存在的矛盾的同时,《兰花梦奇传》触及了“‘大团圆’之后如何?”这一小说盲点,不仅对“英雄儿女”的模式给以了新的演绎,而且以悲剧的结局批评了文康小说的粉饰现实。论文旨在探讨两本小说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兰花梦奇传》对“英雄儿女”模式的翻案和改造。  相似文献   

13.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部经典著作,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我国拍制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电影片子。诸如《江姐》、《甲午风云》、《英雄儿女》、《上甘岭》,《红色娘子军》等等,堪称是对青步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4.
<正>统编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是戏剧单元,元杂剧《窦娥冤》配了一幅明代的版画,《雷雨》配的是话剧现场剧照,《哈姆莱特》配的则是英国著名演员劳伦斯·奥利弗1948年主演的同名电影的剧照。同为“剧”照,它们折射出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观念却是不同的。《窦娥冤》配的明代版画代表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文化形态,《雷雨》配的剧照代表着西方现代戏剧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戏剧的文化形态,而《哈姆莱特》配的剧照代表着西方古典戏剧改编而成的现代影视艺术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5.
<正>前几天看了一部红色革命经典电影《英雄儿女》,回来之后,我一直心潮澎湃。影片中英雄王成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中久久萦绕,挥之不去。《英雄儿女》拍摄于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由武兆堤执导,影片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走近白洋淀     
胡晓春 《初中生》2006,(33):23-26
英雄白洋淀 白洋淀是河北的一个革命老区,也许,你对这个名词感觉陌生,但我相信,你一定看过电影《小兵张嘎》,那个机智勇敢的嘎子哥温暖了几代人的记忆,要知道,白洋淀就是他战斗的地方!著名作家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奠定了我国文坛"荷花淀"文学流派的基调后,一大批取材于白洋淀的脍炙人口的文学、影视作品脱颖而出,比如《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走近白洋淀,你会听到许许多多真实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17.
1935年的暮春时节,一个23岁的青年人与电影文学剧本《风云儿女》的作者夏衍不期而遇。他开口第一句话就问夏衍:“听说《风云儿女》的结尾有一个主题歌?”当剧本作者把那首附写在剧本最后一页上电影主题歌词交给他看时,只见他念了两遍以  相似文献   

18.
红色经典电影《英雄儿女》播映几十年来魅力不减,一直受到我国观众的广泛喜爱。本文从电影的“红色”主题、故事情节的编织、战争场面和细节表现的真实性、人物塑造的典型性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影片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9.
家有红歌迷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为和平……"这嘹亮的歌声铿锵有力,这是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英雄赞歌》。每次听到这首歌,我眼前浮现的就是王成紧握爆破筒和王芳在战火中引吭高歌的光辉形象,这也是我对革命英雄最初的印象。当伙伴们在议论《中国好声音》谁能夺冠,讨论周杰伦战队或汪峰战队时,我却在跟着老妈重温那些穿越硝烟的歌曲。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旋律,如我小时候看电影《英雄儿女》,被影片的主题曲《英雄赞歌》深深感动。而被打动的远不只我一个人,崔永元还为这首歌曲拍过一个纪录片,由已故央视著名播音员罗京担当前奏朗诵,将经典以另一种形式演绎。如果是在钟表王国瑞士,会将这段动人的旋律做成一只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