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文林 《高中生》2009,(11):38-39
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图景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7,(Z1)
作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作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  相似文献   

4.
技法指导 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学生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去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5.
何为联想?联想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了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它是思维过程中,把过去储存在记忆中较熟悉的知识"串联"起来的能力,是一种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6.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联想这种心理过程,这种思维方法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既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进步和人的不断完善的根本保证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通过教学来教会学生识字、阅读、作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提高道德水平和思维觉悟,就应该自觉地运用联想规律,以争取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联想这种心理过程,这种思维方法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既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进步和人的不断完善的根本保证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通过教学来教会学生识字、阅读、作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提高道德水平和思维觉悟,就应该自觉地运用联想规律,以争取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联想,是由眼前的某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在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中,在文学创作的想象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联想是人的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也是人的情感、意志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联想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  相似文献   

9.
联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之间相同、相似、相关、相反关系的反映,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由特殊现象想到普遍现象的心理过程。其在话题作文写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能使作者张开形象思维的翅膀,拓广思路,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审题立意,构思谋篇,深入议论。联想类话题作文是近年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考察形式。一般来说,联想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一、相关联想,又称接近联想。事物之间原本存在着某种联系,当提到其中的一种事物时会自然想起另一种事物,也就是平常说的“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10.
所谓联想思维 ,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或外在的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思维的引发点是“事物之间的内在或外在的联系”。其形式是由此及彼 ,如同架桥 ,彼此连接 ,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如图一 :甲—→乙—→丙—→丁 ,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 ,属单向性发散思维 ;如图二 :甲—→乙—→A丙—→B丁—→C,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多种事物 ,属多向性发散思维。前者是联想思维的基础 ,后者是它的发展和深化。联想思维的方法有同物联想、对比联想、比拟联想、形似联想、神似联想、因果联…  相似文献   

11.
(一)一篇文章里讲到的事物,有的是实实在在的,有的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阅读文章,要注意分辨。为什么要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  相似文献   

12.
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或由此及彼,或由近及远,或由结果到原因,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生活现象到社会现象……不管怎样,被比事物与联想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而使联想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或由此及彼,或由近及远,或由结果到原因,由原因到结果,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生活现象到社会现象……不管怎样,被比事物与联想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从而使联想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土堆。  相似文献   

14.
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或由此及彼,或由近及远,或由结果到原因,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生活现象到社会现象……不管怎样,被比事物与联想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而使联想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或由此及彼,或由近及远,或由结果到原因,由原因到结果,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生活现象到社会现象……不管怎样,被比事物与联想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从而使联想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土堆。  相似文献   

16.
徜徉于童话、神话、诗歌、寓言等的世界,那一个个虚构的故事和景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一物,都是联想。客观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17.
电影《雅马哈鱼档》的作者章 以武谈到创作体会时认为,联想和 想象是创造的两张翅膀。从生活中发现有创新意义的素材,必须借助于丰富独特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的一样,“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的想象活动”。 著名学者王力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屈原、李白……”想象是创造的先导。联想和想象都是一种心理活动。联想指的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往…  相似文献   

18.
联想,是由于受到感知对象的刺激而想起与之相关的人事物或某一生活哲理。由甲想到乙,甲是感知对象,乙是大脑的储存。由于甲与乙之间的联系方式的不同,把握这种规律,学会联想,将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而深广,使我们的作文形象生动而丰富多采。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与之相联的另一种心理过程的现象。心理学认为:思维起源于问题,联想是思维的渠道。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和写作中,学生极易对联想和想象产生混淆。下面结合实例对二者的内涵及区别阐述如下: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其它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往往是由当前的事物想到其它事物。其主要特点是,两个事物之间有着某种形似或神似的联系,使我们在头脑中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