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邻接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就信息资源传播过程中的邻接权予以全面揭示和分析,旨在促进我国信息传播的法律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邻接权与数字图书馆有偿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数字图书馆与邻接权的关系,论证数字图书馆进行有偿服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指出邻接权人在与数字图书馆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两者的利害冲突将使邻接权人在未来的法律环境中谋求更多的权利和保护,图书馆则应积极应对,争取在下一轮的立法中获得较为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谈谈出版者邻接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邻接权的概念及其与著作权的区别(一)邻接权的定义邻接权指传播者直接或通过媒体传播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邻接权一词译自英文neighboringrights,意思是指与著作权相邻、相关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称之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邻接权的概...  相似文献   

4.
利益平衡视角下广播组织邻接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法的根基。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冲击了广播组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旧有平衡机制,为因应科技进步的发展,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国际层面上对广播组织保护的规定和进展,对广播组织邻接权的权利对象、权利主体、权利内容及权利限制各方面进行适度调整,创建适合我国需要的广播组织邻接权保护制度,使其既能包容新技术的发展,又能使广播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在新的信息环境中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信息组织和处理过程中的法规问题,以及网络信息转换和传播中的法规问题。前者包括信息与作品的类型含义、信息组织中责任者主体等方面的法规问题。后者包括知识产权使用权、转让权、邻接权等法规问题。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6.
戴哲 《出版发行研究》2021,(2):63-69,74
新闻出版者邻接权于2019年被写入欧盟指令,由此引发学界关于我国是否有必要引入这一邻接权的争论,亟待厘清.在互联网时代,我国新闻出版行业面临着与欧盟相类似的困境,新闻内容的巨额收益为二次传播者所攫取,新闻内容供给与收益的平衡被打破,这对新闻供给的产业链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国因此也有必要创设新闻出版者邻接权,以重塑新闻内容供给与收益的平衡.同时,在假信息和"洗稿"现象兴起的当下,这一权利将为优质信息的供给提供支持,彰显出版价值.在制度构建上,我国立法者可以借鉴欧盟立法,将新闻出版物规定为权利客体,并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作为这一邻接权的唯一权能.此外,我国应对权利进行适当限制,并采用两年作为权利保护期限.  相似文献   

7.
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国际信息产业竞争,图书馆如何在跨文化的世界市场经济一体化竞争中取胜、如何面对信息产业化,这将给图书馆带来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相邻近的权利。邻接权是在传播作品中产生的权利。作品创作出来后,需要在公众中传播,传播者在传播作品中也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理所当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邻接权与著作权密切相关,但又是独立于著作权之外的一种权利。在国际上,邻接权的保护主要见于《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与广播组织的国际公约》(即罗马公约)、《保护录音制品录制者防止被擅自复制公约》(即录音制品公约)和《关于播送由人造卫星传播载有节目的信号公约》(即卫星公约)。在我国,邻接权主要包含出版者的权利、表演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邻接权具有特殊性,在保护上应具有特殊性,给邻接权的救济措施也带来了挑战.以此,针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涉及邻接权的困惑进行分析,在邻接权法律救济的国内立法实践基础上,从民事、行政和刑事救济三方面探究侵权救济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秦珂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6):81-84,80
认为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实质是权利人和图书馆法律地位不平等而导致的不平等竞争与利益失衡,解决该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构建数字图书馆邻接权制度,赋予图书馆邻接权,并使其在这一权能层次上承担相应的义务与法律责任。同时,提出网络环境中图书馆法律地位的异化也为建立数字图书馆邻接权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正的完成,我国对邻接权制度的相关修正也已成定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新修正的邻接权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如权利对象模糊不清,易使人误解并限定于“作品”;权利类型相对狭窄,与当前日益发展的文化、科学事业和产业有一定的“距离”。但法律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需要逐步健全。基于此,一方面,应以行业法规等形式增加对邻接权对象的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应回应实践需求将数据库制作者权、网播组织权纳入现有邻接权类型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12.
再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分析有关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争议范畴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邻接权”保护和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技术保护措施,实现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数字时代的邻接权制度,讨论了数字图书馆邻接权人主体地位的确立依据,分析了《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对著作权限制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条款,认为现有法规条款还不能够满足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需要,还有必要确立数字图书馆应享有的相应信息网络传播邻接权,并论证了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邻接权的权限范围。  相似文献   

14.
关于深化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戴蓓 《图书馆杂志》1996,15(5):49-50,41,42
世纪之交,作为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产物——图书馆,面对世界经济与技术激烈竞争这一现实,如何对自身的价值、作用、地位作重新的估价和认识,如何使自身的业务领域有更新的拓展和飞跃,探讨深化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显然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本馆文献信息服务现状、难点的分析,管窥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所面临的新问题,就如何深化文献信息服务,拟定相应对策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媒体融合是著作权法律制度发展的重要维度.媒体的融合发展将引发著作权主体、著作权权利内容和著作权客体等法律关系要素的变动.邻接权制度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需要重构,既要丰富现有邻接权的权项,也要创设新的邻接权类型.需要从重塑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和建设作品集中交易平台等方面对著作权授权机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从本质上说,邻接权交易就是作者允许某人复印他的文稿,包括俱乐部版权、大众市场纸皮书版权、电影权、翻译权等.邻接权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印刷权、二是非印刷改编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出版的书明显已经保本有余,则邻接权销售就是出版社的副业收入.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21,(5):55-67
传统新闻媒体依靠内容而得以存在,新闻聚合平台则是以技术取胜的代表。5G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决定了新闻聚合平台将在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传统新闻媒体则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被侵权的风险。我国以"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新闻出版者利益的弱保护模式已经不符合5G时代的要求。设立新闻出版者邻接权符合邻接权产生的历史逻辑和市场规律,在保护水平上更符合5G时代的特点。《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将报社、期刊社等的工作人员创作的职务作品纳入特殊职务作品的范围,体现了加强保护新闻出版者利益的倾向。但总体来看,此修改仍偏于保守。我国未来在新闻聚合平台的治理上可以考虑适时在《著作权法》中增设新闻出版者邻接权条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社会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势头,因此.摆在新时期新闻工作者面前的职业素质问题愈显重要。如何将中央的精神、政令融会贯通到新闻宣传工作中.更好地为改革开放的大局服务?在当前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如何在满足普通百姓的知情权和信息需求的同时.更好地起到服务大众、引导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图书馆读者文献信息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传统图书馆转变为现代图书馆不会一蹴而就的。在一定时期内将表现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电子图书馆共存的形态。未来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也将表现为多层次、多元化、多样性和广泛性,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方式也将随之兼顾其特点。如何满足读者日益广泛的使用需求是21世纪图书馆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编辑工作杨小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工作也不得不与市场打交道,因此出现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面对这些新问题和新情况,我们不能不思考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的问题。因此,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就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