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与同时代的农民相比,阿Q的弱点缺点突出,但其独特的优点却更为他人所不具备,他有“精神胜利法”武器,更有维护自己人生基本权力的下意识,阿Q的下意识中积极的方面是对自己基本权利的维护。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形象。阿Q性格中的突出特点概括了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在不同阶级人物身上广泛存在的弱点:阿Q性格有一个突出的特征:精神胜利法;阿Q形象的悲剧意义在于:其具有广泛的针砭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鲁迅塑造的阿Q无疑是最为经典的文学形象。自《阿Q正传》诞生以来,阿Q的典型性问题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争论的焦点,“思想的寄植典型”“中国人品性”“共名说”“阶级典型”“人性”说等观点在不同时代曾分别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但随后又遭到质疑。要准确把握阿Q形象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实质,不但要从他所处的  相似文献   

4.
《阿Q正传》共九章,选入课本的是其中的第七章《革命》和第八章《不准革命》。这两章是描写辛亥革命发生时,阿Q要求革命但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的经过,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势力凶残、狡猾的反动本质,有力地批判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这两章在《阿Q正传》中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第七章《革命》是情节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写阿Q由沉醉于精神胜利,到萌发了朦胧的革命要求,开始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胜利。第八章《不准革命》是小说的高潮,写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狼狈为奸,扼杀农民的革命要求,断送了辛亥革命的前途。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早已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剖析阿Q自恋的原因及其种种表现。阿Q的社会地位低下,他在生活中得不到关注,为了达到自我实现,借用自恋的方式对现实作出反抗,具体表现为自以为是、有强烈的表现欲、沉迷于不现实的幻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阿Q是《呐喊》和《彷徨》中最富有思想生命力和艺术生命力的典型形象,是鲁迅塑造的不觉悟劳动群众典型形象的代表。阿Q这个典型形象的根本特征,就是作为阶级地位(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人与作为思想观念上的人不合理的分离。我们在分析阿Q形象时,应当在统一性中把握他的分离特征,又要在其分离特征中看到他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阿Q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学形象 ,在文学史上之所以成为不朽的代表 ,主要应归于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 ,鲁迅先生对“阿Q”的心理描写 ,内涵丰富 ,含蓄隽永 ,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米·肖洛霍夫及其作品不论在苏联,还是在世界各国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肖洛霍夫六十余年的文学创作活动,贡献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反映了苏联国内战争和反法西斯德国的战争的历史。他为苏联文学和世界文学增添了内容浩瀚的巨著,为苏联文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西班牙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塞万提斯(1547—1616)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1604—1615),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之一。去年再版以来,又立即引起了广大读者和评论界的极大兴趣。但是,有人却把作品的主人公堂吉诃德简单片面地看作历史的小丑,将“堂吉诃德性格”与“骑士信条”完全等同起来,拿他与由封建余孽演变成资产阶级市侩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阿Q的典型性窥视我们民族深厚的心理和文化积淀,唤起科学和人文意识,高扬我们中华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柔石的小说《二月》以及由此改编的电影《早春二月》,在一九六四年遭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作品的主人公肖涧秋被目为“二十年代的落后分子”,或者“从中间状态走向背离革命、反对革命、宣扬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不仅在六十年代,即使在二十年代,“也是反动的”,应该受到揭露和鞭挞。[注]肖涧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有什么典型意义?当时的批判是否符合实际,有什么教训?这些问题,是很有必要加以澄清和总结的。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祝福》塑造的主人公祥林嫂是极平凡、善良、朴实的贫苦农村妇女,地位十分低下,父母和籍贯不详,无姓无名,人们都以她的第一个丈夫称呼她为"祥林嫂"。她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诚实勤恳的劳动,来换取一种最起码的"人"的生活。然而,正如鲁迅在其杂文《灯下漫笔》中所分析的那样,中国人民在历史上从来只有两种命运:一是"想...  相似文献   

13.
阿Q是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典型,这是公认的,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却是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一九五七年以后,不论争论的各方意见怎样分歧,有一点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都不同意作者鲁迅自己的说法,即不同意说阿Q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是“暴露国民的弱点” 的一个典型,认为这是一种“不妥当”的说法.但是,今天,在我国学术研究领域中长期存在的极左思想影响正在肃清的时候,如果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我们应当对鲁迅先生的观点给予充分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西厢记》是元代杰出戏剧家王实甫的一部现实主义代表作品,也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的优秀作品。作者将历史上传颂的崔、张爱情婚姻故事融进对时代生活的深沉感受之中,塑造了几个活生生的典型性格,使作品在思想性及艺术性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被历代学者誉为“千古绝技”“戏文之祖”。  相似文献   

15.
本在对鲁迅作品中阿Q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指出了这一典型在今天的现实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司垚 《文教资料》2009,(10):26-27
卡门的形象自问世以来一直活跃在文学和艺术的舞台上,这与这一形象的典型性和独特性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卡门身上的吉卜赛民族的特点以及她低下的社会地位使她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接受。另一方面,卡门最具魅力之处还是在于她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在于她人格中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聂赫留杂夫形象有一定特殊性,代表了俄国封建社会末期忏悔乃至叛逆的少数贵族知识分子,这一形象反映了社会历史的某些本质,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8.
自吴组缃的《谈<春蚕>——兼谈茅盾的创作方法及其艺术特点》发表以来,出现了不少否定老通宝形象典型性的评论文章.通过引证有关地方文献和近代蚕桑习俗,分析了近代杭嘉湖蚕乡特有的文化背景,可以明确:近代杭嘉湖蚕乡商业气氛浓郁,老通宝完全有可能按照资本主义的生产经营方式来组织春蚕生产,而小说的生活原型——作者茅盾的“丫姑爷”就是如此来进行1932年的春蚕生产的.因此,老通宝是生活在商业意识较强的近代杭嘉湖蚕乡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富于资本主义冒险精神的蚕农典型.  相似文献   

19.
阿Q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着力刻划的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关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典型性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而这个问题又涉及到对于文学典型如何认识的问题,所以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九五六年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时,何其芳同志在《论阿Q》一文中,在阿Q精神胜利法典型性问题上大胆地提出了新见解。他说:“阿Q性格上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如大家所熟知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阿Q是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小说《围墙》的情节,分析主人公马而立的性格特征,重点剖析马而立形象的典型性与社会性,从而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