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篇史诗《失乐园》中,夏娃的诞生被描述为是由亚当被抽出的"左侧肋骨"创造出来,而英文单词"left"在《圣经》与《失乐园》中,都与绝对的负面含义相联系,通常意味着"罪恶".同时,夏娃与诗中另一位女性角色"罪"彼此互成镜像,二者自诞生起便命运重叠,并经历了类似的文学变形.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作为一名人文主...  相似文献   

2.
受德莱顿、布莱克等对弥尔顿<失乐园>中撒但形象误读之影响,学界认为<失乐园>是在宣扬魔鬼的反叛精神,弥尔顿与撒但同党,他通过长诗反映了17世纪的革命精神.本文认为这一观点既不合乎诗歌文本,也完全背离了弥尔顿创作撒但形象的原意.弥尔顿其实是通过<失乐园>来谴责撒但带给人类的悖逆和堕落,认为只有回归神圣真理才能带来真自由.  相似文献   

3.
<失乐园>这一部杰作,反映了诗人在当时大革命时代背景下不屈的革命斗志以及他如何由一名清教诗人转变为一名民主革命诗人.  相似文献   

4.
《失乐园》是弥尔顿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作为一篇神话史诗中的典型代表,所塑造的亚当、夏娃、撒旦、上帝、天使等形象都较为丰满,尤其是撒旦形象,体现出了作品推崇及追求的精神,具有代表意义,本文即针对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及长诗主题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失乐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的诗作《失乐园》(Paradise Lost,1667)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堪与荷马的《伊利亚特》、但丁的《神曲》相媲关。文学评论家们从不同角度解读其主题,这部长诗的主题固然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反对暴政,追求自由,但是,由于弥尔顿还是一位虔诚的英国清教徒,他在《失乐园》中也反映了一些清教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失乐园》是英国著名诗人约翰·弥尔顿于1667年创作的史诗,作者凭借高超的诗艺,塑造了矛盾性极强的作品人物,受到文学批评家的喜爱。本文运用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聚焦理论对《失乐园》中夏娃进行分析,探讨叙事聚焦在夏娃的分裂形象塑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傅紫琼 《文教资料》2012,(20):31-32
《失乐园》有两部作品,一是17世纪英国作家弥尔顿的描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受恶魔撒旦引诱偷尝禁果而被逐出伊甸乐园的史诗著作;二是日本现代著名的情爱作家渡边淳一的描写中年男女陷入不伦之恋,追求纯粹的爱而背离传统道德,背叛家庭,选择殉情的代表作,《爱的流刑地》也是他同类题材的著名作品。本文拟探讨其中隐含着的相似意象,以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传统文化当中,撒旦是作为上帝的"敌对者"而出现的,是一切"罪"与"恶"的最高象征,也是《圣经》中的诱惑者和告发者。但是,在弥尔顿笔下,撒旦被赋予丰富的话语权,从而使一个单纯的"极恶"形象生动丰富起来。《失乐园》中的撒旦,既是悲情英雄,也是狡诈恶魔,作者用反讽的手法,表现出了一个具备双重性格的撒旦,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伴随着整部《失乐园》的发展,撒旦的形象从英雄走向恶魔,这是逐渐发展的结果,其形象的双重性,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和审视。同时,撒旦无论是英雄,抑或是恶魔,都表现出雄辩的才能,对语言的运用,展现出英雄的不屈和恶魔的猥琐。发展带来了立体且全面的视角,双面的撒旦由此拥有了鲜活的形象和无穷的魅力,成为了评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汪媛 《池州师专学报》2005,19(6):57-58,62
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塑造了三类形象:即以上帝耶和华为代表的神,以亚当夏娃为代表的人。以撒旦为代表的魔鬼。本文将着重阐述这三类形象构成的三组形象关系以及三者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基督教文化中夏娃被视为"原罪"的根源,她的图像是基督教推行禁欲修行过程中用以惩戒与救赎最有力的工具,本文通过分析米开朗基罗《原罪与失乐园》中的夏娃形象,试图解读图像背后隐藏着的性别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1.
"All is not lost…"一段话是世界名著《失乐园》中最有名的片段,梁实秋的译文把其中很重要的一句"…so late/Doubted his empire…"意思译反了,国内至今似无人指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优厚的物质条件给东方女性带来了共同的问题——缺乏精神家园的依靠。理想的失落,价值的迷惑使她们“幸福”地生活在痛苦之中。这一切都被作家细腻地记载于文学作品当中,其中贾平凹的《废都》和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对此都有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失乐园》的主题是人的堕落和神的拯救,作为清教徒的诗人,弥尔顿试图从人类的角度写这部史诗。《失乐园》以圣经题材作为基本构架,描写了人类最初衍变的史诗,并浓缩了整部《圣经》史,所表达的各种观念都以圣经为模板,在具体细节安排上多引用圣经内容。充分说明了《失乐园》是一部完整的圣经史诗。  相似文献   

14.
《失乐园》深深植根于《圣经》的《创世记》。一方面,受传统和等级思想所限,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塑造的夏娃有着魔鬼般的形象;另一方面,夏娃能与亚当平等交流沟通,向上帝忏悔并勇于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5.
《失乐园》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弥尔顿的最伟大诗作。它的题材取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但并不是对这一经典的简单描摹和扩写,而是在英国清教影响下进行的阐释,充分体现出英国清教的教义和信条。  相似文献   

16.
木目 《现代语文》2004,(12):17-17
17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权力争夺,而弥尔顿就生活在这个时代,弥尔顿是个坚定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派,并参加了克伦威尔的政府,担任秘书、1660年,共和国政府陷于瘫痪,国王复辟成功,就是在这个艰难黑暗的岁月中,弥尔顿写成《失乐园》。  相似文献   

17.
撒旦是弥尔顿《失乐园》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一方面,撒旦是个敢于反抗上帝暴政的反叛英雄;另一方面,撒旦被认作是一个诱惑人类堕落、彻头彻尾的恶魔。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宗教信仰、革命事业等方面,可以了解到撒旦并不是单一的英雄或者恶魔形象,他的形象具有复杂性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18.
《女人心》中有许多优秀而杰出的咏叹调,如《爱情的微风》、《年轻的姑娘应懂得》等。这些咏叹调有着精致匀称的结构、深刻细腻的风格,通俗优雅。突出表现了莫扎特擅长用音乐来刻画人物的特点,咏叹调的和声处理也十分得当,是曲调与人物合而为一,达到最高的境界。莫扎特常常运用这样形式穿插于歌剧中,使他更能得心应手的去表现歌剧的深层蕴含。  相似文献   

19.
渡边淳一在《失乐园》中,以中年人的婚外恋为主题,将人物置身于本真生命和社会人的双重角色下来解读婚外情,探索现代社会婚外情的隐秘,深入剖析人物的情爱世界。  相似文献   

20.
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肯定自由在激励人们创造历史中的积极作用。他平等地记载了各民族的历史,使《历史》成为一部世界史。这使希罗多德的史学具有人文主义的特征,奠定了他在西方史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