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技术理性批判有合理的地方,但也存在着片面和极端的问题。关于教学技术理性批判的误区主要在于:基于二元对立的思路,把教学领域内的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对立起来,看不到二者统一的可能性;忽略了技术理性的重要作用,离开技术理性去空谈价值理性;在对教学技术理性的认识上,前后逻辑不一致:在界定教学技术理性内涵时是出于自然科学和技术哲学的视角,然而对其批判,却又站在了社会学批判理论的立场;把某种具体的教学技术手段,或是教学设备当作技术理性加以批判。应当客观、辩证地看待教学技术理性,不能盲从于技术乐观主义或技术悲观主义。教学技术理性是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失去教学价值理性规约的教学技术理性的确会使教学面临困境,但离开教学技术理性的支撑,教学价值理性的诉求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克服教学技术理性批判的误区在于发展统合教学价值理性和教学技术理性于一体的教学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2.
技术理性介入教学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技术理性规范了教学的过程,丰富了教学的形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同时也造成了教学的缺失,如教师在理解上存在偏差,教师讲授的过程被淡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教学与技术运用脱节。因此,本文提出三项批判以供反思,即应当明确的态度:技术的介入不是必须的;应当警惕的错误:技术理性的泛化;应当树立的观念:"以我为主"的技术理性观。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并不是停留于简单的"接着"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分析逻辑视角,而是在对技术理性批判的同时,对这种批判理论自身的合法性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论证,不仅提出了批判理论的合法性问题,而且也提出了基于合法性基础上的正当性问题。哈氏的理论显示出了与该学派的老一代理论家之间的理论张力,强调进行社会批判之前先要反思批判理论自身。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思想渊源包括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霍克海默的"科学意识形态"说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技术理性维护着资本主义统治的合理性,使人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领域失去"内在的自由"成为单向度的人,失去其批判和否定向度。马尔库塞技术理性的批判与反思,对于当代中国创新政府公共管理、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而言意义重大,必须克服生产力崇拜,实现技术理性回归价值理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技术理性批判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无畏的批判精神,值得充分肯定。它不仅对理性、知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方法、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和实践功能等方面的分析、反思和批判,而且更从深层意义上对文化价值观念、历史文明形态和人的存在方式等的内在批判和本质思考。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6,(3):47-53
科学技术在扮演人类文明进步的"救世主"的同时,又充当着人类文明走向灾难的"潘多拉魔盒"。马尔库塞从科学技术非中立性的观点出发,发现了蕴藏在科学技术中的神秘力量——技术理性,并对技术理性作出了全方位的批判。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理性本身具备的意识形态倾向,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控制工具。技术理性通过观念、消费、心理等多种形式的操纵方式,不仅掌控着工人阶级,同时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和哲学走向,进而使全社会陷入一个没有批判、丧失超越性的单向度境地。  相似文献   

7.
法兰克福学派以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继承者自居,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社会心理、技术理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看待技术使用的利弊。但该学派未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教学设计领域内涌现出了很多新思想,这些新思想在倡导创造性、体现教师主体性的同时,展开了对教学设计技术理性的批判,并提出了多主体参与设计的问题解决办法。然而现代教学媒体和教学设计模式不是教学设计技术理性的代表,多主体参与设计的解决办法在实践中也不可行。教学设计需要技术理性,而代表这种技术理性的既不是现代教学媒体,也不是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而是作为教学设计理论核心内容的分析技术、决策技术和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语分析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批判技术理性的现实和理论背景,论述后现代主义对技术理性得以存在的深层化基础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技术理性思维下的权力运作机制存在道德易于滑坡、压抑个性自由、过度强调纪律、忽视顶层目标等痼疾,阻碍了二级学院的发展。融合了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二者优点的批判技术理性能够有效弥补技术理性的缺陷,以此为指导对二级学院权力运作机制进行改进,对提升高校的治理效益大有裨益。批判技术理性思维下二级学院权力运作机制的形成需要培育注重宏观把控的权力运作环境、加强"学习—创新—发展型"组织建设以及形成以"服务—激发"为导向的权力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诞生伊始,女性批评就存在着些许不足。其引发问题的神来之笔也往往是其矛盾最突出的地方。西方女性批评的引进触发了我国学界对女性批评的“问题”意识,然而若要深化研究,我国的女性批评研究须立足于现状和问题所在,了解这一批评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和模糊性,然后才能探讨出其未来出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转向是从早期“文本批评”到后期兴起的“文化批评”。而在这一嬗变与突破中不可忽视的是解构主义理论所起到的继承与开拓作用。其强烈的否定与批判色彩,继承了解构思路,使具有多元性、跨学科视野的“文化批评”最终成为了主流和强势话语。这一转向不仅是文学史发展的自身规律的体现,而且是文本、文化、社会背景发生重大转折后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新批评对解构批评家保罗·德·曼的修辞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批评关于文学语言本体地位及其含混性的研究、文本"细读法"的理论和实践,构成德·曼修辞理论不可或缺的理论来源;然而,德·曼否定新批评所主张的文学语言的交流作用,尤其反对"有机整体"的文本观,强调语言修辞性所带来的文学意义的不确定性,主张依据读者阅读过程中文本文字间游戏式的互动来阐释意义,打破了新批评对整体化的追求,形成独特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批评主要运用社会标准对影片进行评价判断,关注电影的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而商业电影追求的是商业价值,其价值实现主要建立在电影娱乐功能的发挥上。因此,在社会标准和商业电影之间容易出现某种错位或不相适应的情况,意识形态分歧和民族主义立场带来的困扰以及各种道德批判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融合中西诗学、心理学研究成果构建自己的意象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造的批评"。这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下的文艺批评现状,深刻理解习近平文艺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修辞批评就是从修辞的角度对文学作出判断和评价,因这一批评样式某种意义上切入了文学的本质,所以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现阶段,由于西方相同理论的引入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升华,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更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不过,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所以,未来文学的修辞批评首先应该建立在科学修辞观的基础之上,其次是批评对象应该是系统阐释文学修辞行为的全过程,再次是修辞批评行为本身必须包含读解修辞含义、理清修辞关系、作出修辞评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欧洲教育》2013,45(3):87-93
There are four kinds of frontline reports: good, bad, false and good, and false and bad. The good are pleasant, the bad are useful, the false and good are dangerous, and the false and bad are beyond discussion, i.e., they need not be considered any further. T. Nader should be thanked for service to society.  相似文献   

18.
五邑地区女性作家的创作势头令人瞩目。她们或以女性眼光洞悉自我生命的意义及其社会地位,或从女性角度重新审视外部世界,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其中,陈云白的散文在一本正经的书写中显示启蒙主义批判的风骨,张碧云的小说则在漫不经心的描绘中对男权社会进行了解构。  相似文献   

19.
地方文学批评为繁荣地方文学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广域文学批评的初始形态,存在知其人、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伊格尔顿的文学批评思想注重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认为文学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意识,它与社会权力问题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文学艺术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同时,意识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现象,与社会现实、政治都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