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专业综述武器类专业包括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地面武器机动工程和信息对抗技术等专业,可谓六大专业驰骋战场,这些专业都属于理工类专业。其一,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主要从事武器系统和火箭导弹发射系统的总体设计、理论研究、产品设计、试验研究以及技术管理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门涉及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紧密地联系实际。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项目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网络技术集通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互融性和应用普遍性。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思路开阔,有创新意识。学校要突出适应社会、应用广泛的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据此,开发出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涉海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专业的涉海性使实践教学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以淮海工学院海洋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例,探索了实践教学在培养涉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艺术专业测试是高校艺术专业招生录取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表述了Excel中函数和Word的邮件合并功能在招生管理中应用的原理和方法,本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独立学院《电气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荔 《考试周刊》2010,(8):204-205
《电气测试技术》是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世都很强的专业技术课。本文分析了《电气测试技术》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从独立学院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了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结合军队院校武器系统专业教学改革的需求,介绍了一种综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并探讨了建设武器系统专业教室的必要性和建设方案。针对部队武器系统特点,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系统工程方法,进行了武器系统专业教室的建设实践,建成了一个集理论教学、专业自学、虚拟训练、模拟训练、合成训练与考核评估于一体的专业教学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8.
黄超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21+23-21,23
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野外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实习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点问题,特别是野外(现场)工程地质勘察与原位测试实习工作中突出实践能力训练和室内实验测试中的全面考虑与重点认识相结合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专业实习教学方法体系和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的跨世纪走势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高等职业教育的跨世纪走势赵晓东一、跨世纪高等职业人才的素质特征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技术实现能力的应用型、技艺型高级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特色。然而,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专业课,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其他专业和学科的知识也比较多。本文从课程特色、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特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特色三方面对课程特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更好的本门课程的为教学服务,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RTK技术的出现,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平面定位技术实现了高精度、自动化、数字化、实时化,而随着测深技术的数字化、自动化,为水下地形测量的数字化、自动化提供了基础,为工程水文勘测提供了先进的手段。本文就全自动数字水下地形测量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作业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根据工程实际,对其测量精度、误差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大顶子山船闸上下游隔流堤、靠船墩均为抛石基床结构,抛石11万m^3,其中水下6.7万m^3。水下抛石高差难控制,抛石夯实质量不易保障,基床粗平和细平的平整度控制难度大。通过夯实试验,摸索出一整套基床整平的施工技术,解决了水下抛石基床施工质量控制等难题.并总结出一整套水下抛石基床施工技术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结合相应的硬件设备,研制了多点连续火炮外壁测温系统.并重点对系统中硬件设计和软件的开发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测试结果表明,该测温系统可以满足靶场火炮外壁实时温度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专家访谈和分析归纳等方法,依据短兵实践中器械防守技术的构成要素与时空特征,从其应用范围、动作方法、动作结构等教学方面,结合短兵技术教学实践经验,对短兵器械防守技术的练习模式、练习手段和教学应用、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理论上构建利于教学的短兵器械防守技术的内容模块,以期为短兵的教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国家重点研发科技方向之一为海洋领域,目前水声工程领域的各科研单位亟须从事水声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型人才。针对这一需求,水声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体现"基础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实践技术并重"的理念。在研究生一年级的课堂教学环节中,研究生可以灵活进入国家级开放式水声教学实验中心,通过调试NI ELVIS Ⅱ +信号处理实验箱,完成水声信号处理基础案例设计。这不仅可以开阔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视野,也为研究生的毕业设计和未来从事科研工作建立一定的水声信号处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兵器工业初步形成体系,成为研习军事科技留学生高度集中的工业部门。大批相关专业的留学生在兵器工业部门担任主管官员和技术骨干,为兵器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技术支持和有力的人才保障。他们在建立兵器科研机构进行新兵器及兵器制造技术研究,筹建新兵工厂应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组织兵工厂内迁建立后方兵工基地以支持长期抗战,改进兵器性能和生产工艺并试制急需的新型兵器,发展兵器学术并培育兵工人才等诸多方面,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兵器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有力地支援了全民族抗战对兵器的需要,也改变了近代中国在兵器科技方面单纯引进西方的局面。作为留学生集聚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兵器工业中军事科技留学生的卓越表现和人生经历堪称民国时期留学生群体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武器装备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尽快建立新装备培训体系 ,提高开展新装备技术培训质量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 ,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提出了新装备技术培训的内涵、要求、模式和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水声通信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针对水声信道可用通信带宽有限、传输时延大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认知水声通信中的频谱预测方法,并用MATLAB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与无频谱预测及随机接入情况下相比,本文所提方法可以合理地动态分配水下的频谱资源、有效的减少数据碰撞概率,从而提高频道利用率以及节点接入频道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一种小型波流循环水槽的池体设计方案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软件;整合波流循环水槽测试设备及测试技术资源,依托波流循环水槽搭建了创新实验教学平台;依据测量变量的不同,将波流循环水槽教学实验平台水动力模型实验归为力测量、位移测量、流场测量三个类别,并介绍了各类模型实验测试方案,给出了三类模型实验操作难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Neil Dorans has made a career of advocating for the examinee. He continues to do so in his NCME career award address, providing a thought‐provoking commentary on some current trends in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that could potentially affect the integrity of test scores. Concerns expressed in the address call attention to a conundrum that faces today's measurement practitioners, namely, that technology‐driven assessment, while very appealing, is prone to less controlled conditions of measurement. The commentary given here focuses on the message and implications of Neil Dorans's career award address. It discusses some specific points of note, elaborates on the conundrum, gives a view of the future, and makes a call for a dialogue among test developers and measurement practitioners on how to compensate for the loss in controlled conditions of measurement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