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黎大志 《武当》2003,(1):16-19
众所周知,武当内家拳以“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为其主流,都与道家道教之阴阳太极五行八卦九宫之学密不可分。特别是内家太极拳,运用我国古代道家哲理阴阳学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内外运行规律,形成  相似文献   

2.
劈挂拳     
劈挂拳作为一个古老的优秀拳种,有着独特的演练风格和技击特点,在我国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深受武术爱好者的喜爱。一、劈挂拳原理劈挂拳原称"披卦拳","披者,打开、破开之谓也;卦者,八卦,伏羲氏所创也"。顾名思义,披卦者,指打开,破译八卦变化之玄奥,后人传承至今,称劈挂拳。劈和挂为本拳的两大功法,它们有机的结合成为劈挂拳实  相似文献   

3.
论武术文化中的传统哲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就武术文化中蕴含的传统哲理进行探析。结果显示,武术文化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观、形神统一观、阴阳学说的辩证法思想及气理论,再现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之魂,也是武术之魂。  相似文献   

4.
游身八卦连环掌,是在清朝晚期由董海川之高徒程廷华所创。演练采用了游身之术,动作与游龙相似,姿势优美,用法独特,根据它的风格与特点而定名"游身八卦连环掌"。游身八卦连环掌,是以八卦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武术拳种,练法风格是掌法为主,步法为根,身法为本。内外相合,混元一气;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而不滞,柔而不散,刚柔相济;腰画圈,手画圈,圈中有圈,层层不穷。练法特点:走、穿、拧、翻、搬、扣、劈、进。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易经》的渊源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阴阳、五行、八卦三者结合而集大成的《易经》作为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对中华武术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武术,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取了易经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辩证观、八卦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和思想观念,成为中华武术几千年来不断发展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6.
尹式八卦连环掌,是以八卦掌前辈尹福之姓氏命名的掌法,又称北城掌法。是八卦掌鼻祖——董公海川创编的八卦掌法之一,属硬掌法。多年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社会上鲜有传授。 八卦连环掌是董公依易理立论,据道家之术为法,综合武术的攻防手段创立的一门拳法。为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繁荣中华武苑,满足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与健身气功具有密切联系,两者的发源、功用和功法基本相通。太极拳是综合地继承和发展各家拳法,把武术中的手、眼、身、步协调动作,结合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理论的经络学说,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等运动为基本运动形式,是一种内外兼修、轻灵柔和、缓慢沉稳的中华民族传统武术项目。  相似文献   

8.
内劲,是孙氏武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孙氏武学是内家武学,离开内劲,就不要侈谈内家武学了.孙氏武学作为将形意、八卦、太极三大内家拳融为一体、独树一帜的一大武学门派,离开内劲更是不可能的. 在《拳意述真》一书中,"内劲"一词出现16次.在四部拳学专著中也数次用到"内劲"一词:《形意拳学》中出现4次,《太极拳学》中出现1次....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研究现代武术,促进未来武术更好地发展,有必要回顾历史,总结古代武术发展。从宏观上讲,古代武术发展有以下几大特征:古代武术主要沿着以军事战阵为主的官方武术和以江湖私斗为主的民间武术两条线发展,二者相互交融;定性地讲,古代武术是一种技击术,其发展主流是以提高技击水平为主要目的的攻防技击类武术,同时也存在花式表演类武术和健身养生类武术两大旁支;古代武术形成了派系林立的武林,各个拳种又形成了一整套由功法、套路、拆招、散手、实战组成的技术体系;长期以来弥漫于封建社会的“重文轻武”之风制约着武术社会地位的提高;古代武术发展的总体走势是渐进式,而非断裂式,并悄然传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运动是我国古代传统养生健身的方法之一。它既不是体操,也不是柔道,更不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芭蕾”。它博大精深的功理以道、儒、理、易哲学理论为支柱,以养生、气功、中医、武术等领域的气血、经络、穴位和脏腑学说为基础,融通于军事学、人文学等领域,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使中国的太极拳走向世界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11.
李志斌  张涛 《武当》2008,(7):46-48
内丹修炼是道教中后期修道方法的主流,它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技术程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丹学体系:这个体系也是当今气功学最霞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又是武术内功学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在历史上,武术对道家众多的流派及学说都有不同程度的采纳或融合,但与武术关联最密切的就数“伍柳”这一派。  相似文献   

12.
正太极拳,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李道子、元、明(公元1260~1644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王宗岳和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等几种不同的说法。太极拳综合吸收了中国古代以来的各种拳法的精华,并结合了古代导弓1、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综合而成,这里我谈谈它的健身价值。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在于外练全身的关节、骨骼、肌  相似文献   

13.
吴松  王岗  张君贤 《体育科学》2012,32(5):87-91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武术意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美学和现代艺术学的理论对"武术意象"展开了分析与讨论。研究认为:1)"武术意象"所指向的是经由拳家们所创造出的各种武术技术、技法的形象,是建立在再现"物的模样"基础上的"物的形象"的表现,即是以现实中存在着的打斗、搏斗技能作为素材,对其进行特殊地加工和改造而得到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2)"武术意象"是被武术拳家们外化和物化了的意识客体,它以"意"为主导,以"象"为基础,在"象中有意"、"意中有象"的意象交融中,成为了一种艺术化的意识客体。3)从审美学的视角来看,"武术意象"这一艺术化的形象是他们对武术这一审美客体进行审美活动的开端,是他们获得审美体验的本原,更是承载了武术拳家们内心世界中主观之"意"的艺术化了的"物象"。4)从艺术学的视角来看,"武术意象"以艺术本体的形式出现在武术之中,这使得武术最终在技术的表现形态上形成且具备了鲜明的艺术属性,它是一种典型的艺术化物象。  相似文献   

14.
师德,顾名思义,是从师者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本文所谈的是武术教育工作者们的道德修养。武术教育工作者的道德修养离不开传统武德及新时期的武德内容范畴。凡习武者无论是教拳的还是学拳的,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习武先习德,先学做人,后学拳术"。"武以德先","未曾习武先习德"、"短德者不得与之教"、"短德者不得与之学"。武德不是先天带来的,要靠后天教育才能成就,可见,武术教育工作者是首当其冲的武德传承人,上行下效,代代相传,武德也就成为武术文化的灵魂,成为武术事业的生命。因此,武术教育工作者们的道德修养就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樊花梅 《体育学刊》2011,18(3):128-131
以"现象学精神"为引导,从理性、价值和科研等方面对当代中国武术教育进行论述。分析认为:理性的武术教育应当是能够帮助学生在武术实践中获得自我理解、自我尊重、自我反思的教育过程,是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要的教育过程,是实现"以人为本"武术教育的具体体现。这种教育关系是确保各种武术教育价值得以全面良好实现的基本前提。武术教育科研也是以解决武术教育中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而非"纸上谈兵"式的构筑各种玄远高深的"文化、理论、学说"等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李国兴 《武当》2003,(8):51-52
河图与洛书,古时被称其为“无字天书”,又称为河洛文化;是我国远古时期符号文明的产物,乃中华文明之始源。 八卦是否从河图洛书中演化而来?我们在此没有必要进行考证。但《河图》、《洛书》、《八卦》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并具有三大规律之称。凡是哲学、史学、数学、天文、地理、医药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莫不溯源于此。如果从传统仙学的角度来看,河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传统武术是在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至今广为传播的是以套路、搏斗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的武术。中华武术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太极图的阴阳看似简单,实际是包罗万有的一种标志,以阴阳理论为基础,中国的武术前辈们经过终年累月的实践、研究创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独具个人魅力的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18.
八卦掌是一个内外兼修、神形具备、刚柔相济的拳种。但以"掌"为主是其最大的特色,它从诞生至今,生命力隽永。探寻它的理论、实践及健身等多种功能的奥秘成为武术发展的必然,文章从"八卦"、"阴阳"、"传统医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一些论述,以期更好地了解八卦掌,以与求学者共勉。  相似文献   

19.
孙氏武学产生于20世纪初 (1918年),是孙禄堂先生运用易理与《周易·参同契》等内丹学,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创立孙式太极拳而形成的。由于孙禄堂的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五部著作及《论拳术内外家之别》《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两篇文章之中,故本文作者曾多次  相似文献   

20.
万籁声老师所传承下来的自然门武术,一门三杰之所以名扬武林,却传播不广,有其特定的因素,除了苦练,还要有明师、还要博学、还要有环境的磨练,除此之外还要精悟道家理论. 自然门始创于清徐老始祖.徐老始祖博学武术之内外家,并饱读<四书五经>,精研老庄学说,在其坎坷的求学生涯中磨砺功夫,最终结合道家理论,去其套路之繁琐,淬炼出以"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的16字真言为总诀的武术之精华--自然门武术(根据<四川武术大全>中记载,四川雅安地区尚留有徐始祖早年传下来的众多套路,可见其之始也是学之众多;另外"去其套路之繁琐"非指习武无需经过套路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