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儿歌、童谣、儿童诗、古典诗词等。诗歌是文学之母,其语言优美,内涵蕴藉,富含想象。让儿童在诗的年华,多诵读诗歌、欣赏诗歌,让诗意和浪漫钻入心里,“是童年时代对儿童的最伟大的馈赠”。小学语文教育要给孩子提供最精粹的诗歌选篇,小学诗歌教学要让孩子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之美,体验诗中的情感,呵护孩子纯真的想象和灵性。然而,“重意义、轻审美,重教化、轻艺术”的教学观、尚可斟酌的选篇、教师诗歌素养的欠缺……诸多因素使当下的诗歌教学并非尽如人意。小学诗歌教学究竟面临哪些问题?面对诗歌这种特殊的文体,我们有什么有效的教学方法?愿今天的讨论成为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选择以古诗词为主,白话新体诗为辅。除了课本中涉及的诗歌以外,语文教师还应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后佳作,对传承我国诗歌文化,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陶冶文学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中的瑰丽奇葩,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作品篇目的增加,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语教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化、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出有较高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诗歌被称为"文学中的文学",以其丰富的意象、简短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在小学语文教材上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部分。教师能否将诗歌的意义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本文将就当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探究如何提高诗歌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表达形式和魅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诗歌主要有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大类,在基础课程改革后编写的教材中。现代诗歌的篇目有明显的增加,其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增选了相当数量的儿歌和儿童诗。从文学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出发,可以对儿童诗歌的阅读教学做出新的思考和设计。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将诗歌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文学素养、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高低。但是,当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阻碍了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本文就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将诗歌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文学素养、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高低.但是,当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阻碍了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本文就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诗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形成完美的个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创精神,都有重要意义。文艺理论家。诗人对此也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是对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教育最好的文学样式(体裁),而诗歌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是对学生进行文学语言训练的好教材。优秀的诗歌作品,艺术性和规范性统一的文学语言,对提高学生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的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艺术领域,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性.文学的话语蕴藉性质主要有三种特征:一、言约旨远,含蓄凝练;二、是模糊朦胧,含混多义;三、象征,暗示,意蕴深刻.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戏剧小说,不同体裁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都有话语蕴藉的属性,故而我们力求能理解文本中作者所创造出的话语蕴藉,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体味文本语言中的“不尽之意”.  相似文献   

10.
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并且形式内容唯美,将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学发展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其所具备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对在小学语文中如何进行诗歌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文学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涉及古今中外,因此,诗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诵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诗歌教学中落实诵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独特的美感,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似是而非”的儿童诗歌清晰地昭示了教材趣味缺失的来由。由于儿童诗歌本身的“趣味性”与“教材体”诗歌的无趣之间形成了鲜明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它在作为文体分析的时候具有了典型性。小学阶段的儿童是具有主动选择权的读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灌输的对象,因此衡量小学语文教材的优劣得失,应该以教材文本是否给儿童提供了来自文字、意象、结构、想象等方面的趣味为标准。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歌是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尤其在古典诗歌之中不仅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清楚把握古典诗歌的内涵,积极做好学生的审美教育。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从不同的角度探析了古典诗歌中的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具有推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革新持续进行,而小学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课标要求给小学生推荐古诗词高达160首,附录中也要求有70首的推荐诗词,从教材具体收录情况来看,一年级到六年级,共有古代诗词61首被收录到小学语文教材中,其中诗54首,词7首。本文将以人教版诗词的内容作为基础,在课标范围内进行研究,探讨如今的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特点和方法,从策略研究的角度对小学诗歌教学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认为,“蕴藉属性”是文学话语必须持有的,其他话语不具备的性质。但这一说法有失偏颇。“蕴藉属性”是话语的一种属性,它在文学话语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没有“蕴藉属性”的话语也能成为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16.
李莲花 《成才之路》2010,(22):19-19
古典诗歌就是中华文学中极为瑰丽的一枝奇葩,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学宝库中异常引人注目,令人痴迷陶醉,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古典诗歌,可是在小学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要么要求孩子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要么教师越俎代庖,枯燥分析。学生无法从中体会意境的优美,情感的陶醉,形成不了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笔者在教授古典诗歌时采用酝酿、点拨、吟唱一体化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人的诗歌主要是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大类,基础课程改革以后,教材所选人的现代诗歌的篇目有明显增加,其中小学语文课本增选了相当数量的儿歌和儿童诗。就儿童诗歌的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从文学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出发,对儿童诗歌的阅读教学做出一些新的思考和设计,以便和老师们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注重美教,审美教育是当代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而语文教材编写者们也相时而动,将大量的古典诗歌编入教材。这些古典诗歌,绝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典范作品,浸润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和艺术美。朱光潜说:“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事,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这种纯正的趣味就是对于真正的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即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祝建凤 《学语文》2004,(6):19-19
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审美的主体,而语文教材本身应该是审美的客体。教师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的大量的“美”的因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学切入在教师身上的具体体现。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体蕴藏着大量的“美”的因素,甚至许多议论文、应用文(如书信、广告、对联等),  相似文献   

20.
诗词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诗词中蕴含着诗人的写作精华,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可通过对诗歌的仿写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领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诗词仿写训练,能不断提高学生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