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的本质是什么?简而言之,读书。阅读就是读者与文本的沟通,是对文本内容的体验、对未知事物的求索;是与文本进行信息、思想、情感的交流,从而发展思维并拓展想象力的过程。所有这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一个基本的载体——语言文字。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人手,这也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古人所谓的“循文人义,披文人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2.
阅读的本质是什么?简而言之,读书。就是读者与文本的沟通,是对文本内容的体验,对未知事物的求索;是与文本进行信息、思想、情感的交流,从而发展思维并拓展想象力的过程。所有这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一个基本的载体--语言文字。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这也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古人所谓的"循文入义,披文人情",说得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3.
从品味语言来深入文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终途径就是阅读。阅读教学就是要教师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一座充满生命力的桥梁。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呢?对于文章的外在形式即语言文字的品味可以说是深人文本的一个重要抓手。只有细细品味,才能透过文字的表面,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叶圣陶曾说:“单靠翻字典是无法确实了解一个字或词的真实含义与情味的,必须在生活中时刻注意,才能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更加丰富、更加正确的理解,换句话说,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更加灵敏的感觉,而我们将这一感觉称为‘语感’。”语感是引导学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也是借语言文字进入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师的文本细读应指向言语性,这是由新课程背景和教学目的两者决定的。具体地说就是:一要读懂内容与读出形象。所谓内容即是指文章写了什么,这是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目标;所谓形象就是读者展开丰富的阅读想象,将文本抽象的语言文字在大脑中还原、加工成鲜活的表象,这是文本细读非常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热爱、感悟、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通过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文本资源,把握课文内容的情感脉搏,通过对文本中语言的感悟、品味,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利用课文所激发出的学生的思想情感,适时进行作文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师的文本细读应指向言语性,这是由新课程背景和教学目的两者决定的.具体地说就是:一要读懂内容与读出形象.所谓内容即是指文章写了什么,这是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目标:所谓形象就是读者展开丰富的阅读想象,将文本抽象的语言文字在大脑中还原、加工成鲜活的表象,这是文本细读非常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维就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一、文本解读误区透视文本是指包含丰富教育资源,可供学生、教师与之对话的阅读材料的总和。文本既包括语言文字构成的教科书、课外读物上的文章,也包括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文本解读是指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材料的感知、理解、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文学作品感情真挚,但真情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有依托,而这个依托就是语言文字,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无不寓于语言文字之中。“文本,它重在强调的是一个‘意义结构’,它本身就有生命,期待与人交流,与人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实际上就是另一个主体。学习‘文本’,就是一个主体间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着力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以课文为凭借,巧用文本、用好文本,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伴随《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小学阅读教学的取向开始从"理解内容"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落实这一取向有四条基本途径: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本内容、理解文本的语言形式、运用语言形式表达阅读感受、迁移文本语言形式进行表达实践。  相似文献   

12.
包建华 《广西教育》2009,(31):43-4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学生的直接感悟对象,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就是朗读,读得越多,感受越真,领悟也越深。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的生活中,诸如图表、图画、清单、说明书等都属于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尽管直观、简明、概括,但都离不开它"不连续"的基本特点.阅读这类文本的任务就是使之成为"连续"的文本,其根本的价值取向仍然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对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作了很好的阐述,并指出:从"非连续性"到"连续性",涉及方方面面,就教育心理角度而言,想象这一超越时空的学习心理起着桥梁与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情感的载体。读者是通过作者所描述的语言文字这个介体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的。作为读者,阅读任何一篇文章,最基础的就是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揣摩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文教学最具有"语文味"的表现,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作生命的飞翔和超越。教学中,通过反反复复地朗读,一次次地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还文本以画面,还文本以旋律,还文本以情感,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这,就是语文教学追求的诗意。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语文是感性的,一切语言文字的自然组合所构建的文本,皆为心语,皆为诗语,都是通往作者心灵深处的一级级阶梯。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一次次地亲吻文本、触摸文本、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生命的呼吸和记忆的心跳。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就是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在语言训练中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提升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实现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各种言语实践的机会,搭建言语实践的平台,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天地中遨游. 一、在句式特质中进行语言实践 阅读教学应指向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文本语言的基本形式,引领学生与文本语言进行零距离接触,利用朗读、对比等策略,在体验感受中洞察文本语言的表达特色,继而引领学生根据文本语言的特点进行恰当地迁移练习.长此以往,学生意识深处就会积累下大量的语言材料,当他们处于表达状态时,就能随意从语言仓库中调动起所具备的语言积累,为表达能力、习作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少辉 《语文天地》2014,(12):27-28
高中语文教学不断进行改革,从教材编排到考题设置,从教师的理念到教师教法,都在进行革新与改进。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以下四种意识。一、文本意识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而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文本,强化文本意识。强化文本意识要贯穿课堂始终,从课堂环节设计到问题设计都要以文本为核心。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的个性,这是毋庸置疑的。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是靠学得、习得,而不是教得。围绕“听说读写”,教师反复的教,学生学会得很少;一道题目,知道了答案,但从真正掌握的意义上说,还是不会。数理化追求的是标准,而语文追求的却是妙趣。妙趣从何而来?自然就是在和文本的的对话中,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对语言文字有了灵敏的感觉及准确全面的了解,深人体会到语言文字负载的深邃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一、概念阐释 何谓“1+X”?简单来说,“1”指的是精读课例的教学。从教材的每个单元中挑选一篇富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精读课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实现与文本、教师、学生间的平等对话,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并渗透、领悟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篇文章就是叶老“例子观”中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