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步鑫生,中国当代改革家、企业家的典型,昙花一现。(注:原文如此。发稿时报载,步鑫生已被上海申佳联合公司聘为副总经理。)三年前,由新闻媒介掀起的“步鑫生热”宣告冷却。三年后的今天,新闻媒介对步鑫生又采取了否定的态度,把他作为一个反面典型加以报道。反差如此之大,不免使人迷惘和困惑。透视对步鑫生宣传报道的过程,可以看到新闻媒介对典型报道的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旧的典型报道模式使新闻媒介在对步鑫生的宣传报道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一、观念混乱,是非标准不  相似文献   

2.
这个问题可以分几个方面来谈。在观念上要避免先入为主,一定要有一种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的愿望否则,带着观点找例子,很可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新闻失实。这就要求记者采访时多面了解情况,不能只听一而之词;不能只报道有利于“我”的一面或自己感兴趣的一面;报道方法也不能过于简单。当年关于步鑫生的报道,就由于记者只报道他的创新精神的一面,而对他独断专行的一面子以回避,结果步氏垮台,媒介也很尴尬。  相似文献   

3.
有些记者笔下的新闻人物,就象过去身居九五之位的皇帝一样,连吃、喝、拉、撒、睡,连和某个妃子过夜,都有人作《起居注》,“乾隆在此大便”之类都有人刻碑留念。对新闻人物的有闻必录,是新闻人物的悲哀,也是新闻记者的悲哀。对步鑫生的某些报道即是如此。步鑫生是个新闻人物。但只是改革中的新闻人物,他的新闻价值在于改革,离开改革,他和张鑫生、李鑫生、赵鑫生是一样的。想当初对他在海盐衬衫总厂的经营、管理进行报道,是因为他的做法对改革是有启发、借鉴和推动意义。今年以来,关于步鑫  相似文献   

4.
成放 《新闻实践》2010,(3):78-80
尽管20多年过去,人们还是念念不忘那个从媒体走向商海的陈冠柏。不能忘记的是,陈冠柏参与报道撰写步鑫生改革事迹而荣获“中国新闻特别奖”的通讯《企业家的歌》;他因撰写《黑色的七月》等多部报告文学而三度荣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他下海后在海南创办、主持《金岛》杂志而蜚声文坛;  相似文献   

5.
一般地说,记者写完一个典型人物后,就和他分手了。可是,自从报道完步鑫生之后,我竟被一条复杂交织的线扭绊住了,难解难分。肯定、赞赏、质疑、非议、上告、官司……一个小人物激起了争议的旋涡。浪花扑向步鑫生,也扑向报道者。作为报道者之一的我,不得不横站着身子,以一半精力对付这场长达十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要反映各条战线上新近变动的客观事物,不能不有“行业新闻”,如工业新闻、农业新闻、文教新闻、文艺新闻等等。这一类新闻,今后仍是大量的。但过去我们太“重视”行业之间的区分了,太注重对各行业工作的具体指导了,以至于不少新闻工作者只注意写行业新闻,而对各行业的“结合部”不大注意,特别是很少重视各行业之中的社会新闻,或者说不善于从社会新闻的角度来写行业新闻。要扩大报道面,要增强可读性,不可不注意这个问题。事实上,一些新闻工作者作了探索,只是没有从理论上加以概括提高罢了。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可以结合。比如说,去年浙江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与上海一家领带厂厂长孙红娟为了一项经济合同打官司的报道,很吸引人。全国闻名的步鑫生因为没有执行合同,官司打输了。这给人们许  相似文献   

7.
有争议的先进人物要不要报道?怎样报道?这个问题在新闻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最近看了有关新闻单位以不同态度和立场对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所作的报道,觉得有必要品味、评述一番。  相似文献   

8.
一般地说,记者写完一个典型人物后。,就和他分手了。可是,自从报道完步鑫生之后,我竟被一条复杂交织的线扭绊住了,难解难分。肯定、赞赏、质疑、非议、上告、官司……一个小人物激起了争议的旋涡。浪花扑向步鑫生,也扑向报道者。作为报道者之一的我,不得不横站着身子,以一半精力对付这场长达十个月的是非真伪之争,以一半精力挽手伴随主人公共同经历社会舆论的“淘筛”。重新审度对  相似文献   

9.
读者论坛     
由步鑫生报道引起的评说改革催生大批改革者,深化改革必将涌现更多的改革家。在改革浪潮中,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难免会有一些改革者挫折、失败。如何报道改革者,这是人物报道需要探索的新问题。步鑫生是新闻媒介作过多次介绍的人物。今年初他被免职,报纸、广播、电视再次纷纷报道。这些报道引起读者种种议论,有褒有贬有建议,值得新闻工作者分析、反思。本刊第三期曾发表《冲击了滞后的思维》一文。这里再发表4篇来稿摘要。——编者  相似文献   

10.
从步鑫生被免职想到的今年1月27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一夫沉浮千夫评说》,在谈及步鑫生“落马”之后的种种议论时,也提出了新闻界应负的责任。其中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记者的欠缺和不足是,……较多地从报道对象自身的行为、价值去评价,缺乏从整个社会改革的背景上去分析和考察。”剖析可谓痛切,思考可谓深刻。这不啻是对近年来我们报道简单化、表面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职业病”     
步鑫生“锐意改革”,是颇有名气的。想当初,全国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介都大量报道过他的业绩,以致形成了波及全国的“步鑫生热”。但是最近忽然从报上看到他被革职的消息,不免心里一时想不通这位改革家何故落到这般境地? 往深层想,又觉得把责任仅仅归到失职者头上,似乎也不公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么,从新闻宣传方面讲,是不是也有值得反思的东西呢? 比方说,在报道改革人物的时候,我们常常喜欢  相似文献   

12.
始料不及的冲击步鑫生免职报道发表后,有的新闻单位曾约请一些著名的改革者发表感想。有一位企业家迟迟未予理会,他私下里对人说:“记者不可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相当一些人就此事对新闻界所持的批评态度。步鑫生免职的报道,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冲击,这是可以预见的;但它反过来冲击了报道界,恐伯是许多同行始料不及的。新闻界对此事正议论纷  相似文献   

13.
始料不及的冲击步鑫生免职报道发表后,有的新闻单位曾约请一些著名的改革者发表感想。有一位企业家迟迟未予理会,他私下里对人说:“记者不可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相当一些人就此事对新闻界所持的批评态度。步鑫生免职的报道,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冲击,这是可以预见的;但它反过来冲击了报道界,恐怕是许多同行始料不及的。新闻界对此事正议论纷  相似文献   

14.
章克标二题     
章克标不只是一位作家;作为作家,他也不只属于上世纪30年代。不妨谈谈章克标 1999那年章克标陡然成了一阵新闻人物,许多媒体争相报道,中央电视台还做了专题节目。缘由是他以九九高龄公开征婚,果然如愿,不久即娶到一位年仅半百的新夫人。九九寿翁再结良缘,这在人间实在是罕见的新闻。后来章克标又成了争议颇大的人物,并非再为这件婚事,乃牵缠到六十年前他曾任伪职。失去民族气节的文人竟然常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的崛起——评近期报纸新闻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步鑫生被免职想到的今年1月27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一夫沉浮千夫评说》,在谈及步鑫生“落马”之后的种种议论时,也提出了新闻界应负的责任。其中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记者的欠缺和不足是,……较多地从报道对象自身的行为、价值去评价,缺乏从整个社会改革的背景上去分析和考察。”剖析可谓痛切,思考可谓深刻。这不啻是对近年来我们报道简单化、表面化倾向的反思。这反思的产生以及它能见于报端,这本身就说  相似文献   

16.
张磊 《军事记者》2008,(1):66-66
从一名新闻写作的“门外汉”到一名能够独立采写新闻稿件的报道骨干,回顾自己一年来的成长经历,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恩师、我部政委——盖恒国。正是由于他的无私培养和悉心帮带,使我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7.
刘吉桂是名家境窘迫的农民,南方冰雪灾害期间,因为救助了在湖南衡阳翻车而孤立无援的44名旅客,并免费提供食宿多日,成了各级媒体争相报道的抗冰英雄。而在荣誉与关注纷至沓来的同时,他和家人也陷入了困惑和迷茫,  相似文献   

18.
蓝雪 《军事记者》2001,(10):42-42
北京军区某油料仓库政委马旭升,在部队30余年,从新闻干事、宣教股长、组织干事、宣传科长,到仓库政委,采写过不少人物新闻。如今.他自己也成“新闻人物”了。1969年12月,他带着理想从军人家庭参军时还不满15周岁。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于他写班长王杰民的一篇小通讯《我生病之后》在团广播站里播放.并且登在了《邯郸日报》上,一时间,在连队引起强烈反响,王杰民因此受到了团里的表扬。随着马旭升的稿子越来越多,他被团政治处调到了报道组,随之又派去《战友报》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不论是大是小,总能令人震动、惊愕,并且能够激起人们渴求新闻的欲望,近来它也成为各个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都市生活广播自 2003年秋改版以来,专门成立了机动采访部门,加大了对福州市突发事  相似文献   

20.
陈岩 《新闻前哨》2008,(8):33-33
今年4月在汉召开的第三屑“中博会”是我省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博会”报道自然也成了各家媒体比拼实力的一场重大战役。作为始终参与这场战役性报道的一名一线记者.我有一个突出的感受,那就是新闻现场的魅力,那里不仅有新闻“富矿”.而且还可以成为文字记者大显身手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