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疆民族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及社会环境的特殊性的影响,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心理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内地民族相比都有较大不同。而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上屡屡出现的国家分裂或民族独立运动,大都发生在国家的边疆民族地区,其根源与上述边疆民族的文化和心理特征具有密切关联。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着不同于内地的特点,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国防教育,首先要把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即加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教育,引导边疆各族人民冲破本民族的狭小范围、把浓厚的民族意识升华为强烈的国防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直接影响到学生家长对教育的投入信心。就业中的不公平和歧视现象耗费了社会的"正能量",影响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政府积极做好就业引导、监管和环境营造等工作,努力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述边疆民族地区的区位特点与历史因素,分析了“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项目单位的实践,构想在广西电大基础上建设广西开放大学的愿景目标.  相似文献   

4.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是新时代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干部培养的新任务新要求,分析现阶段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方面存在的目标不清、内容不明、方式不当、评价不畅等问题,提出了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即明晰基本原则,为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定性;明确价值取向,回答“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明确实践目标,解决“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明了优化体系,阐释“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主流文化认同教育是当前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该地区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是国家维护文化安全的前沿阵地。长期以来,该地区远离国家行政中心,"边""远""山""穷"的地理环境与经济条件造成该地区主流文化认同教育基础薄弱、辐射力不足;多元文化格局条件下的竞争与冲突又增加了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的难度。对该地区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的特殊性进行深入剖析,将有利于找到维护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因素一直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变量,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如何,影响着边疆民族地区国家文化安全观的构建。高校应积极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国家文化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中央政府给予了大量物质资本的支持,但是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因为缺乏人才,难以同物质资本相优化配置,从而影响了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发展经济与发展教育一直是地方政府现实问题与长远问题的矛盾。中国在实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对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投资就关乎到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能否真正实现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生工作的开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在多重因素的制约下使其软硬件设施建设与发达省市及地区的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学生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学生生源结构单一、民族结构复杂、信仰多元化等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又决定了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工作必然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应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是十六大报告的闪光点,是未来二十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内涵、意义和实现途径提出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13.
温国庆 《职大学报》2003,(1):107-110
本文围绕政治文明建设的崭新理念及主要特征,深刻论述了十六大报告在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政治进步状态,政治文明建设依赖于公民现代政治理念和行为的建构、塑造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是内化政治主体的政治意识并外化为文明的政治行为的重要途径,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建设.能有效发挥其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此后,"三大文明"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明重在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必须弄清基本含义,把握重要环节,寻求适宜的建设途径.文中从分析政治文明的科学内涵、基本特点、主要内容、建设途径入手,论述其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含义、基本功能及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叙事是一种纽带,凝结着叙事者和接受者的情感世界。作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承载着五十六个民族共有的记忆与情感,标识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叙事方式铸牢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边疆各族群众地位平等的事实、团结和谐的事实和生活向好的事实,讲好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故事,通过叙事话语、叙事形式和叙事策略的实践理路,润物细无声地夯实边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从而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往实里抓,也往细里做。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共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落实十六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贯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原则,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它与法治一脉相承、融为一体。政治文明的进步过程,就是法治的发展历程,而法治的不断跃进正是政治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法治可以克服人性的弱点,抑制权力之恶性,弘扬其善性,确立实现和保障人权的具体有效的程序和方法,所以说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理性呼唤。在政治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政治主体的资格和地位需要法律确认;政治关系的协调也需要法律规范;法律可以也应当为政治行为提供基本的行为范式;政治制度是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政治秩序;法治意识是政治文明的观念保障,因此笔者认为,法治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政治文明建设也稳步发展,国家与社会关系基本进入理性轨道,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也得到很好的改善,国家与执政党的关系基本理顺。但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本文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中国政治发展应着力于加强政治民主的基础性建设,完善政治民主制度性建设,突出公民的民主政治教育,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为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