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并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为教学内容,首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为期约一年半。在这份通知中,教育部对“京剧进课堂”的意义简要地概括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然而通知发出后,竟然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空前热议,其中不乏质疑、反对者。那么,“京剧进课堂”是否可行、又应当如何进行呢?  相似文献   

2.
就京剧是否进入教材,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支持者认为“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就应该从娃娃抓起,让京剧文化进校囝、进教材,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喜欢京剧,让京剧的生存发展有一片肥沃的土地”。此话初看有理,但似乎只对京剧负责,只是为了“京剧的生存与发展”,让人怀疑并非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着眼。反对者则从京剧的地域性、师资、练习难度乃至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近日宣布于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十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每个试点省市将遴选十所小学和十所中学作为试点校,试点后将逐步在全国推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姜沛民表示,在中小学试行“京剧进课堂”,是弘扬民族精神很重要的一项举措。小学音乐新课标已明确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现实生活的民族音乐作品也应纳入音乐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部同时表示,从今年3月到明年7月进行的是中小学京剧课试点,不是全面、全国的大面积推广,此“推广”不是“要求”。但此举仍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争议。比如是否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试点工作是否会因师资等各种条件不具备而遇到困难和阻碍、京剧的教学内容该如何处理等等。本刊就此刊发三篇有关评论文章,给大家以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京剧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走进中小学课堂,是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举措。文章以“京剧进课堂”为试点,通过优化校本教学内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渲染艺术校园氛围,达到了让学生了解京剧、喜爱京剧,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京剧进课堂”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自教育部关于在全国10省市开展“京剧进课堂”的决定发布以来,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音乐教育界极大反响,我编辑部收到了不少有关的稿件。第五期我们已选登了两篇关于“对京剧进课堂”应持的态度及京剧进课堂的一些误区的文章,本期我们再选发三篇,对这一热点话题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近年来发展很快,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管理机构不健全、师资不足、开课率低等。为了更进一步发扬传统艺术、普及艺术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表演能力,国家正式将京剧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京剧进课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欣赏到京剧的美,更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一个实验。  相似文献   

7.
背景说明:2009年3月,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京剧进课堂”的号召,认真组织落实京剧特色的打造工程。京剧课不是单纯教会学生一些唱段,还要将唱段背后的故事告诉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接触经典作品,让学生了解京剧常识,对听京剧、唱京剧有兴趣,让他们坐下来爱听、站起来会唱,这样,京剧艺术才算走进学生的心田。在让学生更多地体会艺术多样性的同时,引导学生热爱、继承和发展民族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8.
京剧进课堂     
我校开设京剧课已经3年,效果显著。京剧进课堂的消息刚一传出,马上有了“京剧要不要走进中小学生课堂”的质疑声。2008年,学生的大型京剧表演联唱拉开了黑河小学京剧文化的序幕,《苏三起解》、《都有一棵红亮的心》、《说唱脸谱》参加了教育行政会的演出,京剧散发着独有的魅力,掌声热烈,叫好声响彻礼堂。  相似文献   

9.
两会上,不少教育界的代表、委员提出了“京剧进课堂、毛笔字进课堂”等建议,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但我以为这些都是表象的东西,学校目前最缺的是学校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黄兰 《广西教育》2008,(35):15-15
据悉,今年3月至明年7月,教育部将在10个省(市)中小学进行“京剧进课堂”的试点,要求每个试点省市各上报10所小学、10所中学作为试点学校。这些学校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