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利清 《林区教学》2008,(5):100-102
虚实现象是英汉两种语言共有的。从哲学、思维以及英汉语言差异的角度出发,对汉英翻译中词语虚实、数字虚实以及语气虚实三方面作了探讨,并指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艺术处理中离不开虚实关系。虚实相生,互变.构成中国画艺术处理的重要手段。中西虚实观在中国画创作中沟通、运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古代历史小说的虚实问题,理论界主要存在三大倾向,即传信尚实倾向、传奇贵幻倾向和虚实相生倾向。三种倾向在虚实主张方面各有侧重,其中“虚实相生”理论更符合历史小说的文体特性。  相似文献   

4.
诗歌意境“虚”与“实”的辩证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创造意境的一条重要的艺术辩证法则和总的创造方法。实现诗歌意境虚实结合的三条途径是: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分呈。  相似文献   

5.
“无极生有极,有极便是无极。”说的便是虚实相生相合而成大千世界。我认为写作也与此理相通,虚实结合可臻妙境,写出他人无法描绘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虚实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1)本诗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2)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答题步骤:先总写,写出虚实结合的手法;再分析,指出实写、虚写的诗句和描写的内容;最后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虚实"战略的运用在战争中非常重要。解释了"虚实"概念的内涵,并具体指出了其在战争中的对应事项,结合实战,阐述了运用"虚实"战略的重要性及如何运用"虚实"战略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虚实说是中国古典文论的重要思想,源于中国老庄哲学的"无有"论和《易传》的阴阳论。其主要内容为:文学创造活动中的虚实转化,即文学构思中的化实为虚和文学写作中的化虚为实;文学创造活动中的虚实相生,即以实带虚和以虚明实;文学活动中主体的虚静心态。对虚实说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文学作品本身虚实的统一,更不能单纯理解为文学创作的一种方法,而应从老庄哲学的本义出发,从宇宙观的角度进行理解,即虚实统一是贯穿于文学活动全过程的,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另一方面,理解虚实说还要注意,虚实统一,重在"虚"上,以虚统实,乃其内质。  相似文献   

9.
许娟 《语文天地》2009,(11):34-35
虚实相生,虚实结合,这是古典诗词中比较常见的表达技巧。而诗词中虚与实的概念容易混淆,不易分辨。在这里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几种虚实现象,整理一下,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虚实结合实训教学着眼于整体能力的提高、侧重主体性的发挥、落脚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结合虚实结合实训教学的虚实分段、虚实交替、虚实融合三种模式,从创设实训环境、完善评价方法、加强校企合作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虚实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实现路径,并提出转变思想观念、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管理制度三个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虚实”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求“虚”与“实”的妙用 ,追求一种“虚实相生”的审美模式。虚实分写 ,情景互见 ;实象涵虚 ,融情入景 ;虚中有实 ,景藏情中 ,是“虚实相生”的三种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美学史上第一次把审美与艺术的虚实关系宇宙观高度作本体论论证。他借助“气一元论”思想对宇宙生命本体-“道”的“虚实相生”精神作了唯物论的阐释,并由此指明了中国的艺境追求指向“道艺一体”的理想的必然性。这是“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成为“中国艺术思想的核心部分”的哲学原。  相似文献   

13.
本以篆刻章法作为一个新的锲入点,对赵之谦的篆刻艺术从自然虚实和人为虚实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描述赵之谦篆刻艺术章法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4.
绘画讲究虚实结合,版式设计也要讲究虚实相宜。在电子书籍版面设计中,巧妙地留白,讲究空白虚实之美,有助于更好地烘托主题、渲染气氛、集中视线、加强空间层次,使版面疏密有序、布局清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绘画艺术中"空白、虚实"之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白、虚实关系是中国绘画美的一种表现形态,也是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课题。中国画特别强调空白、以虚映实的处理手法。艺术美的最高境界与空白、虚实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绘画美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是空白、虚实的创造。  相似文献   

16.
文章会因为巧妙运用一些手法而增色,比如"虚实"手法就是文章中经常运用的。本文借助具体文章解释了何谓"虚实",重点分析了"虚写"的几种类型;然后从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化实为虚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虚实"在写作中的应用,为写作教学指明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7.
虚实结合,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用于写作中可以更灵活地表现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本文首先以课文为例,介绍了"实写"与"虚写"的运用,然后从虚实结合、虚实互换两个方面,借助具体实例介绍了写作中虚实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建立在有无之辩基础上的道家虚实美学思想,对中国的艺术创作及艺术审美心理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虚实美学思想包含着三个重要的基本观点--虚实统一,虚实相生,实生于虚.它一方面阐明了虚实的相生与统一,另一方面又以虚为本,对"虚"进行了强调,从而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审美心理,将中国艺术创作引向了虚实结合,以虚为尚的道路,使中国艺术表现出追求无限、崇尚空灵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包括虚实与情景的关系、虚实与空白的关系、虚实与烘托的关系、虚实与比喻的关系等。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  相似文献   

20.
介绍虚拟实验和传统真实实验的优缺点,提出了将机电传动控制实验课程采用虚实结合实验方式。利用Irai仿真软件,构建虚实实验平台。最后通过举例铣床电气控制实验,得出虚实结合实验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