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小学的实验仪器十分匮乏,为了使学生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制取这两种气体时,我因地制宜地对气体收集的方式进行改进,采用密封向下排水法收集氧气和气球收集二氧化碳。这两种方法直观性强,氧气进入集气瓶挤出水和二氧化碳进入气球鼓胀了气球,增强了乐趣。  相似文献   

2.
“发酵现象”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71页的一个演示实验。经过多次的实践教学认为,本演示实验装置(见图1)只能证明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了一种气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同时酵母菌在发酵时也产生了酒精,而演示实验并没有直观地说明这一点;另外,此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3.
康发明 《快乐阅读》2011,(23):94-95
一、该实验的地位和作用这组实验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2节内容的三个演示实验中的两个,其目的是通过验证"种子萌发时吸收了氧并放出二氧化碳"这一结论,进一步延伸到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氧的参与并产生二氧化碳,最终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知识。二、实验原型及改进1.这是两个验证性的教师演示实验,其实这两个实验有关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里设计成验证  相似文献   

4.
刘燕 《生物学教学》2001,26(12):21-21
《生物学教学》2 0 0 0年第 7期刊登的“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一文 ,对中学教材中验证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实验改进为 ,在人向澄清石灰水杯内吹气时 ,用气球向另一石灰水杯内吹气。该改进实验通过比较说明问题 ,比教材直接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有改进 ,但依旧缺乏科学的严密性。因为由人和气球向石灰水吹气 ,排气量难以控制 ,无法说明两者排出的气量相等 ;而两者吹出的气量不等 ,是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即使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与空气的相等甚至偏低 ,只要进入澄清石灰水的气量大 …  相似文献   

5.
自然第六册《反冲》一课,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和一个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认识反冲的概念。由于教材中的两个实验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很明显,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难以掌握。为此,我将两个实验设计成两组对比实验。在演示喷气反冲实验时,教师将吹好的气球固定在一根倾斜的铁丝中间,把气球松开,让气球顺铁丝滑下,同时要求学生观察气球运动的方向。然后再让气球回到运动前的起点,松开气球口,让里面的气体猛然喷出,接着向学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由于实验产生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易使学生产生疑惑,激起思维的浪花。然后,再…  相似文献   

6.
自制火箭     
实验材料:一个气球、胶泥、一根塑料管、一把椅子、一条长绳。实验步骤:1.把绳子一头系在椅子背上。2.把绳子的另一头穿过塑料管。3.把绳子拉直,系在屋里另一个固定物上,比如门把手。4.吹鼓气球,但不要扎住口,用手捏住,并把气球粘在塑料管上。5.松开气球,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提示:注意要使用光滑的绳子。粗糙的绳子会产生摩擦,使你的"火箭"减速。  相似文献   

7.
王会 《化学教学》2000,(12):35-35
现行人教版初中化学全一册实验 5 -5采用向纸筒内倾倒二氧化碳的方法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由于该装置的灵敏度有限 ,实验中的视觉效果不甚显著。为了克服此问题 ,我设计了如下方案 :1 实验用品氢气球 (2升左右 )一只、细线一根、一次性塑料杯一只、米粒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1 2 5毫升 )一瓶。2 实验装置 如右图所示。3 实验过程(1 )课前充一只约 2升的氢气球 ,用细线将塑料杯系在气球下面。向塑料杯内添加米粒 ,调节到气球基本能静置在空气中为止 ,估计米粒的用量。(2 )演示实验时 ,先取出装置 ,轻轻松手 ,可以看到氢气球能上升…  相似文献   

8.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了解空气一单元有个实验:称一称空气,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教材中实验的做法是在一根小木棍的两头各挂一个充气大小一致的气球,然后用针刺破气球,从而棍子失去平衡,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在课堂上,很多教师往往习惯用嘴直接吹气,人体呼出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实际比空气的密度大,这样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不可取的。另外,我把气球用线栓住挂在棍子的两头时,由于气球受到的空气浮力较大,棍子动荡不安,好不容易才会停止摆动,用小针去刺破气球时,尽管气球皮上贴有透明胶,可是我在上课时,连刺破三个气球,都发出很…  相似文献   

9.
范晓菡 《上海教育》2012,(29):32-33
总题目气球研究题目气球落地后的水平位移和起始高度有什么关系?(注:这里教师给出的总题目是"气球"。该学生在总题目的范围内确定了自己子题目为"气球落地点离开中心位置的距离和起始高度之间的关系"。其他同学研究的题目可能是"气球落地时间和起始高度的关系""同  相似文献   

10.
彭凯旋 《湖南教育》2002,(16):54-54
在解释一些知识点的原因时,教师力求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指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申拓宽,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如学习第五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二氧化碳常用稀盐酸跟大理石(或石灰石)起反应制得。课堂上,教师可只强调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并提问:“能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代替稀盐酸呢?”留待学生思考。当教到第八章《几种常见的酸》时,再引导学生讨论,解释制取二氧化碳之所以不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这样制二氧化碳气体会带有大量氯化氢杂质,而且对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把静态和枯燥的数学材料通过文字、动画、图像、声音及色彩等多功能显示,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认知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一年级的小朋友1+1=?和2-1=?时,对于加、减法的含义,他们并不清楚。在教学中我事先在课件里设计有两位小同学,一位拿着一个红气球,另一位拿着一个黄气球。再通过画面显示:拿黄气球的同学走过去把自己的黄气球给拿红气球的同学,表示把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然后教师指出,这就是1+1=2的道理。同样,教学2-1=?时,也通过画面的显示:一位同学把自己的两个气球分一  相似文献   

12.
金怡 《化学教学》2016,(5):65-67
围绕二氧化碳制备及性质设计了三组实验.“二氧化碳的产生”实验,利用一定高度的油层,延长了碳酸盐与酸反应时气泡存在的时间,使现象更明显、有趣.“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整合出在较短时间内、用较简单的操作验证二氧化碳多种性质的方法,可用于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二氧化碳的消失与再现”实验,从多角度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用于酸、碱、盐的复习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部分[实验5—3]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现象:底下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由此得出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对此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呢?所有的可燃物着火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熄灭吗?为答此疑,我在教学中补充了一个实验:将镁带先在空气中点燃,然后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结果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瓶内壁产生大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中的处理 关于焦耳定律中电流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探究,教材(教科版)中是如此进行的:①按教科书中图7-1-5接通电路(两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线R_1、R_2串联)引导学生猜想,通过一段时间后,这两段镍铬合金线产生的热量相等吗?若不等,哪一段产生的热量大?②探究过程中,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小聪(点火柴)和小明(吹气球)设计的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并亲自动手做一做,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焦耳定律.  相似文献   

15.
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基础训练1第七题。教时:一教时。教者:华容县城关镇第一小学刘戍桃说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即将开始命题作文.如何有效地避免学生产生作文的“恐惧症”,使他们真正感到作文是饶有兴味的事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这转折关头,通过生动有趣的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关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性质实验现象比较明显.但是这个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自己在课下就能完成,可以体现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引导学生把一些问题和实验生活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把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一、创新实验目的利用生活用品来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1只重"活动现象",不深入"探究原因"案例在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只把注意力停留在产生大量气泡这一表面现象,不能从生物学思维的角度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产生的气泡是何种气体,自己能否找到证据证明这种气体,石灰水变浑浊  相似文献   

18.
1器材吸滤瓶,小气球,橡皮管,两用抽气机. 2操作将小气球紧套在吸滤瓶的大口上,侧壁小嘴通过橡皮管和抽气机相连,抽气时,瓶内的大气压逐渐减小,在瓶外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逐渐向瓶内伸.打气时,瓶内的大气压大于瓶外的大气压,气球慢慢向外伸,然后鼓起来.  相似文献   

19.
1设计背景利用透明的废塑料设计课外生物学实验,具有取材方便、形象直观、效果明显等优点,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节俭、低碳和环保的好习惯。2设计案例2.1案例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本实验是对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五章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的改进设计。2.1.1实验用品①材料:水绵、2%~3%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水;②用具:软饮料瓶、输液管、橡皮塞、卫生香、火柴。2.1.2实验装置见图1。  相似文献   

20.
一、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 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部分[实验5-3]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现象:底下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由此得出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