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法律对代孕采取禁止态度,从而使日渐增多的代孕现象呈现无法可依的状态。妊娠代孕具有合法的权利基础,符合公序良俗,能稳定婚姻家庭,应承认其合法性。要从根本上解决代孕所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在我国未来立法中代孕合同不应只限定在无偿代孕中,还应该明确承认部分商业代孕合同的法律地位。在未来立法中,我国应对代孕合同的主体资格、基本原则、记载事项、代孕母的堕胎权、违约责任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在人工生殖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代孕成为解决人们无法拥有自己亲生子女难题的重要选择。但我国法律对代孕规定的空白给司法实践带来问题的同时,更是给许多商家趁机钻法律空子、侵犯他人权利带来了便利,良好的法律制度正被时代所召唤。传统理论中对代孕合同效力的否定、代孕权利基础的质疑和代孕亲子关系的模糊,可以通过对代孕范围的界定、代孕法律关系本质的分析和合同效力的扩大予以解决。在代孕行为的法理统一性基础上,再结合公法领域的强制性手段,可使得代孕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同其他高科技一样,代孕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伦理等问题。从代孕、代孕合同的概念、特征入手,分析了代孕的几种类型,以及其是否有违民法的一般原理和公序良俗原则,进而阐明了代孕合同的标的,分情况论述了代孕合同所生子女的亲权归属,最后得出应分情况对待代孕合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代孕合同,即为代孕方与求孕方约定在代孕中双方权利义务的有偿合同。当前,我国颁布实施的法律和法规并没有对代孕这一行为进行调整,在生活中,出现的纠纷没有法律依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正当的保护,代孕合同的本质是将代孕方的子宫作为"物"来出租使用,将孩子作为商品交易的对象。代孕行为违反了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有为公序良俗的原则,也是对社会道德底线的突破,因此,代孕这一行为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通过法律进行调整,不能仅仅将代孕这一行为认定为,意思自治的范畴,用简单的用合同法进行调整,因此,笔者认为,代孕行为应该在现行的法律体制之下,扩大解释现行的法律,进一步通过全国人大以及常委会的立法行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9,(2):83-86
作为生命孕育的过程,代孕行为具有重大的伦理价值和特殊的法律意义。现代法治社会普遍遵奉的法律保留、正义平等与合同自由,是代孕行为有条件合法化的法理基础。而委托夫妻的生育权和代孕母亲的身体权则成为代孕行为合法有效的具体权利依据。相关权利的行使和代孕行为的实施应遵循禁止权利滥用和维护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可以有条件地开放代孕。从伦理观看代孕有其合理性,既不会破坏家庭关系又不会导致子宫工具化、婴儿商业化;从法律层面看,代孕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代孕是无生养能力夫妻实现其生育权和代孕母亲行使其身体权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我国应建立开放的伦理框架,推动社会进步;加快相关立法,加强监督管理,开放并规范代孕行为。  相似文献   

7.
域外代孕立法可分为禁止、调控、混合与静态四种模式。无偿的完全代孕合同或无偿代孕合同应成为允许代孕的立法例的当然之选。我国未来立法应承认一定条件下无偿的完全代孕合同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卫生部明文禁止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但大量存在于网络空间的代孕中介和跨地区的代孕产业链对现行法律之不足提出了挑战。代孕现象涉及到代孕母亲、委托代孕方以及未成年人利益之间的平衡与博弈。西方女权主义学说对于代孕现象所涉及的难题进行了充分的理论性探讨。从女权主义视角对英美国家的代孕立法进行解读,一定意义上可以为我国代孕法律规范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学的发展促使了代孕技术的产生。代孕突破了传统民法上"分娩者为母"的概念,使得分娩与血缘的紧密联系性不再理所当然。代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实现了不孕不育夫妻为人父母的愿望,另一方面,对伦理、法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关于代孕,我国法律经历了由禁止代孕到删除禁止代孕条款的嬗变过程,但是也没有法律明确规定代孕就此合法化,这就在法律上留给我们更多的空间来论证这个问题。为避免特殊规则的应用对亲子关系认定产生不当影响,因此应立足于运用现有法律规定来解决代孕所引发的亲子关系问题,从而使家庭更加和睦,社会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代孕改变了传统的生育方式,也引发了法理与伦理领域的广泛争论。我国法律虽明文规定禁止代孕,但现实中代孕行为和代孕争议仍屡屡发生。这说明我国法律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难以保护当事人尤其是无辜代孕子女的利益。在此情况下,国家应通过立法,使代孕规范化、合理化,用法律的调节作用,使代孕造福于不孕不育夫妇,同时将其负面作用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1.
由人类不同程度的生育障碍催生的代孕,自其产生之初便备受争议。正是由于代孕的出现对社会道德和法律政策产生巨大的冲击,我国才对其实行全面禁止。然而,现实中的代孕却仍然大量存在。因此,立法应以一种务实的态度来面对,与其简单禁止不如审慎规范,对代孕进行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区分不同类型的代孕,对具有积极作用的完全代孕实行有条件的合法化。  相似文献   

12.
由于代孕的出现对社会道德和法律政策产生巨大的冲击,我国才对其实行全面禁止.然而,现实中的代孕却是禁而不止仍然大量存在.基于此,笔者认为绝对禁止代孕并非上策,法律应以一种务实的态度来面对,与其简单禁止不如审慎规范,对代孕进行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区分不同类型的代孕,对具有积极作用的完全代孕,通过几个方面对其进行限定使其合法化。  相似文献   

13.
电子合同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下一种新的商业活动形式,与传统合同相比有着不同的特殊点。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贸易观念和方式,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新的法律问题,使传统的法律制度尤其是合同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电子合同的含义和特征出发,对电子合同成立时间、地点的确定及其法律效力的确认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防范合同法律风险是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签约阶段的风险是合同法律风险的起点和根源。鉴于高校签约阶段的风险特点,应当从完善制度、规范文本、加强签约主体及签约代表审查入手,从根源上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合同法律风险,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合同形式即合同意思表示的载体,合同法适应市场经济便捷和安全的需要,在合同形式方面做出了许多新规定,但由于对法定形式的性质和法律效力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引起民法理论界诸多不同理解,如有效要件说,执行证据说,成立要件说等等。本文从对两大法系合同法定形式的效力的对比分析中,说明我国立法的缺陷,并提出相应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指导目前已是高等学校工作的一部分,而法律指导是就业指导中的薄弱环节,急需加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指导分为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前后两个相互衔接的不同阶段,那种认为签订就业协议就代表就业的观点是错误的,劳动合同才是真正就业的法律体现。明确就业协议为预约合同,劳动合同为本合同的法律属性,才能处理好二者的衔接。针对就业过程遇到的法律疑难问题,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与指导,并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将法律指导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物业管理条例颁布后,学界对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属性素有争论。通过与物业管理合同相类似的有名合同的比较分析,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三方面的分析此类新型合同的特征,以探求其合理的法律属性,通过实践论证得出此类合同应定以“物业服务合同”这一名称,并将此类合同有名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无权处分合同,是一种纯粹的债权合意;依据《合同法》的规定,从合同当事人利益的角度考虑,无权处分合同应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从《合同法》与物权法衔接的关系来看,无权处分合同应确认为完全有效的合同;确认无权处分合同完全有效,有利于更好地平衡当事人的利益和风险,兼顾财产静的安全和交易动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