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欣 《教育评论》2022,(6):98-106
对全国11个省市4007名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整体认知水平较低,构成工匠精神的四个维度中“职业品质”和“职业能力”的认知水平偏低且个体差异较大,相比之下“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认知水平较高且个体差异较小。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因素能够显著影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认知水平,学校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个人因素,最后是社会因素。为有效提升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整体认知水平,需要个人、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作为教育因应的优化策略。学生需优化自身职业素养,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内生力;学校需优化教育元素、实训平台,逐步形成工匠精神培育的外推力和创新力量;社会需优化学校外部的社会环境和产教融合的文化环境,营造和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感染力和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工作中的“教”与“学”构成了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由于教师的工作在于“教”,教学生怎样学,学什么,起“导演”和“指挥”的作用,学生的任务在于学,学什么,学了怎样用,充当“演员”与“歌手”的角色,这就使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成为可能。只有将教与学的行为与内容完全统一起来,才可能获得教书育人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满堂课地灌输语言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做记录,不但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哑巴”外语人才,也不利于育人。这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教书离不开育人,育人不仅仅是学校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产教融合背景下多元育人机制对实现新时代高校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培养新时代企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多元育人机制实践面临合作运行机制欠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有差异,人才培养方式不合理,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困境。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多元育人机制实践需要构建政府、学校以及企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培养符合企业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素质的培养,都需要“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主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5.
高翠任 《学周刊C版》2014,(5):107-107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通过“怎样教”达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学习.通过“教什么”让学生获得知识.通过“为什么教”使教师更加清楚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恩想、培养精神.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本文就“怎样教、教什么、为什么教”三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既教学生掌握知识,又教学生学会做人。简而言之,学校是教会学生本领的地方,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基地,在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教育价值的形成,其逻辑路径:社会需要--教育行政领导集团的教育观念--教育系统领导集团的教育观念--广大教育工作的教育观念--教育价值(教育的社会功能、育人功能、自我享用发展功能)。教育价值形成的教育内部主体为:教师、学生、学校中层干部、学校领导成员等;教育外部主体为:教育行政领导机构的工作人员、中层干部、领域成员、国家主要领导人等。教育价值形成的逻辑原因为:教育本质力量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教师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教师管理逐步由注重影响教师工作的外部因素向内部因素发展,而内部因素的最佳体现,不仅需要进行自我检测,更需要得到大家的公正评价。学校工作的实践表明,每位教师都渴望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育人能力、科研成就等作出公正、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因此,如何完善教师管理的评价模式,是学校管理中永远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在几年来的管理实践中,我们通过“自评”“互评”“学生评”“家长评”“学校评”的模…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成都市全兴小学校秉承“同心逐梦,双色共臻”的办学理念,坚持“实践、创新”的办学追求,着力培养学生“自理、自律、自信、自强”的“四自”能力。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政教育、文化教育、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小学全学段、全过程、全学科,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健康、快乐、高效地接受知识,形成能力,应该是所有教师思考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说到底是“心育”,作为政治教师,我认为政治课的教学应该从“心”教起。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教育贫困治理是我国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历史,民族地区教育贫困治理目标实现了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全面脱贫,治理理念实现了从区域公平向群体公平的回归,治理方法凸显了智力层面与能力层面的共同帮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教育贫困治理目标需从全面补齐短板转为教育优质发展,治理理念需从群体公平转向个体权利公平,治理方法需从外部被动给予转向内部需求关照。面向未来,民族教育不仅需要着眼教师培养,积极构建教师教学共同体,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优质发展,而且需要关照教育过程公平,重视“小微学校”建设,促进学校育人功能发挥,更需要关照民族学子的需求,开展文化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2.
“创新能力”一词,新潮而又具有时代性.它体现了人的创新思维和发明创造能力,是我们国家极力提倡培养的能力之一.我就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在数学主体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敢于创新的氛围.课堂纪律要相对化.蒙台梭利把纪律分成外部强迫的纪律和内部自律的纪律两种.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如何使学校德育在新的时期有新的发展.有新的突破?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时代呼唤德育创新.德育需要不断创新。而德育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新内容与方法。将德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等环节中,灵活再现情境教育、感情激励、名言启迪、嗣查访问、自省自查等方接,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情感、活跃思维,培养自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师范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师资力量的摇篮,因此,师范生除了要完成学的任务,掌握知识以外,还应适当扮演教师角色,进行“教”的体验,以便能更好的把握教书育人的本领.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教的机会,创设一个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认识到,教师在“教中学”,学生在“学中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中学”、“学中教”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卫“教中学”这里的“教”和“学”指的是教师的教与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  相似文献   

15.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它通过家庭、学校的互相沟通,密切配合,进而拓宽协作领域,形成育人合力,优化育人环境。我们在开动“访车”进行家访的过程中,注重了“五性”操作。一、目的性。推行素质教育需要广大家长的积极支持、努力配合。我们从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  相似文献   

16.
因班级授课制而产生的班级,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教学经济需要,而更在于班级团体化的教育价值,故而有了“生活共同体”的班级思想。卫生值日是班级“生活共同体”的一项基本内容,但也许是由于班级卫生值日过于平常、平凡,值日方式及其教育价值往往也不被人们所关注。基于“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教育观念,笔者在班级卫生值日工作中采用了三种方式,并赋予其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一、在规范值日中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德育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他律”因素的构成不仅来自于各类课程、群体舆论、班级文化等影…  相似文献   

17.
有效学习发生的条件及其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效学习的发生需要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其内部条件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及主动的认知加工活动,外部条件则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其中教师的“教”是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应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合理使用学习策略,并为他们提供学习时间,以促进他们学有所成、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培养拔尖创新领军人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历史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体现和有力诠释。拔尖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最终落脚在领军人才培养,不仅要健全“选苗子、压担子、搭梯子”的因人施策机制,还要形成“以人为本、发挥长处、补足短板”的个性化培养模式,是需要全周期不间断的培养体系。领军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培养“自信/自强、自立/自律、自我规划”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源自教师、学校、社会的引导,更来自内心的自我思考,其中“读书、学习、锻炼身体、志愿服务”是最有效的方法。由于对高考压力的妥协,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错失了这些能力的培养,造成初入大学的学生不知所措。因此,引导高校学生“读书、学习、锻炼身体、志愿服务”,进而提升“自信/自强、自立/自律、自我规划”的能力,既是培养拔尖创新领军人才的根本,也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同样,不着重培养学生能力的语文教学,只供学得一文之需,而着重培养能力的语文教学,却教会学生不断吸取知识。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把“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是矛盾对立的统一。“双基”是培养各种能力的基础,但如果教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校教育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只是为了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应该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健康人格的培养,从而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把心理健康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是衡量是否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尺度,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我认为学校教育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