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人新移民是当今飞散人群的一部分,华人新移民文学也是一种飞散文学。飞散人群的民族文化记忆与新的异质文化时常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这种冲突往往就体现于飞散者对文化认同的确立上。飞散作家在文化认同上的不同态度和选择,与他们如何建构自我身份和他者身份是密不可分的。《混血亚当》折射的就是飞散者的一种文化想象性满足。  相似文献   

2.
童年时代跨文化熏陶,为奈保尔成为飞散作家奠定了文化底蕴。青年时代跨文化教育,让奈保尔产生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归属困惑,这是奈保尔成为飞散作家的动因。中、老年时代跨文化旅行写作促使奈保尔不断地在他独一无二的话语里寻找身份认同、文化归属和精神家园。奈保尔是后殖民时代典型的飞散作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飞散视角解读《捎话》,展现飞散者的离散生活状态;从书中塑造的人、畜、鬼等形象切入,描述他们的飞散——一种从"非家"幻觉到"归家"——的路径,从而表现飞散者对精神家园的寻找;并从飞散者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中发现,民族、语言、身份和文化不是孤立的存在,其语义存在于跨民族关联的动态中,通过跨越不同种族、不同语言和不同身份的边界,最终实现对精神家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萨尔曼.拉什迪在《午夜之子》中所采用的跨界、碎片般的视角与作者长期的飞散(diaspora)经历密切相关。《午夜之子》展示了飞散者试图通过书写来完整自身历史、回归家园的努力。同样,碎片式的视角也给予拉什迪以独特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历史和记忆。  相似文献   

5.
从飞散的视角对菲利普·罗斯的小说集《再见吧,哥伦布》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小说中飞散者背离传统寻求同化的失败,作者对僵化传统者的讽刺,混合身份的成功塑造表现出罗斯既反对固化身份又反对同化,提倡混合身份的飞散意识,这也是他提倡的飞散者应该具备的生存态度。  相似文献   

6.
哈金短篇小说集《落地》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华裔飞散者的生存体验。华裔飞散者既是中国人,又是美国人;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美国人。身份的迷失使他们失去归属感,从而引发身份的焦虑;爱情的异化使得原本孤寂的心更加孤寂,在难以自控的情感中无所适从;异质文化背景下华裔飞散者对亲人的复杂情感也致使他们与故国渐行渐远。哈金以无限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平凡人的生存状态,表达了普世关怀的情愫。  相似文献   

7.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创新实践。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而审视当今我们的艺术创作,创新的力度必须加大。本文结合创作实际,针砭时痼,提出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艺术见解,拓宽当前艺术创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重新审视、界定“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内涵,分析为人民服务的层次性,充分理解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意义,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沂蒙精神蕴含丰富的人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沂蒙精神的生动论述,打开了沂蒙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视域——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是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党与人民的本质统一,这是新时代党群关系辩证思想的重要体现。重新审视这一思想,对构建新时代党群关系、进一步挖掘沂蒙精神内涵、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 关键是必须坚持、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本文着重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 审视与纠正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认识上的误区, 从中把握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时代特征及其理论、实践意义, 以提高坚持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 忠诚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1.
观察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需要将其放到人类历史进程的大逻辑中进行审视.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和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从马克思历史进步论视角看,以人民为中心具有丰富的时代蕴涵:在生产逻辑层面,实现了社会发展指向由物到人的价值跃升;在主体性逻辑层面,为从...  相似文献   

12.
西部诗歌以苍茫辽阔的自然景观为诗情触发点,以现代意识审视我们民族生存的环境和人民的生活斗争,具有昂扬、激越的雄性精神。它通过自强不息的硬汉子形象和雄性意象展现出的雄性精神不仅是西部坚挺的雄性气质的象征,也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精神的写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非饱和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变形特征,采用应变片测量了 3种空隙率和6种饱和度的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为13.2 mm的OGFC-13的冻融变形,并利用冻融循环前后肯塔堡飞散试验,分析了饱和度、空隙率和冻融循环次数对OGFC-13抗飞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结时间的延长,饱和度较低的OGFC体积逐渐收缩至稳定,完全...  相似文献   

14.
上《空气》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知道空气是“向四面八方流动”的,我让学生观察点燃的香所冒出的烟,并思考烟为什么会飞散?怎样飞散的?从而得出结论。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点燃的香所冒出的烟具有一定的温度,烟基本上是向上飞散,学生难以从中得出“向四面八方飞散”  相似文献   

15.
信息之窗     
新时期师德的新特征 第一,新时期的师德,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教师以对周家对民旅和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是时代对师德的要求,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明确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相似文献   

16.
无论何种教育学都或明或隐地有着“为谁服务”的社会立场,以回答“谁之教育学”问题。当前专业化的教育学,大多以抽象的人类主义为基础,反而迷失了具体的服务对象。进入新时代,要建构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理应坚持和践行“人民立场”。“人民”是中国各民族共享的重要符号之一,其内涵有着一个不断发现、不断丰富的过程;每一次对“人民”的发现都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选择和践行教育学的“人民立场”就是要重建和发展“人民的教育学”,要从当下的“人民”出发,依靠当下的“人民”并回到“人民”中去审视教育学,以期发现新时代新的“人民”形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践行“人民立场”的教育学可以包括三个阶段,即“为了人民”的教育学“、归于人民”的教育学和“发现人民”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17.
对人文奥运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内在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使中国人民获得了一次向世界人民充分展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机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也是中国人民向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如何以传统体育文化的视角去审视和解读人文奥运主题所蕴藏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拓展北京人文奥运在实践中的运作路径,更好地展示中国悠久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及魅力,这是一个有待认真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乔叶的小说创作植根于雄浑、苍古、厚重、朴实无华的中原文化中.以其理性的思考审视着现实.以其细腻素朴的语言描写着中原底层人民的悲欢.以文本的现实性与理性感染了读者,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审美空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排雅典奥运登顶,使十三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激动。但是在静下心来仔细审视女排这次夺冠之路,却让我不能不对中国排球事业有几分担忧。文章就中古、中俄之战来分析中国女排与这两支劲旅的差距所在,以尽快提高我国女排的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20.
一、思想道德素质与创新人才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并走向成熟的阶段。世界观具体体现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和“四有”为基本要求的完整思想体系,并赋于时代的新内容。所以,必须从促进社会进步和造福于人类的高度加以审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2)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