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洁 《华章》2011,(15)
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她的成名作<喜福会>中描述了四个中国女性在男权社会里面不屈不挠抗争,通过自己的聪明智慧和不懈努力,女性自我意识复苏,最终迷离男权统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吉尔曼的<黄色壁缈中的女主人同处于男权社会统治,然有自我意识的复苏,最终也实现了精神上的自由,但是却陷入疯癫状态.是自由的实现,也是自身的毁灭.本文将深八分析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受压迫女性实现的自我意识的复苏和她们最终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谭恩美在《喜福会》中,通过描写旧中国社会中的悲剧婚姻和美国当代社会中的失败婚姻,以及女性对不幸婚姻的抗争,批判了男权统治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并颂扬了女性的斗争精神,从而引发了我们对如何在男女平等基础上建立和谐婚姻关系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卑下的。本文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喜福会》与《灶神之妻》中母亲形象进行解读,说明男权社会是造成女性次等地位的原因,揭露中国传统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的觉醒与反抗,说明女性只有谋求自身的解放,才能达到男女之平等。  相似文献   

4.
谭恩美借其独特的美国华裔女性身份,通过《喜福会》展现了第一代华裔女性在中国封建男权制下所遭受的残酷压迫,从而对男权制进行了颠覆;又通过对第二代华裔女性形象塑造,以揭示她们在异国所遭受的种族、性别双重压迫。通过女性主义视角,文章分析了两代美国华裔女性从沉默走向觉醒,在不断抗争中探寻自我的艰辛历程;在男权和种族的樊篱下,美国华裔女性展现了坚强、独立、智慧的优秀现代女性品质。  相似文献   

5.
《喜福会》是女性主义作品的一部代表作,意在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华裔女性在特殊生存环境下,对女性自尊的追求。本文以女性主义意识为源头,分析女主人公们在不同时代所遭受的来自男权主义的压迫及她们逐渐走向反抗的过程,揭示她们追求女性的独立平等、自由解放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6.
女性在争取自身话语权及其社会权利的过程中历经波折与磨难。在封建社会,女性处于一种完全的失语状态,即使到了标榜民主和平等的美国社会,她们依然受到歧视,话语权受到极大地压制,但她们从没有停止过为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影片《喜福会》中四位母亲及其女儿们在争取话语权道路上的跌宕起伏,真实再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话语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的压制、挣扎与回归。  相似文献   

7.
谭恩美凭借《喜福会》获得了"全美图书奖"等一系列文学大奖,并以此奠定了她在文学界的声誉.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谭恩美的经典著作《喜福会》,从种族和阶级的角度切入,分析女性角色在不同时代所受的来自男权主义的压迫以及她们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反抗,探究作品中女性自身从边缘化的"他者"形象逐步转变为"自我"的动态过程,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发表以来影响巨大,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又一次高潮。在该小说中谭恩美以独特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华裔美国女性母女两代人在男权社会、中关两种文化冲突、融合中对自己独特身份的认识,最终认识到东方/西方、自我/他者的二元对立是确立华裔女性移民自我身份的最大障碍,只有消解东西方二者之间的文化对立才能建构华裔女性的独特自我身份:将自我身份建构为联接东西方文化,不排斥任何一方,促进二者的融合。这对于移居美国的第一和第二代华裔女性来说具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颖 《海外英语》2012,(2):205-206
谭恩美是以为令人瞩目的美籍华裔作家,她的小说《喜福会》甫一问世,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小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小说中的女性可以分为三类:本土女性、移民女性、ABC女性。从沉默到觉醒再到自强自立,这些女性向世人展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她们积极进取,努力寻找自我、确认自我身份。在历经了一次次的阵痛之后,她们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蜕变。  相似文献   

10.
借助“他者”这一概念分析了喜福会的中国母亲们在当时中国美国的男权社会中的遭遇,她们完全失去了自我,成了沉默,服从的他者;同时在美国还遭受着种族歧视,成了异域的他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在吉尔曼代表作《黄色壁纸》中,黄色壁纸象征着男权禁锢,女性成为受害者。"休息疗法"影射了社会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柔弱和自我放弃。揭示了女性在男权文化与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及男权制社会中的父权制文化对女性身心的摧残。  相似文献   

12.
谭恩美的创作主要通过性别和种族两个视角审视主体人物在本族化和主流化中的遭遇,探询华裔女性这样的双重主体在美国社会中的双重化存在。通过解读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我们看到作使用西方化视角,把历史记忆再现的间接真实和印象式虚幻建构的主观真实缠绕在一起,造就了既承载真实又涂抹上虚幻的复合化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美国主流化对华裔移民形象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
谭恩美作为美国文坛一名女性少数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都处于边缘性的境地。作为女性,在男权话语为主的文坛,她是一个"他者";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对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也是一个"他者"。但是这种复杂的双重身份却赋予她的作品一种鲜明而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重点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文本,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谭恩美作为美国文坛一名女性少数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都处于边缘性的境地。作为女性,在男权话语为主的文坛,她是一个“他者”;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对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也是一个“他者”。但是这种复杂的双重身份却赋予她的作品一种鲜明而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重点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文本,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5.
童安剑 《海外英语》2014,(8):232-233
《喜福会》中从头到尾都充满了食物的意象,而且这些琐碎又丰富的食物意象传达了不同的意义。该文旨在分析"喜福会"聚会上的饮食、四位母亲回忆中的食物和体现中美文化差异的宴席,进而揭示食物这一特殊语言唤起美籍华裔女性对往昔的记忆和今朝的思考,折射她们对身份寻求的心路历程,实现了母女之间、文化之间的沟通和融合。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当代话语理论,聚焦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的言说,考查3种不同的言说类型,分析言说在呼唤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修复母女间关系裂痕和抵抗美国主流文化对少数族裔压制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喜福会》中的男性角色为对象,分析该作品中华裔男性与西方白种男性形象的差异以及其背后所隐舍的文化意义.进而讨论以谭恩美为代表的华裔女性在文化认同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中关文化的碰撞与渗透中如何建构华裔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在《红字》中,霍桑通过探索女性与自然复杂而紧密的联系,揭示了女性和自然在男权的清教社会里遭受压迫和掠夺的悲惨命运。本文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通过对霍桑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形成、男权社会中的自然和女性、女性对男权的反抗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来解读《红字》,批判了男权社会中二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其目的是呼吁人类构建一个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讲述了第一代美国移民中性格、命运各异的四位中国女性以及她们生长在美国的女儿的生活经历。小说由一片鹅毛引出,而综观整部小说,鹅毛是连结母女关系的一根重要纽带,一个意味深长的线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鹅毛在中西两种文化中的内涵,从情感和文化两方面阐述其在《喜福会》中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喜福会》这部电影中主要的主人公为四对美籍华人母女,电影时间跨度非常大,体现了华人女性命运的发展历史,其中详细的描述了中国女性以往的惨淡生活,以及她们维权主义的苏醒,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做出的努力。电影故事情节以"鸿毛的故事"为开始,同样最终也以"鸿毛的故事"为结尾。本文将对电影《喜福会》中的女权主义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能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