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他是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成立后首批院士,是中国系统工程学科创建人之一。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他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他反复强调教育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注重儿童全脑的开发;他从自己的专业研究出发,畅谈了数据挖掘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他就是大连理工大学王众托教授。在一次教育评价的国际研讨会上,这个教育界的"外行"实实在在给了在场的教育人深深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女子问题,尤其是女子教育问题。梁启超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进行了强烈批判,他从"宜家"、"善种"、"兴国智民"、"求平等"的角度论证了女子接受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倡要让女子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并身体力行与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创设女学,为女子教育的践行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为推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对于我们当今开展女子教育的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女子问题,尤其是女子教育问题。梁启超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进行了强烈批判,他从"宜家"、"善种"、"兴国智民"、"求平等"的角度论证了女子接受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倡要让女子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并身体力行与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创设女学,为女子教育的践行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为推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对于我们当今开展女子教育的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吕型伟是上海普教界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在解放前后先后担任过普通教师、教务主任、校长、教育局副局长等职务,为上海普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1986年5月离休之后,他又长期担任多个专业协会以及国家级重点课题的总负责人。因为吕老的杰出贡献,所以他被称为上海和中国普教界的"活化石",是"国宝"级人物。  相似文献   

5.
晏阳初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奠基人,他的平民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为当时中国的乡村改造运动指明了方向。尤其是他提出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核心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国农民教育借鉴。应从树立以人为本的农民教育思想,创建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丰富农民教育内容,采取多样化教育途径等方面来推进我国农民教育。  相似文献   

6.
孙铭勋,陶行知先生的学生和其生活教育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他在解放前从事中国乡村幼稚教育的教育主张和实践,新中国成立后承担高校儿童文学教学。孙铭勋的教育人生体现了平民教育思想,始终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文章提炼出孙铭勋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做法,对当代幼儿教育与儿童文学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哲学是欧克肖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目标上,欧克肖特提出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培养学生成人;在知识论上,他对技术理性的知识观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提倡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并存;在学习方式上,他提出了学习场域的概念,强调对人类知识的追求;在教育方法上,他强调教育"对话"和"暗示"。欧克肖特的教育哲学对当下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启示是:教育创新应基于传统,要建立一种学习场域,并注重暗示、想象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一生致力教育事业,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五四"时期,陈独秀希望通过发展教育来追求国民个性的解放、人格的独立,提倡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认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五四"之后,陈独秀发现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陈独秀已跳出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他的教育观不是彻底否定中国传统的教育,而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与升华。陈独秀的教育观可归结为彰显时代特征的教育观、继承与升华传统的教育观、革故鼎新的教育观三个方面。陈独秀对教育的探索,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所提出的这些思想主张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小蔓 《生活教育》2011,(11):15-16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缅怀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中国现代教育做出的杰出贡献,重温他的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学说,激励人们继承他的事业,实现他未竟的理想。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向老一辈现代教育家致敬!向已经过世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为使中国走向富强与现代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他认识到改变国民心理对国家政治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形成了对国民心理系统而独到的分析。他客观评价了国民心理的优劣,分析了产生这种国民心理的内在原因。这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将"引导发扬国民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作为原则;将"因人而异、分层教育"作为重要途径;以"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构建内容;从"中国国民特有的心理规律"中发掘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拥有十分丰富的办学实践和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他不仅善于汲取“欧美新教育”实验精神,努力开创中国化幼稚教育新路;而且能够结合自己的多维办学实践,逐渐结胎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活教育”理论。这一“活教育”理论虽然源自于杜威的生活教育学说,但颇能结合国情民性进行教育上的理论改造和学术重建。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其终身奉为圭臬的大爱无疆之气度和“一切为了儿童”的教育本体追求。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一生重视教育。他的早期教育观基本上是属于儒家传统的“化民成俗”。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及出于开新等治国需要,他对教育的作用有了新的看法,并在这一基础上积极开展教育活动,自觉或不自觉地赋予了教育新的功能。由此逐渐形成了他的国民教育观。总之,他是中国教育史上提倡国民教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论柏拉图的教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没有专门的教育学作,那个时候也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教育哲学,可是在他的哲学思想、政治学说和关于人的理念里都蕴涵着教育的哲理,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阶段、道德教育以及艺术教育等方面他都有自己的独到之见,形成了他自成体系的教育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邵逸夫先生是一个大慈善家。开始只是散财积德,后来向教育事业倾斜。他认为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将财富回报社会的重点是用于培训人才。邵先生对教育的捐赠发挥了显著效益,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首创者,在长达几十年的职业教育实践中,他构建了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展社会主义新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适受其家庭教育与家学渊源的影响,自幼逐渐形成了“教育救国”的思想。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基础;注重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认为它是一个国家学术水平的象征;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认为教师水平的高低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育方法上倡导自由思考,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行事的著作。通过《论语》分析孔子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和教育目的,从而看出孔子在教育领域的功绩是前无古人的,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代郑板桥的“爱子之道”和家教思想表现在爱子而不娇溺,教子首在“做个好人”,从小抓紧爱心教育,顺应儿童“天机”自由发展以及重视家教与师教结合诸方面,对现代家庭教育可引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长子李承乾在被立为太子17年后,最终因谋反而被废,教育不当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唐太宗在教育上存在四点失误:(一)没有抓住李承乾思想变化的症结,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二)所选东宫辅臣只知犯颜直谏,多不称教化育人之职;(三)不懂得批评艺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四)表达爱的方式不当,使承乾自暴自弃。  相似文献   

20.
Richard Bailey 《Interchange》1995,26(2):185-191
Although most commonly known for his work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political theory, the late Sir Karl Popper gained his formal qualifications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Using interviews with Popper, this paper examines his early training as a school teacher, the early influences upon hi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his participation in the socialist School Reform Movement, and the views he held on education up to his death in 1994. Whilst Popper's views on education defy simple categorization, a number of his statements can be more closely aligned with progressive and child-centred theorists than with the Conservative policy-makers, over whom he was said to hold some influ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