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郴州是湖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郴”字始于《史记》“项羽徙义帝于郴”的记载。但郴州与秦朝以及楚国的古苍梧郡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郴州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郴州市六中”)创建于1973年,伴随着多年的风雨历程,六中人一路走来,披荆斩棘,不断壮大,引领着郴州基础教育的发展潮流.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63个教学班,3900余名在校学生.多年来,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精湛扎实的教学风格、持续稳定的教学质量享誉湘南大地,成为社会广泛赞誉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等3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2013年9月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授予“湖湘名校”称号.  相似文献   

3.
数学系简介     
湘南学院数学系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郴州师范专科学校,2003年4月,由郴州师专数学系、郴州教育学院数学系、郴州师范数学科合并组建为湘南学院数学系。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讲师6人,博士5人,硕士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1人,湘南学院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2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人,郴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郴州市学术带头人3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3人。现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经济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10,(5):60-63
湖南郴州市六中拾贝文学社成立于2000年9月,社刊为《拾贝》。截至2009年,“拾贝”社员已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习作.500多篇,获省级以上奖励210人次。2003年12月,拾贝文学社被评为“湖南省十佳文学社团”,成为郴州市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个中学生文学社团。2008年,郴州市六中被评为“湖南省校园文学优秀单位”,《拾贝》被评为“湖南省校园文学优秀社刊”。  相似文献   

5.
《当代教育论坛》2011,(6):F0002-F0002
郴州市第二中学是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原名郴州私立适存初级中学。1943年由李达九等几位先贤怀抱“教育救亡”之志,艰苦创办。后来辗转迁徙,几易其名,1977年改名为郴县一中,1978年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94年由省教委正式挂牌为“湖南省重点中学”,1995年更名为郴州市第二中学,2004年9月挂牌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相似文献   

6.
湘之南,是郴州.湘南学院附属小学就位于湘之南的郴州市.这所占地仅13亩的弹丸之校,似一颗明珠,在郴州教育界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学校先后获得"郴州市校园文化建设样板校"、"郴州市新课程实验先进学校"、"郴州市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女职工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巾帼文明岗"、"湖南省家庭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几十项荣誉;前不久,他们还走进了中央电视台"金螺号"演播室,向全国观众展示了"附小"独特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7.
郴州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郴”字最早见于秦朝,古写为“(?)”,即城在林中之意,所以,《余冬叙录》中说:“吾州制字郴经多木名”,特别以“木槠为贵”。自秦以来,郴州为历代县、郡(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传说禹置九州时,郴州地域属荆州;春秋,战国时属楚地。秦代在郴州置县,隶属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相关史志、资料、实物等,我们发现理学鼻祖周敦颐在一地任职时间最长及到一地任职次数最多的,均是湖南郴州,并且在郴居官清廉、治绩显著、育才成伟器、发明出不朽,故可视郴州为周子的“化神之地”;依据其弟子二程来郴从师而学的时间、见闻,可认定《太极图说》及新绘太极图系周子在郴创作。  相似文献   

9.
曹嵘,湖南省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学骨干教师,创办校园刊物《新苗》《一小教育新视点》,组织开展了两个省级课题研究,在《郴州日报》《湖南教育》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曾获湖南省郴州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郴州市一中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其前身是郴州官立学堂,由时任郴州牧的金镜蓉先生牵头创办。学校是在“废科举、兴学堂”的历史潮流中应运而生的。百年间,不管校名如何变更,校址如何迁徙,从诞生之日起,学校便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李泽忠  宁洁  张金保 《教师》2013,(18):17-17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三中"或"我校")创建于1946年,搬迁前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郴州市苏仙岭下,郴江河畔,有着辉煌的办学业绩。2011年7月,基于优化城区中小学布局,郴州市北湖区委、区政府果断将原市三中、市五中、市五岭中学的高中教育资源整合为新的郴州市第三中学,成为郴州市北湖区唯一一所公办高中。现学校坐落在郴州市五岭公园旁,毗邻郴州市  相似文献   

12.
<正>195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轰轰烈烈、蓬勃开展的年代,当时大办教育也形成了一股强劲东风.为了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初中教师,以适应郴州地区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在地委的领导下,郴州地区第一所高等学校郴州师专在风景秀丽的苏仙岭旁、流水滔滔的郴江河畔诞生了.她的诞生标志着郴州地区开始有了自己的大学,成为郴州地区高等教育“开天辟地”的大事.  相似文献   

13.
《童区寄传》是《柳宗元集》中一篇相当重要的作品。长期以来,对于这一作品到底写于何时何地,写的是何地发生的事,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柳集的各种旧版本,原文大都书作“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北宋苏轼据此在《刘丑厮诗》中云:“此可名区寄,追配郴之荛。恨我非柳子,击节为尔谣。”可见最古的版本无疑是作“郴州”,那么文章写的当然被理解为在郴州发生的事。又由于郴州地近水州,因而必然又被人理解为作者在永州时作。南宋韩醇首先提出:“其文曰桂部从事为余言之,当在柳州作。”按其语意却是认为写柳州发生的事。明末的《文苑》刻本径将“郴”改为“柳”,未加说明。清初陈景云《柳河东集点勘》指出:“区寄事既闻之桂部从事,而区寄乃郴州荛牧儿,郴系潭部属郡,非桂所部。又《传》言‘州白大府’,‘刺吏颜证奇之’。据《旧史》颜证以贞元二十年除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则州所白大府,盖桂管非潭部也。‘郴’当从《文苑》作‘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郴州市苏仙区桥口镇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可行性、发展模式、发展对策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将当地的花卉苗木产业做大做强,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促进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和郴州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相关史志、资料、实物等,我们发现理学鼻祖周敦颐在一地任职时间最长及到一地任职次数最多的,均是湖南郴州,并且在郴居官清廉、治绩显著、育才成伟器、发明出不朽,故可视郴州为周子的"化神之地";依据其弟子二程来郴从师而学的时间、见闻,可认定<太极图说>及新绘太极图系周子在郴创作.  相似文献   

16.
郴苏仙岭下育师福地———郴州师范学校巡礼封面图片写意州,古称“林邑”,即林中之城的意思。城东的著名风景区,被称为“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苏仙岭下,有所闻名遐迩的师范学校———郴州师范学校。这所创设于1912年、历经沧桑的学校,为当地乡村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  相似文献   

17.
《教师》2019,(4):F0003-F0003
湖南省郴州苏仙中学坐落在被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苏仙林南麓,背靠胜景福地,襟带碧水江郴江。学校居高望远,闹中取静,环境优雅,是学生们求学成才的理想名校。文脉流徽,朝气蓬勃。学校创建于1998年,初名苏仙实验中学,后与郴州市二中合并改名为国有民办性质的郴州适存中学,2006年底因形式所需,学校独立更名如今。  相似文献   

18.
郴州建设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是新时期郴州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郴资桂一体化建设是郴州构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通过对郴资桂城市群的空间发展结构、城市职能结构、产业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等城市发展要素的分析,探讨郴资桂一体化建设战略,为全面提高郴州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实现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湖南省郴州市第五中学到到新的郴州市第三中学,提到欧昌辉老师,无人不晓:欧老师个头虽小,但总是满脸微笑!从教25年,硕果累累,先后被评为“黄沙坪铅锌矿劳动模范”“桂阳县优秀教师”“北湖区百佳教师”“北湖区优秀共产党员”“北湖区十佳师德模范”“北湖区十佳班主任”“北湖区骨干教师”,还荣立郴州市人民政府二等功一次.当然最让大家自豪的是他与同事们并肩作战创造的教育神话:五年内教出两个市理科状元,2010年所带高210班刘XX同学以699分高分成为郴州市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2014年所带高1109班杨XX同学再一次以659分的高分成为郴州市理科状元,被大家尊称为“状元班主任”和“状元老师”.2015年欧昌辉老师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25年来,欧昌辉老师把爱和智慧奉献给学生,一批又一批学生用大学梦想成就未来.  相似文献   

20.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向潇湘去?这首小词为秦观谪居湖南郴州时所作,有的版本标明题为“郴州旅舍”。词人身世坎坷,由于受到党争的牵连,后半生一而再地受贬迁徙,同他的恩师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