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梦龙 《教师》2011,(16):1-1
我曾写过一首《蝶恋花》,最后两句是: 镜里朱颜无计驻, 为伊心上留春住。 句中的"伊"是人称代词,但我的本意并不指人,而是指向我精神上的一种追求,一个寄托,那就是我所钟爱的语文教学。在1957年到1976年那些困顿屈辱的日子里,只要仍给我上讲台的机会,为什么我始终痴心不改地在求索之路上寻寻觅觅?  相似文献   

2.
《成才之路》2011,(11):1-F0002
自尊不自大,自主不自是,自信不自负,自谦不自卑。教师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镜里朱颜无计驻,为伊心上留春住。"伊"就是我钟爱的语文教学,永远的精神支柱!做事力争上游,不甘于平庸。人际间无聊的是非恩怨,从不萦怀,只想集中心思做一点自以为重要的事。我对既往的喜怒哀乐,近乎健忘;但这恰恰反倒有利于看清前面的目标。这种性格也许正是我历经磨难而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心态的根源所在吧。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有些语文教师提出:一首绝句明明只有两个句号, 为什么语文教学参考书上说它有四句?一首律诗明明只有四个句号,为什么语文教学参考书上说它有八句? 语文教学参考书上的这种说法对不对?有没有根据? 有些语文教师认定句号是“句”的标志,于是在向学生讲解古诗时便把第一行称之为第一句的前半句,第二行称之为第一句的后半句,这种讲法是否妥当?科学不科学? 这是语文教学实践中颇有争论的问题,我想针对这一问题,谈谈古诗中的“句”的概念,以求得教学实践中认识的统一,讲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刘翠英 《江西教育》2002,(24):30-30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我是什么》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段为: 师:哪位小朋友想出的问题能难倒老师或同学呢? 生:“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唱歌”有毛病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反思我们多年的语文教学,不外乎这样一种模式:在小学低年级主要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并且仅仅局限于字词句,让学生反来复去地写字、组词、造句,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的重复;在小学高年级则主要是进行句、段、篇的教学,这种教学基本是以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的: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为什么要写这一句 ?为什么安排这一段 ?这些词、句、段对渲染主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段意是什么 ?中心思想是什么 ?写作的特点是什么 ?然后通过“启发式”或“填鸭式”导出每个问题的统一答案,要求学生必须记住。这种模式是不是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呢 ?它对提高学…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一位退休八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一位校长的办公室里偶尔见到《人民教育》2013年第6期。封面上有一行十分醒目的标题:《关注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出于专业的缘故,我打开了这篇文章,原来是一篇"编者按"!我十分惊讶!为什么"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值得中国最权威的教育杂志,用洋洋洒洒5个版面一万余字来表示"关注"呢?那么"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真的值得如此高  相似文献   

7.
周伟 《中学语文教学》2020,(4):80-83,F0002
“时间都去哪儿了?”一句熟悉的歌词,让我恍惚:在语文教学这片沃土里我已经耕耘了二十多个年头。细细梳理教学经历,发现自己在师傅们的引领下,走了一段学会质疑、自我剖析与校准、自觉探寻和构建理性课堂的教研之旅。  相似文献   

8.
伍腾 《湖南教育》2004,(7):30-30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病是深有体会的。语文教改为什么时而缓慢前进、时而徘徊不前?为什么没有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明确语文教改的核心问题在哪里?我想,如果抓住了“核心”,语文教改或许会出现另外一番局面。那么,语文教改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整整半个世纪,我一直从事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至今仍然对她钟爱无比。我常常在心里说:我是一个快乐的小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曾这样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良好的课堂导语,就像一块磁石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在美轮美奂的语文世界里遨游,奠定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基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几种导入方式谈一谈看法。一、情感导入,让课堂活力四射在一次培训中,笔者对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一句话印象特  相似文献   

11.
有老师谈日常教学工作繁重,其中有一句“光是每星期的改作文,就让我累死了”.我脱口说了句:“谁让你改作文的?”说出这句话,就有点后悔,这下我不得不用更多的时间来解释这个问题了.没想到的是,这位老师很兴奋,他认为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啊,谁规定过语文老师一定要“批作文”“改作文”的?但是,更多的老师会认为这简直大逆不道,如同谋反:学生作文,怎么能不改呢?可是,这么多年的“批改”,有没有进步?为什么学生还是那么怕写作文?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将写作训练和语文教材很好地联系起来,以读代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一、读中带写1.抓中心,教选材。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通过哪些材料来体现中心的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例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思考:围绕这一中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并追问:"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些方面来写呢?"引导学生把这几方面与中心句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课文的中心。学生会发现:原来课文所选的事例都是为中心服务的,要把能反映中心的材料详写,把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都会给每一篇课文制订具体而翔实的教学目标。然而,并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都会去思考这样一个命题: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是什么?为什么教的"价值问题",是语文教学的原点问题。我们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清晰的教育学的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于上学期在初三某班执教了一节诗歌鉴赏课《钱塘湖春行》,课后听到不少学生发出感慨:"原来诗歌鉴赏也并不是那么无趣啊!""诗歌鉴赏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学生的话让我不禁深思: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当今语文课本中选入的古典诗词都是一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佳作,为什么学生们竟会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产生畏惧与厌烦心理呢?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了一篇又一篇课文,为什么解读文本的能力还是不强?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语文教师。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努力探索。终于,我有了自己的发现:从小处做文章,即从词语教学入手,引导学生沉潜到文本深处。潜移默化,学生就能嚼出语言文字的味道,读出文本的内涵。以下是我在阅读课中进行词语教学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邵闻名 《考试周刊》2014,(64):36-36
<正>2010年底,我听闻了新教育者们用石头煮汤的故事。2011年的某一天,我读到了把一勺咸盐溶解到一盆汤里的教学典故。我把这些事情和我所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得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语文溶解语文呢?在当今这个信息量多元化的年代,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走向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层出不穷,一时间百  相似文献   

17.
樊铮 《四川教育》2004,(1):46-46
听一位老师教学《剪枝的学问》。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并就这4个词语提问。学生的小手纷纷举起来:“我”为什么会满怀好奇?“我”为什么一脸疑惑?“我”对什么将信将疑?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上述案例中,虽然学生提的问题不能说没有一点价值,但内容几乎是雷同的,归纳一下,不过就是对“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变化提出了疑问。这样看似自主的学习方式,实则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没有得到有效地训练和拓展。由此,我想到了另一堂语文课《最优秀的人是谁》(自选课文)。上课伊…  相似文献   

18.
下面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节公开课(《“红领巾”真好》)里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配上音乐)。师 :老师读得好不好?一学生 :(质疑)老师 ,你为什么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得那么大声呢?(课文的最后一句是 :小鸟在枝头高唱 :“‘红领巾’真好!”)师 :(笑眯眯)你真用心听 ,连老师哪里重读都听出来了。你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等一下你可以按你的理解来读。片断二 :教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这位学生一朗读完 ,就有一男生举手表示有意见 ,老师请他发言。生 :我觉得××同学读得太快了 ,我认为应该读慢一些。师 …  相似文献   

19.
要谈如何学好语文,我认为还需借用宋代大学者朱熹赞美读书时的那句感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首诗里作者自问自答:这池水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因为这源头活水不断  相似文献   

20.
杨文学 《文教资料》2011,(23):68-70
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意是充满新意并带有个}生的教学构想。语文阅读教学创意的前提一是离不开教师的文本细读;二是头脑里始终要有创新的意识。教学创意应讲究新、简、活、实。语文阅读教学创意的方法有关注细节、亲自体验、慧眼识珠、一句板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