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水 《教师》2011,(22):49-49
随着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相关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堂新模式,为学生品德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品德课堂教学只有让学生掌握体验、探究、实践的学习策略,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从而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关键是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学起来。初中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把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可以充分地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能以新的学习方式充分地学好品  相似文献   

3.
一个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培养训练、不断地督促和及时地纠正,仅靠课堂40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在校外的大部分时间融为学习的时间,作为课堂的补充。以课堂教学为起点,向生活无限延伸、拓展,成了品德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必须在注重课内教学的同时加强课外整合,让课后延伸成为  相似文献   

4.
每一次的教学活动能否取得预定的效果,归根到底将取决与学生这一主体参与的态度、状态和程度。如果没有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没有学生自始至终地动手、动脑,教师的教学目标、计划乃至费时费力所做的实践活动都将流于形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品德课堂学习效率呢?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拥有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语文学习有利于小学生从小培养热爱阅读、热爱文学的素质,帮助小学生培养优良的品德,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因此显得极其重要。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要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过程,教师只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探讨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和教师、学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把品德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覆盖到儿童的整个生活,构建小学品德全过程教学:一是从教学时间上延伸,把品德教学时间从原来的课堂"40分钟",拉长到"一百天",以学期为单位整体安排实施;二是从空间上拓展,把学习环境由教室"小课堂"扩大到整个社会"大课堂",以最接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选择"课堂";三是从教学路径上拓宽,从较为单一的课堂活动,扩展到综合性学习,从而让学生从刻意的课堂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在道德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获得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品德与社会教学应注重课内外的有效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探究实践,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品德与社会课要注重学生课内课外互相结合、互相促进。课堂上激趣引思,让学生热情洋溢、充满灵气地走进文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质疑学习,达到知情、明理、导行的教学效果;课外能学以致用,通过小组观察、调查、分享评价来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激活学生灵性,使知、情、意、行得到有机的整合,让品德课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绽放着生命的色彩和活力,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洋溢生命的气息,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有效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它已逐步走进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并且已由理论学习提升到课堂实践。其实,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也应该如此,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如何落实课标要求,让农村学生对这些学科感兴趣,让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在品德教学中,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理念落在实处?我认为,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创设现实的、有吸引力的课堂情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构建和谐、鲜活课堂,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主体积极参与——“有效”教学的基础 品德教学要走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才能使品德教学真正受到学生的喜欢,也彰显出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新的教学观念的冲击下,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因此,教师特别是品德教师要做的不是拼命地往学生的脑子里塞东西,而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品德教学焕发它应有的光彩和有效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是以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标而设立的学科,这门学科本身就是贴近生活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明白在生活中如何做人做事,因此,也只有把生活化教学模式和品德与生活学科更好地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热情。本文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实际,从多方面探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使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更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品德课学习与教学中,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将书本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本人结合起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材料为案例,以教材为参考,让学生自主、合作、多种形式地实现教学目标,最后总结形成适合自己的思想品德教材。从而有效实现了国家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分解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广大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到课堂内,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品德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于这一前卫理念,我们尝试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入手:课前解读学生,课中关注学情,课后从学校、家庭、社会环境进行实践拓展。由此,让孩子们的品德学习充盈张力,充满活力,注入生命力,让我们的课堂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元素。  相似文献   

15.
一、引入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生态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生态课堂的构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本文通过展示、分析笔者在不同阶段执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提倡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进入21世纪,学生如何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如何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成为了教学研究的重要核心。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新教材中出现了许多社会性知识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关注进行知识性教学,而忽略或缺失学生的情感体验,品德教学就会不知不觉地变成科学课、社会课.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了解各种综合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让品德课堂演绎出浓浓的"品德味"呢?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提倡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进入21世纪,学生如何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如何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成为了教学研究的重要核心。  相似文献   

19.
一、引入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生态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生态课堂的构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要教师认真地教,也要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光有“教”的积极性,没有“学”的主动性,常常是徒劳无功,或事倍功半。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积极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主活动场”的探究,经过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