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史料的记载,汉晋隋以来,河南地区的人口在历朝居于全国的第一位.而自唐以后到清朝,河南地区的人口数量再也没有出现过全国最高值,使得唐代成为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唐初到天宝年间,河南地区人口数量呈现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而此后至唐末,人口数量则蝌明显地下降,部分州郡甚至十几倍地减少.而且,唐代河南地区人口地理配置不同,中部、东部稠密,西南部相对稀疏.从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地理配置可以看出,人口问题与自然和社会历史因素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唐代史料,着重研究唐代苏南人口的动态变化,并由此寻找人口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将唐代苏南人口与全国、全省作对比之后,可以发现唐初苏南人口起点低,步入唐代后苏南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有力地推动了人口的增长,中唐虽经“安史之乱”,苏南人口相对平稳,尚文的风气已养成,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唐代人口考     
本文认为有唐一代人口是马鞍形发展趋势。据官方统计,天宝年间是唐代人口最多的年代,户不过961万,口不过5,291万。但据笔者考证,在此期间“实际户数至少在一千三、四百万,天宝元年每户平均为5,75口,则1400万户当有8,050万口”。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人口过程主要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历史上,造成人口损耗或者人口下降的原因,主要也可分为社会原因和自然原因两大类。 社会原因是由于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变化而规定的。在封建社会里,生产力的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缓慢,以及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的发展而导致的农民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而导致的争权夺利的内战等,诸如此类,都直接制约着人口的增长,是社会原因的具体表现。社会原因是导致人口损耗或下降  相似文献   

5.
试析唐代以幽州为中心地区人口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蓟城(或称幽州城)为中心的幽州地区,处于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接的特殊地理区位,在社会与民族变迁剧烈、人口流动频繁的唐代,幽州地区在中古时期历史格局变迁的大势中,从政治重心边缘次中心逐渐向政治重心中心区转移,成为对中国历史大局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地区。本文试图通过归纳唐代以幽州为中心人口流动的种种表现和特点,探讨这一地区社会变迁中的人口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代内蒙古的人口及人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内蒙古历来是个多民族地区。河套、土默川、呼伦池畔,都属于中华民族发祥地之列。匈奴、楼烦、东胡、乌桓、鲜卑、丁零、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和汉族等各族人民,为创造内蒙古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作出了不朽的业绩。综观内蒙古地区的历史人口状况,似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游牧为主的北方民族,和以农耕为主的汉族,自古以来就在这块广袤的地域上劳动生息。不论“红山文化”或转龙藏文化遗存,虽各有其地方的特点,但明显地均含有某种程度的“仰韶文化”的因素,告诉我们早在原始文化时期,中华各民族的祖先们已建立  相似文献   

7.
在水权研究的历史学层面,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明清两代,涉及唐代水权的较少,本文以《水部式》和《敦煌水渠》为主要依据,参阅其他资料,从唐代国家对水资源的占有与管理,及唐代民间对水资源使用权的分割、买卖两个方面,对唐代水权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4年,人口数量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是:中国(13.13亿人)、印度(10.81亿人)、美国(2.97亿人)、印度尼西亚(2.23亿人)、巴西 (1.81亿人)、巴基斯坦(1.57亿人)、孟加拉国(1.50亿人)、俄罗斯 (1.42亿人)、日本(1.284亿人)、尼日利亚(1.27亿人)。  相似文献   

9.
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又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我国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急剧膨胀与人口老化,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人口问题.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是实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即人口的发展不仅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而且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又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我国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急剧膨胀与人口老化,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人口问题。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是实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即人口的发展不仅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而且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人口本身并不构成“问题”人口之所以有问题.就在于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等等联系起来时,表现出的不协调性。“每当人口增长,分布和结构趋势与社会, 经济和环境因素失去平衡时,就会在发展的某些阶段为实现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人口问题是许多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都面临的现实问题.一些发达国家早就致力于人口问题的研究.我国对人口问题始而未予重视,不承认存在这个问题,后虽有所认识,号召计划生育,也采取一些措施,但领导仍属不力,在人口理论和政策指导上也存在问题,致使建国三十年来人口增长太快太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近数年来,我国已开始认识到人口问题的现实的严重性,正在采取积极措施,逐步解决人口问题.华国锋总理在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切实控制人口增长列为当前发展国民经济的十项主要任务之一。陈慕华付总理就人口问题专门发表了文章《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文章强调指出:控制人口增长是件大事,是一项战略任务。实际情况表明:逐步地解决人口问题乃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国人民面临的一项迫切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11,(3):F0002-F0002,F0003
一位城市规划学者不经意地说,有5000年城市文化传统的中国,竟然说不清城市为何物!糟心。你看,我们常把urban当作城市,其实,urban和rural相对。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从rural的生活方式走进了urbanB9生活方式;相对于乡村的、分散的、田园的rural,urban是都市的、密集的、文明的,而非仅仅具象地限定为“城市”,它是比城市物质构造更高级的文明构造,如城市群。在国外,Urban planning所指是城市与区域规划,有时也称为city&regional planning。  相似文献   

14.
一位城市规划学者不经意地说,有5000年城市文化传统的中国,竟然说不清城市为何物!糟心。你看,我们常把urban当作城市,其实,urban和rural相对。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从rural的生活方式走进了urban的生活方式;相对于乡村的、分散的、田园的rural,urban是都市的、密集的、文明的,而非仅仅具象地限定为"城市",它是比城市物质构造更高级的文明构造,如城市群。在国外,Urban planning所指是城市与区域规划,有时也称为city®ionalplanning。  相似文献   

15.
人类脱离动物界走出森林大约有200~300万年的漫长历史,但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仅5000年估计当时全球人口约1000万。公元初年为2.5亿。1600年(明万历28年)达5亿。1830年(清道光10年)增至10亿。1930年20亿。1975年10亿。1987年7月12日突破50亿大关。(1993年年底已达55亿。)预计本世纪末将超  相似文献   

16.
17.
到了唐代,随着旧士族政治、经济特权的丧失,其对婚姻的维护更为重视,在婚姻上保持了婚姻重门第及婚姻论财的习俗,并以此来纯化旧士族的门第,雏持传统的社会声望.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旧士族一反常态,冷淡"国婚",使其与皇室在婚姻关系上的矛盾激化.唐王朝通过三次官修谱牒和下诏禁止卖婚、禁止一定范围内的通婚等措施,试图打破旧士族的婚姻壁垒,建立起与官品秩序相一致的通婚秩序.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士族,由于其历史变化而成为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一方面,有关士族的记载仍不绝史册。另方面,九品中正制的废止和科举制的实施,按官品占田的规定和荫客制、部曲佃客制的消失又使士族失去往昔的几大支柱,似乎士族已徒具虚名,不成其为特权地主。因此,有的同志主张对唐代地主阶级已不宜再袭用士族和  相似文献   

19.
编户流民是唐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唐初,“江淮之间,爰及岭外,涂路悬阻,土旷人稀,流寓者多”。寺院编户流民则是唐朝特殊政策下的产物。本文拟就唐朝流民产生的原因、统治者对寺院的政策、寺院流民成份及寺院流民对社会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 唐代流民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首先,战乱所致。隋末,炀帝统治残暴,百姓生活困苦,大量田地荒芜,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相似文献   

20.
有唐一代,官员经商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唐代官员经商的形式主要有碾铠业、掠卖奴婢、经营质库与举息放债、开设邸店和客舍以及与周边和境外民族进行商业贸易等。唐代官员经商的原因有:政府经商对官员的诱导、官员的俸禄偏低、商品经济观念对官员的冲击、官员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以及官场和吏治的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