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明”作为一个时间概念 ,尽管还有不同的体认 ,但这并不影响学者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术概念。在学术分工日益细密的今天 ,再提或关注“晚明” ,这本身就说明学术界已经认识到了单学科在晚明研究中的局限性 ,而希望多学科共同构建“晚明图景”。本次会议以“晚明社会与文化变迁”为题 ,邀请文学、历史、哲学界的同仁与会 ,用意即在促进各学科的协作 ,共同努力 ,构建未来学术意义上的“晚明”。就学术研究而言 ,晚明研究是各学科研究的综合 ,实有赖于各学科的基础研究 ,同时 ,在整体目标下 ,各学科的交叉、融合 ,也是对各学科研究的促进。…  相似文献   

2.
晚明童心说之学术渊源及其与佛学的关系黄卓越晚明时期,中国传统思想再次遭遇了重大的结构性变迁,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王阳明发动并漫及整整一个多世纪的儒学革新运动。运动的产生固然与社会生活之变动及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旧理学之积弊日深有关,但由其理论的组成形式看,...  相似文献   

3.
关于自己所研究的时段 ,我通常使用的说法是“明清之际”、“明末清初”而非“晚明”。在我看来 ,“晚明”与“明清之际” ,不仅所指时段不尽重叠 ,且论说者的“问题意识”往往也有不同。“一个朝代的终结”与“易代”、“鼎革” ,确也是不同的“历史画卷”。易代、鼎革过程中的故事 ,往往并非就是此前故事的简单延伸。易代引发的社会、政治动荡 ,足以造出平世梦想未及的故事 ,造出特殊、特定的人物类型 (如遗民、贰臣 )。我的兴趣确也在此种“危机时刻”世相、士相的特殊性。台湾中研院文哲所有过一个研究“世变中的文学世界”的主题计划 ,…  相似文献   

4.
晚明社会变迁这一课题 ,是一个颇具魅力的课题 ,究其原因 ,就在于晚明社会的深具魅力。从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正式提出 ,到 5 0年代以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持续探讨 ;从中国社会明清停滞论 ,到中国近代化、现代化问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 ,这些中外史学界讨论最热烈的重大问题 ,无一不涉及晚明社会研究 ,换言之 ,晚明社会研究关系到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变迁 ,在探讨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启动和障碍时 ,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 ,关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研究已经形成社会科学研究新的热点 ,受到中外学者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5.
隐逸与济世--陈眉公与晚明的士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眉公是晚明最为复杂也最有代表性的文人之一,他在晚明时代地位很高,对晚明文人的创作和生活风尚有明显的影响,清代以后却颇受批评.眉公喜欢自由自主的生活,追求自然之趣.他寄迹山林而活跃朝市,不为官却交际广泛,关心世事,是"享高名、食清福"的"通隐"式山人.陈眉公选择的人生道路有相当的独特性,他不再视科举为唯一正途,凭借自己的知识与才艺以谋生,获得经济的独立与宽裕,保持一种相对自由和独立的文人生活方式,但又与主流社会关系密切,保持着对于社会的关心与介入.尽管他的思想相当传统,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反映出明文人生活风尚的某些新的特质和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化中心,是各种生产要素相对集聚的地方。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突出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城市又是人类明的结晶,是世界明进程最重要的物化形式。历史化名城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见证,体现着社会发展的脉络,代表着一个时期的明水平,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蕴育的城市精品,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名城,发展名城,是继承和发展民族化事业,推动国家明进步的重要任务和必然选择,是每个中华儿女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将名城保护与开发作为工作重点,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晚明民间力量的壮大和活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时代 ,中国社会和文化曾发生深刻的变化 ,对此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民间力量的壮大和活跃 ,就是晚明社会变迁的重要表现之一。当时民间力量增强的迹象在许多地区都可以发现 ,但以江南地区表现得最为显著和强劲。所谓“民间” ,也有人称之为“民间社会” ,是指不在政府直接控制之下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秩序。但必须注意 :其一 ,“民间”与“国家”之间并不存在明晰的组织边界 ,二者也不是截然分立的封闭领域 ,民间并不排斥 ,有时还主动诉求国家权力的介入 ;其二 ,构成“民间”之主体的“民”并非仅指普通民众 ,也包括活动于“民间场域”的…  相似文献   

8.
[因缘述略 ]冬寒之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明史研究室与《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召开了一场名为“晚明社会与文化变迁”的研讨会 ,聚集了京津地区从事明代研究的文史哲各路专家。筹措这样一次会议 ,其一般性的意义应当是很明确的 ,即借此际会 ,对这几年来晚明研究的进展与得失做一学理的反顾 ,及让原来分割在不同专业区域的学者能有机会聚在同一围场上 ,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 ,进行不同侧面间的对话。多年以来 ,晚明研究一直牵动着学术界的视线 ,对之的探讨多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人性解…  相似文献   

9.
晚明野史崛兴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和深刻的史学动因。"唐宋变革"以来,随着史学平民化趋势加剧,官史不振,民史勃兴,史权下移,史学的官方性格演变为民间性格,实乃史学发展内在理路使然,势不可挡。"史失则求诸野"是对修史权力由庙堂转向草野最为精当的表述。野史笔记以浪漫性的文本形式表现着现实性的历史世界,对晚明史学生态造成巨大冲击,引发了一系列史学变迁。野史崛兴是对中国古代"官史—民史"格局的挑战,也是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解构和对新型史学形式的探索,反映出平民社会走向成熟之际官方史学与民间史学的碰撞与交融,是一种进步的史学现象。  相似文献   

10.
肖琦 《文化学刊》2009,(4):130-135
晚清时期掀起了一场翻译高潮,在中西民族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这一时期,数千种西方著作被译成中文,内容涵盖科技、经济、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在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上,晚清翻译高潮都体现了独特的一面。因此,晚清翻译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十年来从事晚清翻译研究的著作和学术论文大批呈现,其研究内容、视角、方法都显示出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1.
杨敏 《文化学刊》2023,(4):242-247
在晚明思想转型中,焦竑可称为一位关键人物,他以阳明后学泰州学派健将之身份治博雅考据、经世致用之学,透露出时代思想转型的气息。焦竑经世思想的提出主要解决的是晚明时期士风空疏的时代难题,其内容包括通经与致用两个方面。焦竑学术思想中存在着内在矛盾,具体表现在从尊德性到道问学,从清谈到考据,从道德到事功三个方面。焦竑学术思想的内在矛盾使得他一方面是阳明心学的结束人物,另一方面又为经世实用之学的开启者,他的思想显现出晚明思想转型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分层是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对此进行研究 ,有助于我们深入到具体的文化环境中 ,从而对文化现象有真切的了解。本文以明代的一个特殊士人群体———山人———为研究对象 ,通过山人名号的考辨 ,生成原因的分析 ,阶段性演变过程的描述 ,行为与心态的分析 ,以期对明代文人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山人是明代社会的特殊产物 ,在社会的挤压下生存 ,是一个典型的依附性群体。晚明山人成功地将“自适”转化为“闲适” ,这种向内转的文化趋向代表了彻底的世俗化 ,最终消解了晚明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3.
宋明闽中荆山徐氏,至晚明徐熥之前无有以儒为业者。以岁贡步入仕途,并著有《徐令集》。经过子熥、兄弟的努力,徐氏成了闽中文化大族,但传仅四代,时不过百年,遂衰歇。原因比较复杂。徐熥一生只活了三十九岁,自弱冠始,奔竞于科举,十年三上春官三下第,遂贫病郁郁而死。《明史·文苑传》云万历中年闽中复振风雅诸诗人,并不及。实际上,此时闽中标举风雅的当首推邓原岳和徐熥。熥诗诸体兼长,尽弃晚明浮习,近体胜于古体,七言优于五言,七绝工于七律。沈德潜、汪端论晚明诗,极重熥诗,而近世研习晚明诗者则少及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吐蕃社会象雄文明时期的原生性宗教苯教与佛教的传入背景,佛教与苯教之间的斗争与融合以及文化间的交流的论述,来研究佛教在西藏文明中成为主流文化的原因。现分别从政治经济的发展、威权选择和历史机遇、佛苯之间内容形式的差异和文化借鉴融合的几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作为特定时期的历史见证,单位大院型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自成体系的内部空间,也承载着单位职工的情感记忆。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类街区面临功能转变、管理缺位、物质性衰败等突出问题。在延续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下,应当关注其遗产属性,挖掘保护大院独特的历史和风貌;应当立足城市需求,开放优化大院存量设施,修补城市功能;应当引导社区治理主体从单位转向社会和市场,保障大院长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锋 《文化学刊》2014,(1):39-42
阅读周先生的人生,便可与他一起做着求真、开放、民主、自由、共同发展的中国梦。这中国梦的历史根基在于两点:(1)亲身经历。周先生历经晚清、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四个历史时期,耳闻目睹了沧桑中国的百年变化;(2)读透历史。周先生纵览了人类历史的演进轨迹,把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梳理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17.
李贽和公安三袁都是晚明文坛上的健将 ,他们所提出的“童心说”与“性灵说”在理论上自成体系 ,对晚明文坛产生绝大的影响。按通常说法 ,“性灵说”是在“童心说”的影响下产生的。本文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并从李贽与三袁的交往、两说的同与异、合与分等方面加以论证。是晚明启蒙大潮萌动的文化背景直接催生了这两种学说 ,它们之间的同中有异证明了 :晚明文学创作与理论呈现着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1978年底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20余年,形成了一个突出的历史趋势是,在国有资产日益壮大的同时,其在社会资产总量中的份额逐渐缩小,相应地非国有资产尤其是非公有资产的比重则正在迅速提高,而且这种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在党的十五大明确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目前市场疲软亟须民间资金大力启动的背景下,这种趋势正在加速。这对私有经济发展来说,提供了越来越大的空间,是一个少有的特殊历史时期,也是最为活跃的发展时期。——编者  相似文献   

19.
明朝人生活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 ,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社会 ,是以极具变化为其特征的。若将其置诸“社会流动”与“都市化”等范畴下进行考察 ,其时代的特殊性就更容易显现出来。换言之 ,晚明社会是一个转变过程 ,举凡人口的持续增长 ,经济的货币化和多样化 (诸如农村的商业化 ,定期集市和小镇的激增 ,作物的专门化 ,手工业的发展 ,以及国内地区性贸易市场的形成 ) ,社会流动的增长 ,租佃制与经济竞争的展开 ,以及政治秩序的集权化与系统化的互相联系 ,无不显示出它与前一时代本质上的不同。通过学术界多年的研究努力 ,无疑已经显示 ,16世纪…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与此相一致,社会主义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术界梳理了传统思想资源中社会主义因素以及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主义思潮高潮,特别是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以前少有研究的三四十年代知识界中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予以涉及,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除基尔特社会主义继续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外,面对世界范围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等其他非主流(或非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也开始成为学术界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