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静 《红领巾》2005,(5):135-136
符号学的翻译观为语用意义的理解和再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将解释项引入翻译过程,与其相对应的语用意义就成为翻译中意义转换的首要任务.在小说翻译中,翻译者应该分析原作语言符号,主要是句法结构所蕴含的丰富的语用意义,并在译作中忠实地再现出来,从而再现原作的社会历史现实和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2.
伍志伟 《文教资料》2011,(16):31-33
本文运用哈蒂姆和梅森所提出的语篇翻译理论,从交际层面和语用层面两方面分析《围城》英译本中处理社会方言所出现的错误,最后总结出在翻译社会方言的时候,译者应该从交际、语用和符号三个层面进行宏观的决策,然后再从微观的操作层面上进行具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电影片名翻译的符号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已从目的论,接受美学等角度探讨了电影片名翻译的策略和方法,本文通过概述社会符号学及其翻译方法,结合电影片名的特点,从莫里斯提出的与符号关系的三个方面相对应的语言符号的三类意义。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在译名中的对等来评析电影片名的译名。  相似文献   

4.
社会符号学学派认为语言符号一般由三类意义构成,即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称呼语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产物具有社会内涵,并且在言语交际中体现一定语用功能。称呼语可以分为六大类,在翻译各类称呼语时必须权衡这三种意义,从而实现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的语用意义问题──从几篇作品英译的成功选词谈起魏永红语用学(pragmatics)和语义学(semantics)都是研究意义的,但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语义学把语言符号与意义的关系看作是孤立的,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上下文、语言使用者(作者、说话人...  相似文献   

6.
秦好好 《海外英语》2012,(24):162-164
礼貌理论主要包括Lakoff的礼貌规则、Leech的礼貌原则以及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论",遵守相关的礼貌准则和规范是为了达到某一交际意图。社会符号学的视角下,语用意义是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对英汉礼貌言语形式的语用意义的可译性进行研究后发现,语用意义是造成礼貌言语形式相对不可译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借助语用学理论,文章提出将语用意义分为积极语用意义和消极语用意义,用积极语用翻译和消极语用翻译法分别处理积极语用意义和消极语用意义。积极语用翻译以译出语用意义为主,译出其指称意义则在其次;消极语用翻译首先努力译出指称意义,语用意义的翻译则在其次,甚至可放弃不译。如果在文学作品中,消极语用意义得到积极使用,则其语用意义也应当积极译出。  相似文献   

8.
符号由符号载体、符号的所指和符号解释者组成,这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符号学的三个意义:形式意义、存在意义和实用意义。这三种意义分别对应着语言的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通过比较同一符号在原文和译文中的意义,可以用符号学的意义理论来阐释不可译性的可能性以及导致不可译性的原因。由此可知翻译中形式对等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功能对等就是翻译中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9.
语言符号的特点既决定了语言的存在和运用,又决定了翻译的可能性和特殊性,尤其是符号意义的研究成果对于翻译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符号的意义观有助于译者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符号转换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源语与译语的差异,指导译者尽可能把原文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准确对应到译文中,为跨文化交际下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理论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交流的媒介。语用学关注的焦点是语言的使用者以及使用的环境。而语言的使用又受到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关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暗示。本文将通过相关例证来陈述跨文化语用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