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涛 《青年记者》2003,(8):12-13
一向算作冷门的考古,近两年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对于各种考古发现,报纸、电视纷纷进行连续报道,或者进行现场直播,大有白热化之势。但与考古新闻热相伴而来的,也有不断的争议,如前不久南京文物考古部门拍卖新闻发布权,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另外也有批评人士认为,现在的考古新闻热,其实也是一种做秀,有的只是为了吊人胃口,有的则偏离了考古科学的主旨。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眼下的考古新闻热呢?笔者不揣浅陋,略析一二。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这一名词的出现,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民生新闻的走红,也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有一个比较公认的标志,就是江苏台《南京零距离》和北京台《第七日》的走红。  相似文献   

3.
洪霞 《记者摇篮》2009,(7):107-107
近些年,以江苏台《南京零距离》栏目、北京台《第七日》栏目等为示范效应引发的电视民生新闻热潮波及全国,从而使“民生新闻”的概念进入了学术视野,专家甚至称此次民生新闻热潮为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一件事物能够迅速地流行起来必定会有它的独到之处,民生新闻自然也不例外。综合分析其迅速流行的原因,民生新闻的热潮和它的特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1994年4月1日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正式开播 ,开创了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先河。一时间 ,全国各地电视台争相仿效 ,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闻评论栏目。1996年 ,中央电视台又推出了《新闻调查》 ,再次引起了广大电视观众特别是全国电视界的关注 ,并再度推动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一些县级电视台也随之开办了类似节目。应该说 ,新闻评论节目在电视中的出现和普及 ,是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一大幸事 ,有许多可喜之处。可喜之一 :突破了以前电视新闻短和浅的弱势 ,使电视新闻有了向深度开掘的空间。节目样式的创新和容量的加…  相似文献   

5.
谁都没有料到,中国书业对市场反应能力是那么的敏感与迅捷,的确让人刮目相看。譬如,近年历史长篇小说尚在冷落和寂寞之时,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三卷本的《曾国藩》,畅销国内,反响热烈。于是乎,嗅觉特别敏锐的出版者纷纷掉头策划选题,制作产品,杀入历史长篇小说的阵地中。一时间,这方领地硝烟弥漫。从封面风格到题目制作都类似于《曾国藩》的《李鸿章》、《左宗棠》等历史长篇作品短期内也杀将出来。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们跨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的运用,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其它领域一样,数字技术给我们的摄影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它使摄影术生来第一次摆脱了化学药品,而进入了一个纯物理的发展时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摄影术诞生以来的最大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本文想说明的是:对于新闻摄影而言,数字技术的介入,既带来了史无前例的进步,同时又伴随着近乎致命的危机。具体地说,数字影像技术,一方面使新闻照片的拍摄、制作和传输,变得空前的简便和快捷;另一方面却又因其处理图像的随意性,而给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出版社从过去单打独斗、一本书一本书的出版,到集团军式的合作,成套、成系列地出书,是出版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一个转变过程。丛书、套书、系列书的出版,也体现了出版社  相似文献   

8.
“长征热”的喜与忧红高梁一位刚刚从长征路上采访回来的电视记者告诉笔者,如今长征路上很热闹,不时可碰到另外一些长征专题片、影视剧的摄制组。他们去的时候还比较早,每到一地干部和群众还比较欢迎、支持。而现在有的摄制组去,人家的热情已经没有原先那么高了。包括...  相似文献   

9.
10.
张琪 《新闻与写作》2004,(7):24-24,27
“新闻链接”、“关键词”、“新闻闪回”等词语在报纸媒体上的频繁出现,映证着网络链接时代报纸新闻背景的新变化。在社会变化纷繁复杂、传播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报纸新闻背景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问题与矛盾。20世纪30年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事物复杂化,就事论事的纯新闻报道已不能向读者完整地展现新闻所描述的历史。再加上科技向人们生活渗透力的加强,也使得科技新闻报道越来越不是少数专家的阅读专利。于是在美国,出现了需要提供大量背景材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热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丽 《青年记者》2006,(18):81-82
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从开播至今仅三年多的时间,但是它所引起的冲击波却是强烈的,它的零距离服务百姓的编辑方针和极具亲和力的“说新闻”形式,在社会乃至业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国各地方媒体纷纷仿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了民生新闻的现状和民生新闻的改进问题,重点强调民生新闻应关注弱势群体、挖掘报道深度。  相似文献   

13.
时 下 ,“大众批评”悄悄热了起来。所谓“大众批评” ,是指在大众传媒上大众针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人和事的批评文章。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报纸等媒体为刊登这些批评言论提供了较充足的版面空间 ,以充分满足广大读者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是这些批评文章一改以往的批评文章不痛不痒的老毛病 ,开门见山 ,直陈假恶丑事 ,一针见血 ,颇为痛快淋漓。这些“批评家”们并非专业的杂文家或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 ,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的平民百姓 ,以他们的智慧和眼力去思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 ,对那些有悖于公平公正、良知正义的事 ,发出直…  相似文献   

14.
陈丽 《新闻窗》2013,(1):42-43
民生新闻和社会新闻是现今活跃在各大报纸和电视栏目中的两种不同的新闻类别,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正式出现社会新闻,现在,社会新闻一直是都市报、晚报青睐的新闻类型。直到九十年代初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中就业、医疗、教育、社保、稳定、分配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作为民生和大众传播媒介结合体的民生新闻也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5.
王立纲 《青年记者》2007,(12):17-17
过多的民生类新闻势必会挤占其他类新闻的空间.而一个社会的发展不只是需要关注吃喝拉撒.就像温家宝总理说的那样:“有一句哲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莹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又到世界阅读日了,社会各界对阅读的关注达到新的高潮。纵观全国阅读,既有喜亦有忧。阅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此一喜。阅读虽然是个人的行为,但却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阅读正在成为一种社会行为、甚至成为政府行为:2006年,国  相似文献   

17.
马莹  吕美  谭璐 《出版参考》2005,(15):25-26
北京地区 "五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各大书店纷纷推出一系列活动吸引读者购书,五一黄金周是否是读者购书的黄金周呢?为了了解"五一"节对读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笔者在北京随机进行了一次小型调查,样本总数为40人.  相似文献   

18.
又到世界阅读日了,社会各界对阅读的关注达到新的高潮。纵观全国阅读,既有喜亦有忧。 阅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此一喜。阅读虽然是个人的行为,但却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阅读正在成为一种社会行为、甚至成为政府行为:2006年,国家11个部委倡议全民阅读,2007年17个部门倡议全民阅读,2008年3个部门、  相似文献   

19.
开放平台的喜与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无疑问,微博是2010年最热门,最火爆的关键词,也是网民最追捧的互联网新型应用,但是,在2010年还有一个不为普通网民关注却一样被推崇的热词:开放平台或开放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20.
蒋京兰 《新闻世界》2010,(7):189-190
"民生新闻"应以"民"为主体,以"民生"为题材。因此,对"民"与"民生"的理解至关重要。"民"有"市民"和"农民",而"民生"有"大民生"("国计")与"小民生"。而现实的"民生新闻",却恰恰在这两点上存在误区:其一,可见"市民"而不见"农民",这就使得农民在"民生新闻"中缺席;其二,多见"民生"而少见"国计",这就使"民生新闻"流于形式、沦于琐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