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解释抽象知识教学上的应用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部分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物质的溶解过程,化学平衡等),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更感到难于理解。靠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思维是人类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认识事物的过程。概念是反应客观事物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一定要运用概念来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和建立化学概念,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形成化学概念通过实验和实物的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要形成正确的概念,应当用丰富的感性材料作基础。如讲摩尔的概念时,学生感到抽象难懂,由于一摩尔物质的质量与分子量有相同的数值,有的学生会错误地认为一摩尔的物质就是1分子。有的学生对6.02×1023个分子也…  相似文献   

3.
在环境化学教学过程中,水环境化学中的沉淀-溶解计算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围绕采用地球化学平衡计算软件Visual MINTEQ计算相关沉淀的方法,介绍了在软件数据库中添加新沉淀相方法,举例说明单一和混合沉淀条件下沉淀生成计算方法以及含有沉淀相的lg C-pH图绘制方法。通过该软件的学习,不仅可提高学生计算效率和准确度,还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水化学相关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记忆是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识是外界信息在大脑中储存、编码的过程,记是在头脑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身受益。初中化学知识比较繁杂、零散,初学化学的同学会感到难记易忘,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物质的溶解过程是一复杂的化学过程,物质溶解平衡是中学化学平衡中常见的化学平衡。物质的溶解度反映了物质的溶解性能。让学生动手进行物质溶解度的测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溶解平衡。对于溶解度大的物质,饱和溶液中浓度较大可以通过滴定等方法测出溶解度。但对于难溶电解质,由于饱和溶液浓度较小,通过滴定方法很难测定其溶解度。  相似文献   

6.
注重课堂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引导学生以结构决定性质的原则去探索化学知识 ,然后用实验或资料或教师的讲解证明探索结果 ,而不是简单的教、学、记的教学过程如 :我在氨气性质的教学中 ,根据NH3 的分子结构可对其性质做如下的推断 :A .相对分子质量 1 7<2 9,因而比空气轻 ,收集时一般瓶口向下 ,且气体扩散速度快 ,应给瓶口塞一团棉花。B .NH3 为极性分子能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推出氨气极易溶于水 ,可做喷泉实验。C .由于N原子半径小非金属性强 ,因此 ,NH3…  相似文献   

7.
说溶解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料离不开溶液 ;许多化工产品的制备 ,都要用到溶液 ;我们喝的许多饮料 ,治病用的针剂等都是溶液 ;人体中的许多化学反应 ,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等都离不开溶液。可见 ,溶液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维持我们的生命非常重要 ,很有必要从微观层次理解溶液形成的过程。本文用分子论的观点 ,结合化学热力学 ,来说明几种液体溶液的形成过程。一、溶解的过程从生活体验我们知道食盐、酒精、糖等物质溶于水 ,而油、沙子等物质不溶解于水。有些水溶液 ,如食盐的水溶液等可以导电 ,而有些水溶液不导电 ,如酒精的水溶液等。要弄清这些…  相似文献   

8.
改进演示实验,并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装置是化学实验的客观载体,也是完善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媒介。为了使学生能真实感受实验,就必须使实验的现象鲜明,结论严谨,这就要求老师对演示实验要不断完善、改进来达到这种效果,其过程又必然会引起学生对各实验装置提出质疑及自身的改进设想,这之中就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机会。如高一课本中有关氯气的性质实验中,在做干燥氯气的漂白性实验时效果不理想,可在漂白之前加一个装有浓H2SO4的洗气瓶,便可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在此处还可以设问,让学生思考改…  相似文献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概念,原理和得出都离不开实验,成功的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提供了重要保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质量,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一、注重演示实验对比艺术,提高演示实验质量1、空白对比法加一些演示实验中,有时缓慢产生的,细微的现象(如溶液颜色的逐渐改变,少量沉淀的生成或溶解等)常会使学生感到观察单调或困难而导致兴趣消退。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可采用空白对比演示,例如:在演示FeCl3与KSCN溶液作用,浓度会引起化学平衡移动时,因加入浓度较大的FeCl3或KSCN溶液,溶液的血红色…  相似文献   

10.
组成是宏观概念,是从宏观角度来描述物质成分的,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因此使用“组成”时,必须与宏观概念相匹配;构成是微观概念,是从微观角度描述物质或描述分子的,如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相似文献   

11.
化学计算可以考查学生多方面能力,如审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以及书写能力,因此学生感到比较困难,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时,除了技巧训练外,还采用“差量法”、“平均法”、“极值法”、“守恒法”等等,但笔者认为解题的基础还在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将知识融汇贯通,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那么在平时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李玉琴 《山东教育》2002,(26):47-47
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并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创设一个比较好的化学情境呢?我的做法是:1.实验引入法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生动有趣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提出问题、解释问题的有力武器。例如:在讲氢气的性质时,我先用氢气吹肥皂泡,然后让一名学生来点燃,氢气泡的燃烧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课堂气氛十分高涨,学生立即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再讲氢气的性质,学生不仅会很快进入学习状…  相似文献   

13.
一、要注意演示实验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前先演示,感到有把握时才能进入课堂;上课时要认真操作.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应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前主要部位、重要环节,并思考产生原困。  相似文献   

14.
邹建国 《湖南教育》2002,(18):29-29
在化学教学中慎重地运用恰当的比喻,准确地运用数据对比,可使所描述的事物生动、形象,能使抽象的概念与原理具体化,使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更为突出,能帮助学生理解事物,加深印象,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用比喻法描述“分子”、“原子”及“电子”的特征。1.分子具有微粒性。针尖大的一滴水含有1亿亿个水分子,假定有这样一个人不吃饭、不睡觉,昼夜不停地数它,若每秒数一个,要数三万万年。而普通的一滴水约含15万亿亿个水分子,若将这些分子用线串起来,可绕地球一万圈。若将其连成一条长链子,链长可达…  相似文献   

15.
化学用语代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系列符号或图式。它蕴含着化学概念,代表着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种类繁多,符号、图式的数量甚多,而且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很大,如果此基础打不结实,学生的化学学习将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化学用语的教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践证明,多数学生在课内接受教师传授的化学知识并未表现出太大的困难,但在独立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千变万化的化学问题时却常感到心力不足。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促进学生实现化学知识的条件化、结构化、策略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中学生来说,其学科特点有三:①研究对象多是微粒方面的反应,肉眼是看不见的,只有借助于实验才能变“微观”为“宏观”;②识记量大,各知识点较为独立、分散,使学生感到庞杂、枯燥、难记,借助实验可以使它们形象化、生动化,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强化记忆;③模糊语言使用率高,“通常”、“大多数”、“一般情况”、“约”等比比皆是,只有借助实验,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模糊语言的内涵,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则必须加强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 教师试图分析学生对"溶解"概念的理解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常温下,将一小匙蔗糖加入盛满水的大玻璃杯中,有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画一幅图来说明蔗糖和水相混合的情况(S代表蔗糖分子,O代表水分子).  相似文献   

1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来进行。而演示实验的有些现象,如固体的溶解、颗粒的移动以及气体的逸出等现象可见度比较小,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投影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但增强了实验的可见度和动态感,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现象,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讨论的艺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样性。灵活多样的讨论形式,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讨论的形式有全班学生的自由发言、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等.其对象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讨论.究竟采用哪一种形式.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运用。如氧化一还原反应概念学完后,设计讨论“氧化一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可采用全班学生自由发言的讨论形式。由于学生已有旧知识做铺垫,讨论气氛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