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日趋严重的大学生暴力倾向与暴力行为问题对校园和社会构成了很大威胁。大学生校园暴力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家庭、校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都潜伏着暴力倾向与暴力行为的心理诱因。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预防教育与法制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和净化校园环境等方法来预防和矫正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元化、交互化和自主化等特点;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包括:教育主体与教育主导的互动、立体教育模式、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模式、预防模式和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迪尔凯姆的"社会整合"与"社会失范"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家庭与学校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所以通过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发挥家庭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4.
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随着社会复杂程度提高、变化加快,大学生心理危机日益严重。它们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发展。对学校的正常生活和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已经引起一些高校的重视,但是有意识地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却很少。有必要尽快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包括;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组织机构;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机制;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支持系统;开展形式多样心理危机教育。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预防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开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间,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所产生的暴力行为.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多样,形成原因复杂,学校应建立校园暴力的三级预防与应对体系:针对全体学生开设预防校园暴力生活技能课程的初级预防系统;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早期干预和重点强化服务的二级预防系统;校园暴力发生后紧急应对危机的三级应对系统.学校通过建立细致的、可操作的校园暴力三级预防与应对系统,可有效地预防与应对校园暴力,保障师生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论高职大学生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激烈竞争,在大学生中出现的自杀事件触目惊心,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高职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有利于高职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纵观大学生中发生的各类自杀事件,反思造成这一人间悲剧的原因。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心理缺陷的影响,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则是自杀行为的罪魁祸首。为此,要积极探索加强高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一是教育部门要关注大学生生命教育;二是积极开展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三是重视生命文化知识与校园生命文化教育活动;重视生命文化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安全的学校环境是学生享有教育权利的保障,也是教育成果的保证。然而,当今社会校园暴力却愈演愈烈,杜绝校园暴力、确保学校安全已成为公众热切关心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学校心理老师应当在鉴别“危险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运用预防与干预策略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频发。本文在探究校园暴力发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应注重与家庭、社会等之间的合作,加强对有暴力倾向人员的关注、教育与控制,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探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大学生心理危机虽然比率很小,但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对自身的负效应却很大,备受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笔者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容易诱发心理危机的因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现状、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强化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预防校园暴力 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暴力给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且长久的危害,成为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引发校园暴力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社会方面的消极影响。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校园暴力,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闫杰 《现代企业教育》2006,(14):182-183
校园暴力给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且长久的危害,成为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引发校园暴力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社会方面的消极影响.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校园暴力,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由于心理危机而出现的自杀、伤人的恶性事件日益突出,向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一个严峻的挑战。本研究根据积极心理学和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以大学生成长的主要影响系统(学校—家庭—社会)为横切面,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和后期跟踪四个阶段为纵切面,立体化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生态体系,其中学校是主导,家庭和社会是主要的支持系统,旨在从多层面、多阶段预防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以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同时对危机中的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从而帮助他们战胜危机,成长成材。  相似文献   

13.
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及时做好那些有校园暴力倾向的学生的心理疏导是关键。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的学生产生校园暴力倾向的主要原因,通过真实的个案,阐述了几种对消除学生校园暴力倾向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是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保证,也是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不可或缺的有效力量。拓展高校家校合作"广度""深度""厚度""信度"四个维度,助力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心理育人工作格局,实现育人资源优化配置,使心理危机预防干预能力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丽霞 《高教论坛》2005,(1):145-149
心理素质是构成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人能否成为合格的人才。随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异常地重要。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了积极地采取干预与治疗措施之外,更重要的应是找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以便实施防范。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自我意识发展的滞后与心理调适的障碍,分别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历史等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找到切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安全的学校环境是学生享有教育权利的保障,也是教育成果的保证。然而,当今社会校园暴力却愈演愈烈,杜绝校园暴力、确保学校安全已成为公众热切关心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学校心理老师应当在鉴别“危险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运用预防与干预策略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屡见不鲜,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个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式主要包括认知模式、哀伤辅导模式、平衡模式、支持和干预技术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教育、支持与训练的社会资源工程模式以及整合的干预模式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焦虑危机、哀伤危机、失恋危机和自杀危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心理危机信息反馈系统、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和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性行为的现状,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抽取了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主的部分高校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性知识比较缺乏,对性生理知识、性病、艾滋病知识、避孕知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大学生的性观念呈多元化倾向;大学生仍很看重“贞操”,但他们对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又持宽容态度,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充分说明了大学生的矛盾心理;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也明显增高;大学生获得性知识主要是通过自学,通过书刊、网络、广播等大众传媒和与同龄朋友的交流,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大学生性教育方面仍处于薄弱环节。调查结果说明:学校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性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负诚信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包括无知心理、从众心理、绕幸心理和反叛心理。这些因素分别暴露了大学生负诚信心理在诚信的认知、管理、成本与示范方面的问题。对此,我们应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服务育人并举,家庭教育、学校训育和社会化育统一。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教育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的危机干预是指对于心理处于危机状态、具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所采取的预防自杀、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的措施。设置危机干预结构,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及时了解学生的自杀倾向,制止自杀行为当然是最直接的危机干预措施。然而,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中有的放矢地加强与改善价值观教育,对于那些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特别是对于防止学生陷入危机状态,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