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思维取向上分析,导致教育科学困境的原因在于研究文化中科学精神品格的缺失。用新的科学精神深入剖析和反思当前教育研究的思维取向,尝试建构理想的教育科学理论,是教育研究日趋繁荣时代研究者个人应有的精神理想。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主义式的教育研究思维取向的现实表现由于自然科学在探究自然规律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对传统的思辨与抽象式的教育研究的不满,20世纪以来,许多教育研究者都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作为标准,追求所谓普遍、客观的教育规律,采用实验、测量等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求实、求准,它以人类追求“求真、臻美、至善”为终极目标,其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精神,表现为科学研究所持的观念、意识和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规范。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影响了当下中国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科学精神对教育研究思维的引导价值在于其确保教育研究把培养人和发展人作为研究的核心,确保教育研究人员努力探索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教育研究需要科学化,但应该否弃单一的科学主义的研究取向,其尽管一定程度促进了教育学的科学化、有不可替代的合理性,但由于缺乏对教育本真的深刻认识也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需要进行多种研究思维的深度整合以形成有丰富意蕴的科学精神取向。即在对教育的本真有了充分而理性的认识后,一切以人之整体生命自由全面发展为思考和开展教育研究的立场和出发点,努力建构美好教育生态的一种取向,从而促进当代中国教育研究的和谐开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研究科学取向是教育研究从自在走向自由的自为存在。它通过认知教育世界、引导教育生活、创造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价值;借助于问题转化和主客体互动、逻辑自洽和经验证实建构教育理论和关注教育实践。由于固有的“悟性”特质和社会精神使然,中国传统文化明显缺乏科学意识,特别是科学精神。现代中国的教育研究需要倡导和培育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以应对现代性的挑战。这就要求超越以传统道德理想主义的“天人合一”思想,而借助科学的中介实现教育研究“天人合一”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的产生源于近现代科学的兴盛,其核心即以理性批判为核心的求真求实求准,它以人类追求的“求真、臻关、至善”为终极目标。科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缺失是教育研究出现诸种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深入完整地理解科学精神内涵并指引当代中国教育研究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中呈现出一种整合的趋向。整合思维运用于具体的教育理论问题研究时在层次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单纯从矛盾的对立统一上简单狭隘地谈整合,实质是一种思维惰性;在明确整合的内涵与目标的基础上,探讨整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对整合思维的发展;合历史、合现实地在历史演变和动态发展中求整合,并合逻辑地探讨整合的基点和途径,才是一种理性和值得推崇的思维方式。高层次的整合思维应作为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论研究范式,来指导和规范现行的教育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文学科蕴含丰富的科学价值。在人文教育中激发学生探究宇宙万物的兴趣和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基本途径,而通过“设疑”和“探源”等教学方式同样可以在人文教育中实现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著名科技史专家乔治·萨顿曾说:“大多数的人,而且我也遗憾地说还有不少科学家,都只是通过科学的物质成就来理解科学,都不去思考科学的精神。”他指出,科学对人类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为人类带来了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即物质上的便利,这只是它的副产品,科学最宝贵的价值是科学的精神。在现实中,我们之所以重视科学,只是因为它能促进经济发展;之所以重视科学教育,仅仅是由于它能使学生顺利通过囿于科学知识的理科考试。难度巨大的统考,尤其是理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不同的精神领域,科学精神追求实证,人文精神以人为一切行为为价值的中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西方教育历史的不同阶段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古希腊时期它们共生于一个知识体系中,中世纪宗教教育使人文教育畸形发展而科学精神被禁锢,在文艺复兴后表现出从最初的简单融合,以后呈现出或分庭抗礼或扬此抑彼的态势,直到二战后二者才逐步走向融合,他们所衍生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我国的教育研究目前在研究的取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理性和科学性作基础,书斋式的治学方法和回避实践的治学态度等。教育研究应该坚持的正确取向,一是立足教育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主动加强教育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三是突出教育研究的自身特点,避免教育成为“他人研究的领地”;四是加强元教育理论研究,使教育研究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不同的精神领域,科学精神追求实证。人文精神以人为一切行为为价值的中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西方教育历史的不同阶段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古希腊时期它们共生于一个知识体系中,中世纪宗教教育使人文教育畸形发展而科学精神被禁锢,在文艺复兴后表现出从最初竹简单融合,以后呈现出或分庭抗礼或扬此抑彼的态势,直到二战后二者才逐步走向融合,他们所衍生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梳理人教育与人精神的关系;区分人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特点;进而着重分析感性思维方式与哲学思维方式同科学思维方式的本质区别,揭示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重建感性思维方式与哲学思维方式,最终实现这两与科学思维方式的转换或整合。  相似文献   

14.
论世纪转换中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纪转换中国的现实是道德与历史尺度的尖锐冲突 ;世纪转换中国发展的历史性是对新的价值体系的追求 ,因而世纪转换中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定位应是侧重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造就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理想追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既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内容要求和时代特征。两种教育融合的教育系统为受教育者创造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科学精神的内涵认识、分析基础上,论述了科学教育体制化后科学精神的教育价值,分析了科学精神对大教育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以幼儿园为单位的科学教育,大多数人都有些束手无策,看似是简单的事,但在实际操作中,总会有无形的碰壁感,诚然,即便是父母本身具有极高的学历和科学研究经验,也需有一定的教育经验,才能准确把握,在这一阶段,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对科学有探索心理,同时将其引为对书本的科学理论知识的探索。而价值观的确定,对于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而科学探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科学思维主动、深度的参与。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科学问题引领科学思维,让探究活动充满魅力;可以在探究过程中激发科学思维,让探究活动充满理性;可以用科学精神提升科学思维,让探究活动显现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教育研究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变革经历了从哲学思辨到科学实证再到科学人研究等不同范式的转换。科学的变革引起了研究范式的转换,推动了教育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深入理解两之间的发展嬗变关系,促进不同研究范式的互补与融合是21世纪教育研究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标强调要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展开科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逻辑演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质疑;要通过预测策略、提问策略等,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要创设具有张力的情境,启发学生展开多元思考。这样,有助于学生立足实际生活展开深入思考,获得理性思维与理性精神的发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