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品读及其实施方法1.品读的含义。语文教学中读是很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读的重要性。读书的形式很多,品读是其形式之一。"品"意思是品味,品读是反复吟哦,弄懂字词句段的含义。换句话说,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  相似文献   

2.
林泉玉 《教育艺术》2014,(11):22-23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读的作用。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于我们接触文本体裁的不同,意味着教学、品读的方法也各异。但是不管哪类文章,不管什么特点的文章,我们在教学时都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使学生在课文的品读  相似文献   

3.
罗芳香 《新教师》2023,(2):42-43
<正>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想”,读是第一位的。但很多语文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时,往往忽略了品读的教学作用。他们认为,一篇课文是否能够学得好,主要在于是否把握了精髓,即课文的中心思想要准确掌握,要撷选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学会、记住,这样就基本上完成了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可否认,这些是一篇课文所要学习的内容,但如果只掌握这些内容,学生在精神上就无法与课文产生更好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无外乎听、说、读、写《,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加强学生的这些能力,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在读这个板块中,品读的功用又是非常重要的。读是感悟课文思想、积累语文知识的前提,本文就从品读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品读中体味文章感情,领受思想熏陶、品读提升学生的语感这三个方面浅析了品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功用。  相似文献   

5.
吴丽蓉 《学子》2013,(6):63
一、以读为本,夯实"双基"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读通、读顺是理解课文的前提。我们常常把读分为以下几步:初读一读顺一熟读,品读—感悟,诵读—积累。读通课文,指的是学生对课文在初读阶段反复读,达到基本读通的要求,也就是读得不错、不漏、不添、不倒、不破(读破句),比较顺畅地读完课文。比如,高年级可采用预习课文五步法,即:一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二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并查资料弄懂;  相似文献   

6.
“抓纲拉网”是多角度对课文进行品读的一种艺术。它每一条“纲”都牵动一次知识的“网”,学习内容一个板块一个板块地出现,使品读形成非常清晰、有序的思路,即“板块思路”。运用这一品读艺术,关键是要抓住几条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带动对全篇课文进行整体品读的“纲”。怎样抓住“纲”呢?  相似文献   

7.
<正>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品读体会和诵读表达四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品读体会和诵读表达这三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教师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品读体会和诵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感知语言特点。2.品读课文,体会知音深情。3.拓展阅读,感受知音文化。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伯牙绝弦》。(读题)师: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子期)  相似文献   

9.
教学理念: 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学习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的道理。3.在学习中提出疑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因此,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它不但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还能使学生走出文本、扩展视野。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小学语文的课文教学中将"读"贯穿课堂始终,采用默读、朗读、范读,个体读、集体读,悟读、品读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内涵、感悟全文情感、学习表达方法,可达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裴先英 《广西教育》2013,(26):62-62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曾试用许多手段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应如何充分发挥"读"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勇于突破常态,敢于创新,引导学生善于品读课文的内在美。一、品读景物之美初中语文课文中有一些优美的写景  相似文献   

13.
曹秀珍 《宁夏教育》2003,(11):36-3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读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读的方法。1.指导学生采用自读、互读、赛读、轻声读、放声读、品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品味,做到边画、边想、边说,完成朗读课文的任务。如学生在阅读时,同样的一个字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学生就能记住它,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与其他新字组合,新的词语不断出现,学生就对它有了新的认识。2.体现以读为本。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首先,读好长句、疑问句、感叹句,注重…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理念】从背景出发读革命故事,构建学习任务群,任务情境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品读,在品读中感悟,从而使学生在受到人文教育的同时,习得读懂英雄人物精神的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役、屡”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晕”。2.默读课文,能从课文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相关语句中,感受人物的英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初读环节之于学习一篇课文,犹如万丈高楼之地基。初读环节如果落实得不好,不仅品读、探究很难深入推进,而且连起码的保底工程——读通课文也必然落空。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当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童年故事部分,语言生动通俗,教学时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反复品读感悟。后半部分课文语言概括性较强,有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适合合作学习,主耍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从而达到理解文本、体会文章中心、感悟爱的真谛、受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金云霄 《文教资料》2010,(33):57-58
文言文教学要想从学生害怕、教师头疼的怪圈里走出来.就必须改变照本宣科、一译百了的教学模式。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三峡》教学为例,对以阅读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试读课文。读准字音;研读课文,读出节奏;品读课文,读出语气;诵读全文,读出感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围绕“激发自主精神 ,培养自学能力”的主题 ,进行了“三读批注式教学法”的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三读” ,是指初读感知、精读引思、品读感悟。它包蕴了多读的内涵 ,贯穿了以读引思、以思求读、以读感悟的全过程。所谓“批注” ,就是让学生用铅笔 ,以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勾出、圈住认为有疑难、有感悟的内容。学生在“三读”中 ,尝试运用批注的方法 ,自学自悟课文 ,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一、初读感知“初读感知”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 ,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 ,它是局部学习的基础。初读…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 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通过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 ,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 ,受到美的熏陶 ,并能熟读成诵。2 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 ,反复欣赏、评析 ,培养语感 ,积累语言。3 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动笔写 ,升华学生情感 ,培养写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初识课文美1 读题。2 谈话复习导入 :《望月》是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 ,它处处渗透了美 ,包含了美。上节课 ,我们初学了课文 ,并通过朗读 ,感受了文中蕴藏的美。我们感受到了哪些美呢?(板书 :月色美、诗句美、想像美)。(对学生找到的其它的…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界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学设计千变万化,但有些教学环节是不变的,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抓某一段斟字酌句的品读,这一过程犹如拍摄过程中的长镜头和短镜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