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出版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出版物越来越多。在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中,单本书犹如沧海一粟,影响极微,难于发现,若不是有特殊价值,读者实难光顾。丛书则不同,几本几十本排在书店货架上,声势很大,壮观醒目,读者一眼就能瞧见,不乏成售的机会。丛书容量很大,能把很多内容纳入一套书中,读者也便于系统学习。缘于此,许多出版社便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推出几套丛书,特别是有影响的丛书,以扩大影响,出现了丛书热。为了加强竞争,便尽量扩大丛书的规模。但是,丛书的规模是不是越大越好呢?笔者觉得这又当别论。  相似文献   

2.
去年下半年始,台北有好几家出版社不约而同地推出当代世界文学翻译丛书。这几套丛书是: 光复书局的《当代世界小说家读本》; 园神的《世界短篇小说精选》; 允晨的《经典文库》; 尔雅《当代世界短篇小说选》。以上几套丛书所涵盖的时间都是20世纪的“当代”。光复的《当代世界小说家读本》规模最庞大,包括英美、欧陆、第三世界、日本、中国大陆5个地区,每区10册,共计50册。这套丛书已在最近出齐。丛书由詹宏志总策划,蔡源煌、果景峰、陈唤真、李永炽、周玉山等分任各地区主编。规划颇具整体系,每本书以作家为单  相似文献   

3.
拨动心灵的琴弦——关于儿童文学创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儿童文学,尤其是儿童小说的创作呈繁荣景象,许多有发展眼光的出版社不再满足于“炒冷饭”,而是着力开发原创性作品,推出了几套颇具规模的文学丛书,如福建少儿社的“花季长篇小说丛书”、安徽少儿社的“青春风景创作丛书”、北京少儿社的“自画青春丛书”、...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图书馆对于多卷书及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应如何著录,特别是有总书名及分册书名的成套丛书,在分类及书名目录中应如何集中反映,还缺乏明确的规定和统一的办法[注一]。因此,有一些丛书往往从几套目录中都查不出来究竟有哪些书,还有哪些书未收集进来。可见有的图书馆目录在这方面还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也会影响到读者对丛书的借阅。因此,研究丛书的编目问题,可以说是图书馆编目工作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目前关于成套丛书的编目办法,很多馆的编目  相似文献   

5.
周天 《编辑学刊》2012,(2):48-52
李俊民先生是一位老出版家。"种韭菜"是李俊民先生的编辑理念。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几套丛书的编辑和上海文艺出版社理论室的崛起,谈了"种韭菜"思想在出版界的贯彻情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出版界刮起了一股丛书、套书热,并以其特有的整体美、气势美迅速占领市场,赢得并征服大批读者,引起出版界、读书界、发行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虽就个别选题而言,有撞车或过滥之嫌,但就总体而言,这些年的丛书出版是积极的、成功的,特别是在形成和显示出版社的风格和特色,重视文化积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发展势头方兴未艾,许多有战略眼光的出版社都把目光瞄准在丛书选题上。可以这样说,现在已很难找出一家没有丛书选题的出版社了。发展势头良好的出版社无不在图书市场上拥有几套乃至更多受青睐的丛书,而在出版社的发展规划和各类图书评奖中,丛书正日益占据着主导位置。为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丛书出版工作,本文不辞固陋,拟就丛书选题的整体策划与运作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策划编辑在其职业生涯中,都会有几套得意之作,万事皆有章法,策划编辑也不例外,俗话讲,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编辑确实是个累心累力的活儿,如何能在辛勤工作中事半功倍,是每位编辑都应该仔细学习的。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自己在丛书策划中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花季小说”丛书的策划始于1995年。当时,在全国儿童文学丛书中,绝大多数的作者都是以80年代那批成熟的作家为主体,还有的是更老的,如50年代,甚至建国前的。其中,有几套书的规模已相当大。福建少儿出版社与全国大多数少儿出版社相比,是一个小社,困于人力和财力,我们的选题路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在众芳竞艳的儿童文学花圃中,我社如果要争得一席之地,就要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们就要独辟雕径走新路。“花季小说”丛书的作者队伍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清一色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三十岁;年龄最小的殷健灵写《玻璃鸟》时也就二十…  相似文献   

9.
电影院里热火朝天地轮番上映着科幻大片:走了《星战前传2》,来了《蜘蛛侠》;电视台里刚刚播完《X档案》,又有一档科幻影剧热播在即;与此同时,多家出版社也悄无声息地推出了几套科幻丛书。这个八月,一股科幻的热潮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看到报纸上在报道,有关出版方面,正在规划几套大型的学术性丛书,并且请权威人士出任主编,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引颈以待。不过,类似的消息,似乎“文革”前也有过报道,后来却是“只听楼板响,不见书下来”了。这倒不是有关的出版社或者主编食言而肥,实在是因为,搞一套学术性的丛书,并非易事。从编辑队伍准备起,选题、组稿,稿件的审阅和提意见、修改,等等,其中甘苦,实难尽言。决不像开个会,做个决定,再在报纸上发条消息那末  相似文献   

11.
对重庆出版社,无论是她那近年来叫得极响的几套丛书,还是她那传说为“亚洲第一”的出版大厦,都早已耳闻而神往了。有幸来山城,顾不得凌晨才下飞机的旅途劳顿,更顾不得观赏嘉陵北来,大江东去,群山环绕,盘旋层叠的山城秀色,大清早,便背起采访包,一路寻去。踏着鹅卵石板铺成  相似文献   

12.
CNMARC中的多卷书和丛书著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卷书和丛书历来是文献机构注意收藏的品种之一.在计算机编目为主的今天,多卷书和丛书的著录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来,我国的出版事业欣欣向荣。仅1987年就出版图书60193种。除去课本、图片,仅书籍一项即达45164种。在这4万多种书籍中,冠以各种名义的丛书占据相当多的数量。据粗略估计,目前各类丛书有近千种。这是近年来出版工作中出现的一种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对此应当怎样认识,当前丛书出版的现状怎样,出现“丛书热”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是什么,不同类型的丛书大致上是怎样编辑的,丛书的出版工作中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丛书出版的发展前景将是怎样的?等等,都是人们十分关切的问题。为此,本刊约请了人民出版社编辑方鸣同志和关心丛书出版工作的有关人士陈沙、余亦赤同志进行了座谈。现将他们的发言整理于下,供出版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许国萍 《出版参考》2010,(16):29-29
笔者从事图书版权贸易工作已有10年,其中从海外引进最成功的图书要算是《贝贝熊系列丛书》了。这是我社2003年从美国兰登书屋引进的,是一套孩子行为教育的图画书。迄今为止,此系列丛书已经发行了2.4亿册。其中,有35本一直在《出版商周刊》最畅销的250种图书之中占据位置,有15本被列为最畅销儿童书。通过此系列书以及其他几套丛书的引进,我们认为有四大收获:  相似文献   

15.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向未来丛书”曾名噪一时,在读者中引起较大的反响。平暴之后,这套丛书命运如何?能否继续刊印?记者最近通过有关方面采访获悉:这套丛书计划出版100种,已编辑88种,今年付印的第六批14种,已被决定暂停  相似文献   

16.
再现历史现场——《老照片》创办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冬天,一套32开本、米黄胶版纸印刷、以历史影像为内容的丛书悄然问世,随即便风靡全国。这套丛书创办背后有着怎样的睿智?《老照片》丛书主编冯克力先生将向您娓娓道出丛书成功的秘笈。  相似文献   

17.
全国书装展览中有一个设计对比书柜,陈列着国内和香港分别出版的同一套《青年自学丛书》,国内版的出版比香港版早,香港朋友根据我们设计中的长处和不足,稍加改革,便面目一新。香港朋友改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呢?领先的是设计思想。香港版考虑到这套丛书的读者对象是中学生,因此在改进设计中紧紧抓住了适应青年的性格特点,力求活泼明快,色调鲜艳,并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和爱好。白底黑色书名,醒目了然,每本书上都印有?号的图案标志,它说明了这套丛书是以解决中学生的自学疑难为目的的书  相似文献   

18.
《今日说法》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于2001年元月出版,一个月内连续加印三次,印数达9万5千套(38万册),仍然供不应求。在各排行榜上一路攀升至前几名,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丛书》一面世,即引起社会、读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读者专程从外地来京购书,纷纷表示对《丛书》的赞誉。 为什么《丛书》取得如此轰动效应,其成功之处在哪里?作为《丛  相似文献   

19.
为我国广大的农村读者提供一些什么样的书?最近,我们在调查了解这一问题时,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李致同志,向我们介绍了他们正在编辑出版的《社员家庭副业丛书》。这套丛书是今年初确定编辑出版的,第一批选题有《巧种蔬菜》、《养兔》、《水浮莲的养殖和利用》、《竹编》、《麻的加工经验》等七种,目前正陆续发稿出书。他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  相似文献   

20.
柳和城 《图书馆杂志》2002,21(12):72-74,66
《续古逸丛书》是著名出版家张元济(1867—1959)仿黎庶昌《古逸丛书》例,主持影印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部大型古籍丛书。从宋本《孟子》开始,到宋本《杜工部集》止,共收我国各个时期(主要是宋代)、不同地域的雕版精品四十六种、写本一种,计四十七种。起自1919年,迄于1957年,历时三十八年。所据底本借自国内外众多公私藏家,其中取于藏书家朱翼庵藏本的有八种,占六分之一,仅次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数。朱翼庵为何许人?他的藏书情况怎样?他与张元济有哪些交往?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