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说他是班中一个“中间学生”,是因为在班级成绩单的前十名中找不到他的名字,他也没有特别突出的特长,就更不用说在各种比赛中获奖什么的了。他甚至没有迟到过,或犯过什么错误!所以在我的记忆中没有表扬他的记录,更找不到批评他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刘亮程在他的散文中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他作品中的村庄是他进入世界的独特方式。在他的散文中,表现了他对命运的无时不在的关注,这使他的散文到达了一个较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说他是班中一个“中间学生”,是因为在班级成绩单的前十名中找不到他的名字,他也没有特别突出的特长,就更不用说在各种比赛中获奖什么的了。他甚至没有迟到过,或犯过什么错误!所以在我的记忆中没有表扬他的记录,更找不到批评他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出售欲望     
当他的欲望侵袭他时,他在人群中恍惚看到了那个老人的脸,他不敢动手,害怕他报复,将自己扭送至那个小黑屋里。卡尔从小无父无母,祖母将他拉扯长大。他从小养成了一种偏激执拗的性格,加上祖母对他的宠爱,使得他平日里活像个社会上的小混混。在方圆几个社区里,没有人愿意招惹他。在一次偶尔的喝酒事件中,他爱上了抢劫。虽然只有13岁,但他的个头足以支配他的力量了,他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一位妇女手中抢走  相似文献   

5.
罗志祥是个工作狂,忙到没日没夜,他却甘之如饴,因为曾经没有工作的日子让他害怕,如今的忙碌令他有安全感,也得到享受。他说过自己的工作哲学就是"在玩中工作",新专辑《无所不在》中,他玩出不少惊喜,也把自己的每天都变得如秀般精彩。他在上海停留的短暂时间,Easy 有幸采访到他,听他说了不少关于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爱的等待     
他们相识已有三载,两人都性格内向,羞涩且保守。虽然在她面前他对爱只字未提,然而她却能从他羞涩的眼神中读出那浓浓的爱意。她暗示他许多次,鼓励他说出心中的爱,然而他却傻傻地紧闭双唇,不敢将爱说出。时光飞逝,转眼三年过去了,她同另外一个男孩订了婚。然而,在此之前却仍对他念念不忘。"如果他现在来向我求婚就好了,我仍愿意回到他身边。"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她这样抱怨着。可他仍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迷离的眼神中多了些忧郁。新婚之日终究还是来了,这新婚的喜悦中夹杂着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7.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若生活在批评中,他学会谴责。孩子若生活在接纳中,他学会爱。孩子若生活在赞美中,他学会感激。孩子若生活在鼓励中,他学会充满信心。孩子若生活在赏识中,他学会生活要有目标。”是的,我们教师面对的这一群群可爱的学生,他们需要你的表扬,需要你的喝彩。  相似文献   

8.
一位教育专家说: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相互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环境造就人才@舟辑~~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文学中随时可以看到基督的影子,他存在于每一个基督徒纯净的灵魂中,他无所不在。作为救世主,基督对于每个人施行着他的拯救,人们需要通过灵魂上的忏悔来与他相通,实现他的拯救,达到自身的救赎。  相似文献   

10.
《少年儿童研究》2011,(1):57-58
我的孩子今年上四年级,开始大量接触应用题。在他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对于应用题的示意图总是理解不好,比如让他根据这道题画出示意图,他就画不出来,但是如果引导他想象一下在El常生活中,车辆是如何往返行驶的,他就能明白。  相似文献   

11.
李贺是中唐独具特色诗人,他善于在诗歌创作中借助色彩描写为作品涂抹底色,奠定基调,表现他那丰富复杂、抑郁苦闷的精神世界,从而形成幽冷凄艳、光怪陆离的诗境,来寄托他的幽愤和不平。文章对这一艺术特征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阮籍是魏晋玄学人士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早年具有济世之志,但魏晋乱世并未给他提供实现理想的机会。在政治上,他处于一种失意状态。他企图用醉酒昏酣来摆脱这种生存困境,但终究无法解脱。强烈的孤独感、紧迫的时间感、命运的无常感又使他处于个体的生存困境之中。他想通过游仙、隐逸的方式来解脱,但最终还是失败。他的82首咏怀诗表现的正是他在生存困境中所产生的生命忧患感。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最高妙处、最难以企及处是其于人生所行之中道:在人生实践中的精神追求及诗文创作的主题意蕴与艺术表现手法等许多方面他都真正做到了无过亦无不及."乐天之诚"与"忧世之志"并行不悖,"情怀激荡忧愤"与"吐属温雅蕴藉"融然为一,"品格高迈超旷"与"性情平易慈祥"共举不二,以及"平淡朴素"与"警策绮丽"妙合一体.这也许是"定位"陶渊明其人其诗价值与意义的最关键视角.  相似文献   

14.
宋耀如青少时期随出洋谋生的移民潮到美国,在美国接受教育,并受"民有、民享、民治"及祖国自强、民族革命的思想启蒙。1886年回到上海当职业传教士,经陆皓东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因钦佩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意向,他倾其所有,不为名、不求利,默默无闻地支持辛亥革命。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时,他举家跟随孙中山逃亡日本,与孙中山建立了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宋耀如曾一度反对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事,但最终接受事实。宋耀如是一位"不求知名于世的世之隐君子",是具有高尚人格的一介平民。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最高妙处、最难以企及处是其于人生所行之中道:在人生实践中的精神追求及诗文创作的主题意蕴与艺术表现手法等许多方面他都真正做到了无过亦无不及。“乐天之诚”与“忧世之志”并行不悖,“情怀激荡忧愤”与“吐属温雅蕴藉”融然为一,“品格高迈超旷”与“性情平易慈祥”共举不二,以及“平淡朴素”与“警策绮丽”妙合一体。这也许是“定位”陶渊明其人其诗价值与意义的最关键视角。  相似文献   

16.
从张可久的人生价值取向、创作审美对象和心理根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深具传统气质的文人雅士,他性情和顺,趣味高雅,虽仕途不顺,但散曲是他摆脱俗务、澄净心灵的精神绿洲,是他创造和谐的一种方式。他是一个在畸形的社会里,命运畸零,但人格裂变较少的传统意义上的文人。  相似文献   

17.
江总字总持,济阳考城人(今河南兰考).历经梁、陈、隋三朝,身居高位却不婴庶务,佞信佛释却为"狎客".江总创作了大量的诗文,被称为一代"文学辞宗".考其年谱及诗文纪年,对研究江总思想与诗文创作以及陈代诗歌创作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以“武功体”闻名。目前学者多注意其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及闲适尖作品的成就,对姚其他类型的作品则缺乏深入的探讨。姚合的反映幕府戎旅生活的作品,在姚合的诗歌中独具特色,此类作品多为胸襟抱负的直接抒写,感情浓郁而强烈,反映出姚合的爱国之情、忧国之思与济世之怀。研究姚合这类作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姚合诗歌风格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全面地把握姚诗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9.
仓央嘉措是一位被迫放荡的达赖活佛,虽尊为西藏最大的僧王,却徒拥虚位,处于第巴和拉藏汉的双重控制之下;由于政治抱负无法施展,才走上沉湎酒色的放荡之路;外现酒色放荡,内怀慈悲才情,以此反抗却授人口柄,遭至被废,在解送北京的路上英年早逝,充当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些特殊的经历以及他的情歌共同激动了人们对他的同情与理解。仓央嘉措的情歌敢于打破传统、反抗现实、追求自由,在西藏人民感情中,历来有深深的共鸣。在情歌的传唱不绝中,仓央嘉措完美复活了。籍由此,在正统人士看来离经叛道的仓央嘉措,在藏民心中却被敬仰爱戴。  相似文献   

20.
清初河南襄城刘氏以忠孝、诗书传家,其中刘青藜尤有诗名。他年少多才,却遭遇坎坷,一生含悲探经史,以咏史古乐府名世。虽有食荠肠苦之意,终难掩沉郁奇崛豪情,为清初中州诗坛添上了独特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