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比较翔实的史料,展示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冀东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对冀东解放区的“蚕食”、全面进攻和“扫荡”,配合东北、华北解放军大反攻,支援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斗争历程。讴歌了冀东广大军民为冀东全境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2.
论冀东人民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地区的抗日战争从1933年1月爆发的长城抗战算起,历时13年。期间冀东人民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先后参加长城抗战、抗击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统治、创建冀东抗日联军和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光复冀东国土,并进军东北,成为全国19个抗日解放区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认为冀东抗日大暴动在抗日战争史和冀东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胜利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的支撑等。  相似文献   

4.
《教学研究(河北)》2013,(6):F0003-F0003
“河北玉田第一中学”与“河北遵化第一中学”、“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于1902年同时诞生于“遵化州官立中学堂”。玉田县于1943年,在“玉田农业职业学校”中附设了男女初中班各一个;1946年共产党行署在玉田成立了“冀东第六中学”;1947年与蓟县的“冀东第五中学”并为“冀东五·六联中”,1949年迁至蓟县。  相似文献   

5.
评剧是冀东地区的重要曲艺形式,为“冀东三支花”之一,代表着当地的民俗文化.它诞生于民间,逐步为主流社会所接纳,历经了从俗到雅的过程.其间,雅、俗文化之间互动融合,优秀的艺人起了桥梁作用.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的大、小传统理论框架为研究雅、俗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有利于我们从宏观文化层面审视冀东评剧的产生,但是雷德菲尔德过于重视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影响,认为乡野文化这种小传统终将被都市文化这种大传统同化的观点有失偏颇,冀东评剧产生的历程就恰恰证明了小传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清代冀东地区移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地区在清代是向东北移民的主要迁出地之一,冀东移民在中国移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冀东地区靠近东北,地理上的优势给冀东地区的百姓创造了便利条件,使冀东移民在直隶移民之间占有相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叶,评剧在冀东社会萌芽,经过一百多年来不断的发展,逐渐成为全国性的地方剧种。本文寻求了评剧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并从文化艺术视角,窥视了近代冀东社会的巨变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清代诗人马恂的《此中语集》五十六卷已经散佚,仅赖史梦兰《永平诗存》收录才得以部分流传.其诗歌创作承继了杜甫的“诗史”精神,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由于受长期科考应试影响,加之当时宋诗运动的熏染,其诗歌表现出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倾向。马恂这类诗人是清代冀东文坛上不可忽略的存在,对于清晰描述清代冀东文学发生发展脉络意义重大。因此以史梦兰《永平诗存》的整理出版为契机,系统彻查冀东地区清代诗文集的存佚状况,从而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整理,将是振兴冀东文学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9.
冀东民间故事是生活在冀东大地上的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和创造力的艺术结晶,表达了他们的心理与感情,展现着它深厚的美学意蕴。审美要求与劳动美结合在一起,重视精神美的追求是冀东民间故事创作者们的审美观念。冀东民间故事具有美的形态、审美价值与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1936年至1938年"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时期,伪政府曾妄图将唐山交大校名变更为"冀东大学",后因遭到全体师生的抵抗而作罢。对更名事件的抵制展现出交大师生高度的爱国情怀,此举维护了交通大学教育的正统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1.
自元朝开始,河北邢台开启了书院发展的历程。相比全国而言,邢台书院发展态势相对滞后;而在河北省域内,邢台书院发展居中等偏上水平。在700多年的发展中,一批较有名望的邢台书院相继出现。书院广泛开展的教学活动以及多元化筹资方式,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迥异于古代官学和私学的显著作用。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邢台书院教育文化,对发展邢台教育事业、增进社会文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承担着引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第三极"的重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框架下进一步对京津冀地区提出了具体要求。京津冀都市圈产业一体化动力的基础和重点是构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市场联动体系、产业合作体系和机制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河北民间舞蹈中,地秧歌是艺术性最鲜明、表现力最强的四大舞种之一,而冀东地秧歌又是河北地秧歌中的优秀代表.地秧歌音乐的构成要素有声乐部分和器乐部分的大杆唢呐曲.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循环经济和逆向物流的内涵分析,指出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互相支撑、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并指出在逆向物流环境下冀东地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遵循的原则及具体步骤,以唐山钢铁行业循环经济系统为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张敏 《保定师专学报》2005,18(2):100-101
分析了河北省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河北省三大发展战略之一,但河北省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把构成河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项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对河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分析,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禹贡》冀州宜分为东区(河北中南部)和西区(山西)。冀州东区商业发展基础雄厚,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冀州东区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并且民间商业意识浓厚,已经为当地的商业繁荣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并为后世冀州东区的商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作为旅游大省,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很多优势,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距离旅游强省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环首都经济圈6省2市排名中,河北排名相对落后。通过对到河北境内旅游的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旅游者对河北省景区的总体印象差。因此,应通过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实行多方位投融资政策、进行环境优化、资产重组、实行人才开发战略及加强区域合作等方式,提高河北省旅游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河北省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百年河北新文学走过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到1930年代中期,完成了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大新文体的创建;1937——1949年,在战争的洗礼中获得重大发展,并为新中国河北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建立后的十七年间,它在曲折发展中走向成熟和繁荣;新时期,他又进入空前辉煌的发展深化期。河北新文学具有时代主旋律情结、悲剧性崇高品格和强烈的地缘文化特征;其成因不仅在于时代生活的影响,更在于地缘文化精神的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