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课前游戏】初次见面,我先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上虞的何老师。去过上虞吗?(生摇头)没关系,我给大家带来一份上虞特产。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童谣)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搭荞麦。噼噼啪,噼噼啪,噼啪噼啪噼噼啪。(老师用上虞方言念一遍)师:知道这份上虞特产是什么吗?生:上虞方言。师:大家不要小看方言,其实方言是一个地方真正的特产。这是我们上虞方言念的童谣,请你用浦江方言,念  相似文献   

2.
正人间四月天,在童话大师洪汛涛先生的故乡金华市浦江县,参加全国首届"童话教学研讨观摩会",有幸聆听何夏寿老师执教的"《鲤鱼报恩》民间故事教学课",感慨万千,在此回味一番。一、醇醇乡音,让人念念不忘这一课,被何老师戏称为"浦江版"。说是戏称,其实是有实质性含义的。课在别开生面的课前谈话中拉开序幕,来自上虞的何  相似文献   

3.
陈鹤琴先生是浙江省上虞县人。上虔县政协文史工作委员会收集了有关史料,在陈先生逝世六周年纪念日前夕,编辑出版了上虞文史资料第三辑——陈鹤  相似文献   

4.
<离骚>是中国爱国主题文学的源头之一,而具有同样忧患意识的<荷塘月色>虽是散文,却以蕴涵诗的意味为特点,这不仅体现为清雅的文字,如画的意境,更表现在对<离骚>文学传统从思想到手法的继承上,以"美政"理想为主题,以"自我幻化"组结构,以"香草美人"作意象,成就了朱自清深沉而浪漫的诗人情怀.  相似文献   

5.
王充(公元27~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时坚持批判神学,是一位唯物主义传播思想家。《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记载他的生平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出生于“细族孤门”,是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倾向比较突出的思想家,他白幼家贫无书,年青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居贫苦而志不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论衡》。  相似文献   

7.
由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王国芳老师著、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社主编黄建炜先生作序的《做个爱思考的教师》一书,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做个爱思考的教师》分"教学散谈""教科探微""高考品读""学海导航"和"解题探讨"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均精选王国芳老师在教育、教学和教研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一、陈鹤琴生平与《家庭教育》的产生陈鹤琴(1892-1982)是中国现代著名学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学前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和"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出生在浙江上虞百官镇一个破落小商人家庭。他6岁丧父,19岁时转入清华学校高等学科学习,期间先后开办校役补习夜校、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3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掀起一股出版文学理论、文学史书籍的热潮。于此背景下,时任上虞春晖中学国文科教师的胡行之顺应时代潮流,编写了一本四万余字的《文学概论》。这本《文学概论》虽说在写作水平、影响力上并不出众,但其篇幅短小精干,内容覆盖广阔,写作范式与思想内容都紧跟时代潮流,在根植本土文学场域的基础上仿写外来文概书籍,是一本极具代表性的民国文论书籍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10.
<黄金时代>在知青文学中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文本.王小波在对"文革"无怨无悔的返观中得以理性地透视现实背后的存在,进而在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索中领悟了"生活政治"的永恒,用性爱构建文本更显出其叙述的独特魅力.这种诗意的叙事策略使其小说拥有了对知青文学经典文本的解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是被深度介绍到中国的美国小说之一,不同译者、读者、研究者对它做出了各自的阐释或得到不同的阅读感受。本文从研究这部小说在当代中国的传播状况入手,比较了多个译文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与风格差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媒体与问卷调查等方式,整理、分析了各层次读者对这部小说的接受倾向与阅读特点,尤其对该小说及其节选在大中学英语、语文、文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自学目的:学习本文开宗明义地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和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特点.了解文言代词“之”和助词“也”的一些用法.初步了解王充的一些朴素的唯物思想及其进步意义.二、自学提示:本文节选自王充的《论衡·订鬼篇》。王充(公元27—约97),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曾做过几任州郡的属官,生活一直比较贫困,但好学不倦,努力著述,他的主要著作是《论衡》,花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通过"人民"的界定、文艺"为什么人"及"如何为"三个核心问题确立了文艺为人民的基本精神。《讲话》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艺术艺术理论,其确立的基本理论引导着中国当代文学在资产阶级启蒙文学——新民主主义文学——社会主义文学历程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阮炳炎说自己注定是要救火的,"喏,我名字里就有三个火。"老汉近70岁,以前人称"阿三",是因为在家排行第三。25年前,他组建了农民义务消防队,迄今救火达二百次,远近闻名。人们于是改了口,叫他"救火阿三"。阮炳炎是浙江绍兴上虞人,他所在的村离绍兴有50里,离上虞也有50里,一旦发生火灾,等消防队赶到,火也烧得差不多了。  相似文献   

15.
王充(约公元二七——九七年),字仲任,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出身于一个从事过农业和商业的平民家庭,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者,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王充生活的时代,反动儒学占据了独尊地位。西汉从元帝以后就已经弃法尊儒。西汉晚年,社会危机加深,统治者越发向天神求助。于是,在反动儒家董仲舒那套封建神学的基础上,宣扬宗教迷信的“谶(chèn 音衬)纬之学”泛滥开来。靠镇压农民大起义而建立的东  相似文献   

16.
我国翻译文学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已有的翻译文学研究大体可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包含在"翻译学"中的翻译文学研究,二是把"文学翻译"作为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的"文学翻译"研究,三是"翻译文学"的研究,即把"翻译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属于文学研究及文学文本研究,这类研究最为薄弱。要建立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就不能简单地将"翻译文学导论"置于一般的文学概论或文学原理的框架结构中。必须以中国翻译文学为感性材料,以中国传统翻译文学理论为基本资源,构筑翻译文学的独特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上虞市实验小学忆弦文学社创建于2000年,文学社成员参加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中荣获征文类金奖五名、银奖五名、铜奖二名;文学社成员有180人次在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已有200余篇作文在全国各地少儿报刊上发表。两名文学社成员在首届中国优秀小记者评选大赛中评为小学组优秀小记者;指导老师任伟良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老师,多次获得园丁奖。  相似文献   

18.
<文学月报>是"左联"继<北斗>之后主办的又一较大型的文艺刊物,先后由姚蓬子、周扬任主编.鲁迅曾热情地指导<文学月报>的编辑,并在该刊发表文章数篇.他热爱翻译工作,与同时代作家相互讨论自己的翻译观,并且引进及翻译外国文化成果和优秀文学作品;在文学创作、书籍出版、报刊编辑和美术绘图等方面,给进步青年以指导、支持、鼓励和帮助;支持、歌颂社会主义的苏联,对中苏复交以热烈的祝贺,显示了他的政治立场和国际主义精神.鲁迅十分重视报刊这一斗争的舆论工具,并对中国现代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赤壁赋》与《岳阳楼记》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阳楼记》是功利的;《赤壁赋》似乎是超脱的。《岳阳楼记》关注为官者的进退忧乐;《赤壁赋》探究人生与宇宙。《岳阳楼记》是政治家的一篇道德宣言书;《赤壁赋》是文学家的一首梦幻般美丽的哲学诗。《岳阳楼记》之议论,似有千钧之力,激发人的志向;《赤壁赋》之议论,韵味悠长,使人回味不绝。  相似文献   

20.
曹秋芳的人生,从几岁开始,就走上了一条艰难的路:照顾瘫痪母亲,坚持"背"母上学,艰难的历程一直延续到读高中,并会继续走下去。在上虞,有两件孝事几乎妇孺皆知,一是二十四孝之首虞舜,孝感动天;二是孝女曹娥投江救父。如今,在曹娥江畔的上虞章镇,现代孝女曹秋芳,又在演绎着感天动地的人间大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