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与同事共同采写的通讯《战争离我们很近我们离打赢还远》(刊于本报2005年12月21日一版头条,以下简称《战》文),在全军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选中,以全票通过,获得了二等奖。回想这篇获奖作品的采写过程,我有一个很深  相似文献   

2.
去年10月,来自全军12家军区军兵种报社的领导,在总政宣传部宣传局的组织下,评出了2004年度好新闻。总的感觉.该年度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堪称硕果累累。作为评委。参评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参加新闻函授学习一年了,付出过,努力过,但我的稿件却从来没有变成过铅字,这个“铅字梦”至今未圆。每次军报发下来时,我必争着先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军事记者》和《函授月报》发下来时,我都会先看看有没有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但每次给我的都是失望。回望一年的写作路,一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06,(4):47-47
据《新闻晚报》报道:2月10日,第4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荷赛奖”获奖作品评选在荷兰揭晓。  相似文献   

5.
刚毕业那段时间,抱着对新闻报道的满腔热情,三两天就写出一篇“大作”,总是希望能在报社哪个角落里能找到一块镶嵌着自己大名的章,可翻来翻去了很多天却始终没能找到那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就在我将笔纸入库的时候,偶然的一件事又把我拉回了原来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韩成利 《军事记者》2005,(12):64-64
参加军报第十五期新闻函授,我结识了《军事记》进位朋友。  相似文献   

7.
赵云 《传媒观察》2005,(7):56-57
4月24日至29日,江苏省2004年度报纸好新闻评选在连云港市风景如画的连岛望海楼宾馆举行。江苏70多家新闻单位选送的713篇稿件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最终285篇获奖稿件中,有45篇获一等奖、99篇获二等奖、141篇获三等奖。我有幸作为评委参与评选工作,感慨良多,其中体会最深的就是,新闻精品的写作要善于捕捉、深入挖掘。是否善于捕捉新闻是衡量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能力的标尺。  相似文献   

8.
我在连队当文书时,曾偶尔在报刊上发表一些“小豆腐块”,战友们就戏称我“小记者”。有一次的周末育才课上,指导员突然来了个“先斩后奏”: “下面请我们连队的‘小记者’给大家上一堂‘新闻写作’课,好不好?”指导员的  相似文献   

9.
董强  张芥 《军事记者》2005,(11):62-62
某红军团政委李红军十分注重对新闻报道这支“特种兵”队伍的培养,不断地为报道员队伍充氧加料.极大地调动了报道员热爱本职、建功军营的积极性,使团队的报道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报道员都说,李政委不仅是领导、良师,更是报道员队伍的“氧气瓶”。  相似文献   

10.
11.
当二十一世纪的阳光穿过世纪长廊走来时,《新闻与成才》以更加成熟的形象———《军事记者》展现在我的面前,给了我一片自由驰骋的空间。如果说《新闻与成才》是我相识已久的朋友,那么《军事记者》就是我“一见钟情”的恋人;如果说是《新闻与成才》带我走进了“新闻”的世界,那么《军事记者》将带我走进更加广阔的“新闻”天地,去感受和领略信息时代的“新闻”气息。《军事记者》是我的精神食粮,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养料。每当她因投递晚点“失约”时,我就会心情焦急烦躁,非跑到收发室问个究竟,甚至打电话向函授中心的老师询…  相似文献   

12.
看着稿件在编辑老师指导下刊发,感受到自己在报道路上成长的快乐,不由想起自己刚学报道时的一些往事来……  相似文献   

13.
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都非常注重新闻策划。像《羊城晚报》等报纸,甚至提出把新闻策划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相比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变化多姿,部队工作按部就班的规律性特征很强,这就决定了军队新闻媒体更要注重在策划中以新取胜。  相似文献   

14.
王涛 《军事记者》2006,(5):66-66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3年来,我共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新闻稿件400多篇(幅),有的还在全国获奖,两次荣立三等功。每当我面对着丰满的剪报本和那金灿灿的军功章时,我心里总是百感交激,记得刚搞报道那阵子,由于摸不着门道,犹如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一般,心中那盏灯是昏暗的,看不到前程,是《军事记者》点燃了我心中的那盏灯,令我感到无限光明,从此生活更加精彩,人生有了希望。那是我当兵的第三年,由于我爱好写作,团政治处把我调到宣传股当了一名报道员。作为一名报道员,能否尽快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新闻作品,成了我当时最大的心愿。为了能早日圆我…  相似文献   

15.
济南军区某炮兵团政委汪应成,用他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的“新闻观”,带领和指导报道人员认真写稿组稿。几年来,团队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军事记者》等报刊电台用稿800多篇,先后被军区、集团军、师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6.
赵苏 《军事记者》2001,(10):16-18
阎吾小传:阎吾,山东荣成人。1922年生。“七·七”事变后,15岁时即参加中共荣成县委领导的“河山话剧社”,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秋,他在战斗中负伤后到山东纵队宣传部任干事。1946年开始军事记者生涯,先后在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志愿军分社、海防前线分社、解放军总分社当记者,曾任新华社军事编辑组组长、解放军分社副社长、解放军总分社第一副社长兼党委书记等职。有新闻作品集《雄风录》、《奇志集》、《阎吾战地情景新闻选》面世。生平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十大名记者》一书。(…  相似文献   

17.
有幸,我被评为重庆经济报2003年11月份的“明星记”。我看重这份荣誉,更深深地感到这份荣誉给我带来的压力和动力。作为一名从事财经报道的记,我认为,对于自己所涉及的报道领域,就是要广泛获取信息,重点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让业界和读认可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张宁义 《军事记者》2009,(10):68-68
我走向“爬格子”的路,完全是“铁哥”牵的线。 “铁哥”,我的亲大哥.名叫张铁国.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福州日报》记者、党报热线组组长。从军8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前线》报、《福建日报》、《军事记者》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500多篇。  相似文献   

19.
如果有人问我,在你当兵的历史里哪本刊物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06,(11):17-17
也许是我好管闲事的性格造就了今天奔波忙碌的记生活。为了工作。常常早出晚归。八小时之外还思量着公事,于是成了单位有名的大龄女青年;为了抢新闻,我经常忘记自己是个柔弱女孩。家人的抱怨和工作的辛苦都不算什么,最怕的还是在一些地方和别人聊天.别人都会戒备地看着我问:“你没有在录音吧?”甚至还有人掀开我的包检查,天哪!这样的事情碰上还真叫人头皮发麻。但是说来也怪.这些不安和尴尬一到采访现场就被我忘得一干二净。平时逛街,我总是习惯性地带上采访工具,好像漏过一条好新闻就像犯罪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