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是必要的,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类认识史发展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是可能的,马克思科学形态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内容和思想理论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具备了客观条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需要思考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问题,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地位问题,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伽达默尔重新接续并创新发展了西方实践哲学传统,形成了实践哲学的最新理论形态——“解释学的实践哲学”.正是在以实践理性反思为特征的实践哲学下,人们有了关于哲学的更全面理解,也有了对“生活世界”之实践智慧沦丧的更深刻的把握.惟有回到实践哲学上来,才能对人类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有正确的理解,人类文明之困局才有破解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哲学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与生活的辩证关系历来是哲学界所探讨的热门话题。新世纪伊始,当各种学科对其传统价值进行审视的时候,哲学也有必要对自身做出总结与探讨。本文将着重展开哲学追问、哲学构建、哲学方式、哲学现状、哲学回归等问题的研究性论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途径展开讨论,分析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创新的途径,进一步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推动现代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的扩张导致了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疏离.教育评价的范型经历了由"生活世界"向"科学世界"转换,形成了基于"科学世界"的评价."科学世界"的评价存在封闭性、调控性、单一性、"非人化"等特征.为此,教育评价应面向"生活世界":评价视域"全景开放",评价过程全息浸透,评价标准动态生成,在"理解"基础上形成"全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动摇了人们对单靠科学知识就能创造出繁荣有序的世界这一信心。二战后,学界把研究重心转入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也成为教育领域密切关注的研究课题,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源、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是当今教育理论界关注的热点,研究涉及五个方面的原因。研究论题主要包括生活世界的界定、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以及怎样回归生活世界等几方面。然而,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下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本文分析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主张的诉求及其困境,并且提出要切实解决中国的教学问题,不能依赖于教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只能通过不断提高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科学化水平来实现。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根本追求不是要回到“日常生活世界”,而是要使教学活动从“异化”走向“本真”,使其成为促成个体发展与完善、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体验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自由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转向人们的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本身的性质和近代中国的国情,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政治与学术两个主要层面。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日益显示出其生活世界层面的缺失。只有走向人们的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被人们所需要,从而扎根于民间,实现持久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哲学研究的发展一直影响着国内外各翻译研究体系的分化和各研究范式的更替.以往建立在理论哲学基础上的许多翻译研究脱离了现实生活世界,失去了对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指导,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研究模式,把翻译看作是在自然、社会和个人精神三个世界层面上的传播交往行为,呼唤翻译走出观念文本、实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始终是一个必经的环节。研究马克思哲学史我们看到,当马克思在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主题转换后,他的哲学创造活动的全部努力就集中在以 人类世界"为中心、以 实践"为本体,构建一种生存论哲学形态。这一生存论哲学,不仅根本地改变了传统知识论的哲学形态,而且实际地开启了马克思哲学与现当代哲学包括后现代主义的全面对话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开始的现代哲学旨在回归近代哲学由之出发但却遗忘了的现实生活世界。阐述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发生、实质和意义,廓清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的内容,并由此考察传统哲学的三大领域自然、历史和认识,才能真正体认现代哲学所实现的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在新的世纪,我们应在对话与交流中重新读解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从“隔离”到“融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世界源自于生活世界,又与生活世界有着一定的区别。近代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学校的制度化,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产生了隔离。在中国当今的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离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融通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既是现实的呼唤,又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认识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差异对于人们研究和从事教学活动有重要意义。生活世界是处于一种自在状态的世界,是以传统、习俗、经验、常识、朴实感情与自然资源等因素构成的人的生存的场域,直观性、自在性、重复性、经验性、朴实性与实用性是其六大特征。教学世界是以理解为中心建构的借助外显的行为表现的从感情、认知与行为方面筹划并实现师生生命可能性的内在场域,其基本特征有内在性、理解性、工具性、建构性与学术性。  相似文献   

15.
教育回归生活问题已成为近年来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与争议焦点。在厘清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基础上透视教育实践中教育脱离生活的现象,从而试图从教育价值观、教育方法、教育过程几个方面找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既是现实的呼唤,又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回归生活世界:教育观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发展是在交往中实现的。生命的价值只有通过交往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细细地感悟、体验后才会真正内在于人。教育是最有交往价值的活动,应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发现、挖掘和提升。生活世界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要关注生活世界,为此,要重建教育观,重新定位学校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开展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教学,要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从基本概念入手,把握两种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二是重点分析两种哲学理论的框架,全面比较其思想内容;三是理论联系实际,落脚点是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现代西方哲学,坚定马克思主义主义信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情感教育不仅是促进人的智力发育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以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及生活幸福为目的教育活动。要实现这一价值,情感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本文在分析情感教育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和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回归生活世界的情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的意识世界。教育学中的生活是指事实性的、被知觉的日常生活。学术界借助现象学生活世界理论诠释教育脱离生活的种种问题,其并非在严格意义上应用生活世界概念,因为现象学中的生活世界与教育学中的生活内涵没有共通性。教育学者之所以借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可能并未考虑其内涵的差异,而是学术界或教育学者借物言志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生活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共同的实践旨趣、不同的实践意向、可以展开的对话三个方面阐述马克思的生活哲学与现象学“生活世界”理论的关系。认为经济生活的自由与化生活的自由是两种哲学派别的首要理念,这两种自由观存在着进一步对话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