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庸,本名查良镛,以其笔名“金庸”行世。金庸有两支笔,一支是为《明报》写社论,一支是写武侠小说。金庸的《明报》成功,除了它的武侠小说、新闻报道等因素外,也离不开金庸以他本名查良镛发表的社论。金庸写了30多年的社论,当时,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不仅香港人会习惯性地想到看看《明报》社论怎么说,海峡两岸的政要也非常重视他的社论,国际上对《明报》“路易—查”(笔者注:金庸的英文名)的评论也非常看重。他的社论为知识分子所欢迎,有些人买《明报》就是为读他的社论。笔者认为,金庸的社论,在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上应该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进…  相似文献   

2.
赵弢 《新闻爱好者》2006,(2S):39-40
金庸,本名查良镛,以其笔名“金庸”行世。 金庸有两支笔,一支是为《明报》写社论,一支是写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3.
作为报人的查良镛一定比作为武侠小说作家的金庸名气小,知道查良镛与金庸是一个人的就更少了,但是细心的人还是可以发现“金庸”二字原来就是“镛”字一分为二.他的武侠小说风靡大陆、港台及海外华人地区,说他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华语作家之一,是一点也不夸张的.然而他自己在一次演讲中却说,他写小说仅仅是“附属于新闻工作的副业”,他解释说,写第一部小说时,在《新晚报》当编辑的他,是为了副刊的需要而写,后来的小说则是为了《明报》的需要而写.  相似文献   

4.
邹虎 《青年记者》2006,(4):74-74
查良镛,笔名金庸,行内人常说:查良镛的第一生命是报业,第二生命是电影,而武侠小说或许是他生命中的一种偶遇吧。观其一生,金庸在报业经营、政论写作、新闻理论等多方面,在香港报界留下了重彩浓笔。我以我手写我心“事实不可以歪曲,评论大可自由”,如果说《明报》在创办初期是以  相似文献   

5.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的本名也许没有他的笔名更为人所知。他的笔名由来也是许多人知道的:1955年,金庸因友人介绍开始写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动笔之前,他从未想过要使用笔名。小说在《新晚报》连载时,主编希望他选一个具有“侠士味”的笔名发表。几乎是不假思索,金庸将他的本名查良镛的镛字拆开,于是如雷贯耳的笔名“金庸”便由此产生。此外,金庸还有“姚馥兰”、“林欢”等笔名。姚馥兰由英文。您的朋友”(Your Friend)读音而来。当时香港报纸副刊相当男性化,金庸就以一个女性化名字写影评,冲谈一下男性的阳刚气。“林欢”的笔名也是金庸写评论用的。  相似文献   

6.
浙江海宁市籍的香港《时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武侠小说作家查良镛(金庸)先生,捐赠给嘉兴市港币300万  相似文献   

7.
大家大讲堂     
《全国新书目》2008,(11):30-30
四十多年前的1966年,金庸在香港创办了《明报月刊》杂志。香港《明报月刊》创刊四十多年以来,历经查良镛、胡菊人、董桥等8位主编,在文化界、知识界、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金庸先生的倡导下,他们有计划地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邀请海内外有巨大影响力的学者就国家、历史、民族与当时的社会重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单独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是查良镛--金庸. 那是1981年7月18日上午,邓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会见香港<明报>社的创办人和社长查良镛.当时,历时十载的<金庸武侠小说全集>(15种36册)修订工作将近完成,金庸宣布从此"挂印封刀",不再写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学友杨在葆因主演影片《原野》赴港,金庸以《明报》社长查良镛的名义,在美丽华饭店设宴款待。他得知杨在葆与我是大学同窗好友,高兴地请他带话:"那您回去后一定代为问候,我们是亲戚,不过我和他姐姐早已分手了。"邂逅提起这门亲事,说来话长。抗战胜利后不久,父亲杜宗光用八根大条在杭州直通西湖的中正街上"顶"下一栋政府官员的房子,那一带是杭城名医汇集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人民人会堂正式单独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是查良镛——金庸。  相似文献   

11.
内地大量翻印新武侠小说的风潮虽然过去了,但海内外舆论界对此的议论和责备却不能立即消除。新武侠小说作者金庸先生和梁羽生先生,对此也有抱怨甚至愤怒。 1985年10月8日,查良镛(金庸)先生致信国家出版局局长边春光先生,在谈过有关“中国书展”一事之后写道:“弟以‘金庸’笔名  相似文献   

12.
正金庸(查良镛)先生去岁过世,引发很多人悼念,也引起很多人对金庸身世、经历极大关注。人们发现,竟然有很多名人与出身于浙江名门望族的金庸是亲戚关系——表姐夫钱学森、堂哥穆旦、表外甥女琼瑶……而大名鼎鼎的徐志摩则是他嫡亲表哥。金庸的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出生于1924年3月10日,而徐志摩出生于1897年1月15日,因此徐志摩比金庸大27岁。徐志摩在1931年11月因飞机失事而英年早逝时只有34岁,当时金庸则只有7岁,因此金庸与徐志摩的直接交往并不多,据一些学者考证确定的可能只有3次。  相似文献   

13.
去年第七期《名人传记》刊登的《金庸二三事》,有一段关于金庸作报纸“老总”时面对骂声微笑以待的故事,颇有意味。 金庸在他创办的《明报》上给有实力的作者开专栏,使一些作者成为作家,出了名。《明报》的稿酬虽低,却趋之者众。但也有不满意的,有个作家(亦舒)要求金庸加稿费,金庸不加,这个作家就在专栏里撰文骂他。金庸看了笑笑说: “骂可以骂,稿照样登,稿费照样一点不加。”据称,金庸对闭口不提加稿费的,到年底反而会加一点,这是金庸性格好强的表现。但不管怎样,金庸对骂他的作家的文章照登,专栏照开,这不能不说是他大度能容、胸怀宽广。试想,如果金老板鸡肠小肚(他不需和任何人商量),从此炒了那个作家的鱿鱼——枪毙了他的文章,砍掉了他的专栏,那么,枪  相似文献   

14.
金庸     
《出版参考》2009,(7):M0002-M0002
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大紫荆勋章”获得者。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王朔小说是琼瑶小说的翻版,只是变换了一下男主人公的类型。我倒是越读越觉得像金庸的《鹿鼎记》。《鹿鼎记》乃金庸的封笔之作,人说不像金庸写的,金庸却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部。分歧的原因在于其风格与金庸所有武侠小说大异其趣。《鹿鼎记》的主人公韦小宝,既非英俊潇洒、气宇轩昂的美男子,亦非武功卓绝、众人景  相似文献   

16.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0,(47):27-27
金庸再被传去世 一则有关武侠小说宗师金庸(查良镛)先生去世的消息近日在网上流传,但该则消息疑点重重。香港明报发言人在接受香港中通社采访时表示.该传闻为“假消息”。  相似文献   

17.
提起金庸,人们首先会想到以《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但金庸还是位著名的报人,上世纪60年代,他以一介文人的觉悟开始创办《明报》。金庸为《明报》撰写社评20余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明报》已成为香港特别是知识分子中有影响的大报。金庸早期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和《新晚报》先后当过记者、翻译和编辑,  相似文献   

18.
资讯     
三种房屋受赠情况免个税,周森锋成中国最年轻的市长,2009电视网络影响力发布《百家讲坛》蝉联人气王,金庸入会,郑渊洁退出,作协已成围城?  相似文献   

19.
从金庸“被去世”说起 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发布这一消息的是《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很快,消息被证实是假的,对此负有责任的《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刘新宇辞职,编辑邓丽虹被解聘,新媒体内容总监汤涌被罚款、降职。刘新字说,发布失实微博的邓丽虹太年轻,从学校毕业才一年,所受新闻训练不足。  相似文献   

20.
央视的《笑傲江湖》终于在一派褒贬声中落下了帷幕,但其遭遇网友激烈批评这一事件蕴含的各种信息却远没有被发掘出来。我没读过金庸的小说,不是金庸迷,而且年过不惑宽容了许多,所以没有觉得央视的《笑傲江湖》拍得那么糟那么难以忍受那么不能看。毛病肯定有,而且相当明显,但毕竟也是一种风格,一种理解,一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啊,谁规定非得像港台那样诠释金庸呢?就连金庸自己,不是也对港台拍摄的他的作品不满意吗?估计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