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生写作文难,有的是“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有的为无话可谠而难以下笔;有的为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而愁眉不展。怎样才能解决老问题?我在指导学生写有关校运会的作文时,做了一点尝试,受到了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2.
回归学生生活,是突破学生习作教学难点的重要路径。回归学生生活,必须与孩子们一起活动,关注孩子日常生活,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必须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发现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3.
陈昌发 《小学语文》2011,(11):43-44
小学生习作指导要重“作文前”,即重视学生作文动笔前的观察指导和体验引导等环节,这对于打开习作思路、准备习作素材来说,无疑是正确、必要的。同时,习作指导还应重视“作文后”,即习作初稿完成后的修改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青年文学领军人物韩寒说:很多人的撒谎体验都是从作文开始的,而为数不多的说真话体验,是从写情书开始的。虽然有点偏激,但也有几分道理。这反映了学生作文的一种现状:因为无话可说、没事可写,只能闭着眼睛瞎编滥造。笔者认为:帮助学生广开材路,让学生有米可炊,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每个小学生在一天中都要经历许多事情,但到了晚上,连一篇日记都写不出来的大有人在。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位教师说得好:现在的学生不是缺乏生活,而是缺少发现。本文讲述了怎样训练学生去发现。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小学生的习作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鼓励写作的个性化,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认识感受和想象大多不一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习作能力普遍较低,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其实习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丰富的写作素材,也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与训练,当然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也是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捷径,这都需要教师有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陆勇 《广西教育》2012,(9):31-32
作文既是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评价能力的体现,也是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流露的载体。尽管习作课时,语文老师的指导已经非常详细,然而绝大多数小学生面对写作文仍感到非常茫然,自己动起笔来写时无话可说。写出的作文要么空洞无物,无真情实感;要么记流水账,枯燥无味;要么语无伦次,杂乱无章。诸类弊病,皆是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不注意体验,不认真收集材料等原因导致。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去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9.
学生写作文难,有的是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有的为无话可说而难以下笔;有的为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而愁眉不展。怎样才能解决老问题?我在指导学生写有关校运会的作文时,做了一点尝试,受到了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中年级的习作训练,是由写话向独立成篇的作文过渡的阶段,它既是低年级写话训练的继续,又是高年级作文的准备。为此,中年级的习作有着其承上启下的特点,要把握这个特点,既要注意教材与生活的结合,又要注意写作技巧的巧妙的渗透,如果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善于引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中年级习作的引导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武云松 《云南教育》2003,(14):36-36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习作素材,难得写出好文章。有一种偏见,认为农村小学生“见少识窄”,文章难写好。其实,农村小学生生活另有天地,积累写作素材有优势,关键在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写作”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十步法"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激活情趣、准确审题、启迪拓宽、体验生活、感言自如、写作吐真、风采展示、开放点评、创新批改、反思提升等步骤。  相似文献   

13.
习作教学"十步法"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激活情趣、准确审题、启迪拓宽、体验生活、感言自如、写作吐真、风采展示、开放点评、创新批改、反思提升等步骤。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写作曾令许多小学生感到困惑,在教学中根据习作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一、习作个性化的基础:要源于生活 眼下学生作文内容千人一面,习作素材雷同现象严重,其重要原因是缺少丰富的习作素材。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调动多种感官,以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味生活,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细节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对环境事物、时令变化、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进行有条理的观察思考,并及时记录;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1.为学生现场提供写作素材,使习作教学成为愉快的师生交往过程,使学生的习作成为“有米之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习作前的开放视野,是习作练习的必要前提。也是习作中,开放思维的基础。因此,只有“放手”,才能使“开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高杰 《湖南教育》2013,(4):38-39
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备课伊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逐一灌输给学生,却没有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这种灌输的效果往往不理想,表现在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的引导越具体,学生最终的习作越接近教师的心理预期。因为向师性对绝大多数学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这样的引导无疑是不可取的。根据小学生习作的规律,即语言的"吸收、理解、  相似文献   

20.
吕海娟 《广西教育》2007,(6A):27-28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善于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其中的乐趣。教师为学生在作文时多开几扇窗,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生活,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真、生活的趣,这样,习作就会因生活而多姿,生活也会因习作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