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媒介技术不断发展,媒介生态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以网络为依托的社交媒体有着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便捷性、分享性等优势,因此吸引了大量受众群体。但受众群体的鱼龙混杂让社交媒体使用环境变得极其复杂,大量虚假信息以病毒式的传播方式不断蔓延。为此,本文从社交媒体使用者的层面来研究虚假信息传播,从而提出相应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传统的报刊、书籍而言,作为大众传播媒体中的电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大的媒体传播者,覆盖面广,受众没有门槛。向受众提供媒体传播的媒介是主持人,他们直接面对观众,以语言为辅佐提供最直接的信息,他们语言的质量会最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播与受众接受信息的程度。对于受众而言,他们具有特殊意思的示范性、权威性,在社会文化、舆论、道德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传统报业市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新媒介环境下党报的困境及发展机遇 新媒体以其信息传播的优势抢夺了传统媒体的部分受众.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盛,改变了传统的媒介环境.新兴媒体在时效性、信息量和互动性上的优势是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同时,新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对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4.
李楠 《记者摇篮》2008,(4):30-31
随着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及对传媒的认知水平也逐步提高。媒介公信力已成为传媒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大众传媒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受众心目中的综合体现,是受众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准,是受众选择媒体的重要依据。因此,媒介公信力问题逐渐成为大众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受众媒介素养提升中的媒体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媒体的发展,作为传播主体,应该在受众媒介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从建立健全媒介信息传播的问责制度、强化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引导受众媒介素养提高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赵吉会 《新闻传播》2023,(15):94-96
随着移动网络的基础设施遍布五线城市,网络用户群体愈发壮大,网络媒体便成了市场上的新风口,甚至推动了传播业态的变化,突破了物理时空的限制,也改变了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垄断地位。过去,信息传播被少数的专业媒体机构所把控,逐渐形成了垄断,而现在,网络媒介赋予了任何人自由表达的权利。与此同时,信息生产量正在翻倍上涨,真假参半的海量内容让受众逐渐迷失了方向,易于被网络水军“带节奏”,从而引发群体极化等现象。报刊媒体作为主流媒体的一大代表,需坚守媒介伦理,培养受众的媒介素养,让受众理性、客观地获取信息。笔者就媒介素养的问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本文将盘点当下媒介素养所遇到的问题,再立足于报刊编辑的角色,理清楚媒体融合对报刊传播的助力,从而提出受众媒介素养提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党报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在我国媒体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党报评论更是发挥着解读政策、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及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方式的广泛应用,我国已经进入微传播时代,这对党报评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党报新闻评论有必要从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在媒介观点竞争时代树立党报评论的话语权威性。  相似文献   

8.
高丽华 《新闻界》2013,(16):67-7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WEB2.0时代带来的技术转变,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媒介组织、媒介用户、媒介生产等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主要体现在从传播者到"共有媒体"系统的建立;从传播媒介到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形成;从传播内容到用户创造与分享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被动的受众到互动参与的积极用户;从碎片化传播到受众的重新聚合,一系列的变革要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必须以用户参与、即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为核心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大潮中,媒介实验室成为媒介研究的新平台,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媒体实验室的研究视野得到不断拓展,对于媒介和传播研究的作用越发凸显.文章分析了美国媒体实验室的定位与特征,指出美国媒体实验室贯彻“以人为本”的研究理念,以开放合作为研究机制,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致力于创新媒介形态,开发更吸引人的媒介产品,建构人与媒介的和谐关系的研究定位.文章认为媒体实验室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平台,标志着新闻传播研究向“科学化”转型,探索性和创新性成为研究的重要特征,借此可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的受众,实现更加精准的传播,完善媒介、受众、市场价值链.  相似文献   

10.
裴兰 《传媒》2021,(22):53-55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在内容、渠道、介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变,电视媒体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受众的大量流失、广告收入的锐减及媒介权威话语权的让渡和收缩等.电视媒体需在传播内容、传播模式及经营模式等多方面实行变革,才能赢得全媒体时代受众的青睐.对此,电视媒体应抓住全媒体时代庞大的客户和信息资源及潜在的技术、多年积累的经验等优势,促进内容、播出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和融合.  相似文献   

11.
金延  闫龙龙 《东南传播》2021,(6):118-121
融媒体时代,信息采集、编辑、发布机制发生根本改变,自媒体与机构媒体具备近乎同等的发布权和传播权.因此,虚假信息、暴力恐怖信息、色情信息、垃圾信息爆炸式传播,鱼龙混杂的整体局面对受众获取和甄别接受信息带来了极大挑战,也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升受众媒介素养、科学甄别接受价值信息,既是业界、学界面临的课题,也是建立科学有效、合理可控信息传播及反馈机制的必然要求,更是受众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大众传播学中,把大规模复制和传递信息的媒体称为大众传播媒介。一般包括两类:以报纸、杂志、书籍等为上的印刷媒介;以广播、电视等为主的电子媒介。本文所指的不同媒体主要是指复制与传递新闻信息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 新闻传播过程从其形式上看,是一个借助语言或图像进行的符号传播活动。不同媒体借助不同的符号作用于受众,产生传播效果。受众在接受不同媒体的传播时,不同的传播符号在其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呈现出不同的接受心理特征。本文试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媒体的受众接受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聂颖  张宜军 《出版科学》2013,21(3):29-32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和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使媒介环境发生改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博弈又融合,媒介生存格局发生变化;传播者与受众的边界消融,单一传播转为双向互动传播。这对编辑媒介素养提出新要求:编辑要具备前瞻性媒介研究力、多媒体传播策划力和多信息整合知识力。编辑可以通过更新理念、升级技能和构架体系等途径不断提高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4.
信息焦虑:信息爆炸与信息污染 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受众的媒介接触方式和接触内容是单一而有限的.进入网络媒介时代,随着Web2.0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受众对媒介的依赖进一步加强.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信息需求方面.技术的发展让受众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海量的信息,而且信息本身来源丰富,信息量大.在这种情况下,受众会有一种信息接受强迫心理.信息强迫是指个人面对大量信息时产生的一种不确定和不安全感,为了不错过认为有价值或很重要的信息,逼迫自己不断关注搜集到的所有信息.①受众在互联网中存在很多这样的行为,比如网络购物中反复的商品信息搜索和比较、在社交媒体使用中不由自主的反复刷屏行为等.其次是信息传递方面.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受众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媒介内容制作者,通过自媒体、APP、门户网站等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传播个人的信息.面对众多媒体的信息,受众会担心自我信息被群体忽视或者担心自我信息被淹没,也会导致焦虑心理.比如自拍时使用美颜相机,不在微博、微信中晒出自己的自拍照会浑身不自在等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的结构性变革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随着时代变迁,农村受众与媒介的接触行为和对信息的需求种类也在不断变化。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周边地区农村受众媒介需求的心理进行分析,结合天津市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以及天津农村广播的一些有效干预策略,总结并归纳出媒体对于天津市农村受众媒介接触行为干预策略的可行建议,减少农村受众在信息传播中遇到的阻碍,从而让媒体宣传对新农村建设形成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传播研究成果表明,大众媒介一方面可以向受众传递大量信息,但另一方面,也会由于媒体对信息的主观取舍及有意识地强化或弱化,而影响、甚至改变受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正是缘于这种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使电视新闻传播在成  相似文献   

17.
李如冰 《传媒》2019,(14):60-61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当下不同媒介间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形态有了更多的跨界和融合,使媒介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元媒介”的特征,即不同媒介间的内容生产更加丰富多彩,传播形态更加智能化、多样化、便捷化。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有机结合,方便了受众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由此可见,媒介融合不仅深度改变了受众的交往方式、信息接收和认知方式,还为新旧媒体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的创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8.
如今,各类新兴媒体不断稀释着用户群体,广告的目标受众也被不断细分,新兴的窄而告之日益受宠。随着大数据技术和LBS技术的不断升级,精准把握目标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地理位置、访问历史和内容偏好等信息成为可能,实现了以"目标受众"为中心的精准传播。  相似文献   

19.
孙晓 《青年记者》2016,(13):63-64
媒体消费主义盛行的迷思 近年来,随着消费主义理念在我国社会的广泛蔓延和不断强化,在消费文化的裹挟包围之下,媒介文化呈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①消费主义从本质上来说是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同时放大了这种需求,进行了消费内容再生产再扩散.在受众强大的消费主义信息需求面前,媒体倾向于奉行消费主义,致使消费主义深度侵入媒介文化之中,形成合谋,导致媒体消费主义盛行.  相似文献   

20.
孙桂杰  孙愈中 《传媒》2024,(6):94-96
知沟理论认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越多,不同层次受众之间的认知差异会越大。本文基于知沟理论,从受众层次和新闻报道的题材、内容、形态、平台与渠道等方面入手,通过分析信息壁垒在传播领域的存在现象,提出主流媒体要在信息传播平台多元化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议程设置,通过新闻内容的贴近性和报道形态的通俗化,积极扩大新闻报道的覆盖面,以进一步提升传播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